劉銅玲 孫霞
摘要:宮頸癌是多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它在全球發展的規模僅次于乳腺癌,排在我國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之最,給女性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根據WHO統計,全球每年宮頸癌病發人數大概約為45萬,其中只有20%在發展中國家,其他的都在發達國家,且發病人數不斷上漲。本文就對宮頸癌方面的知識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宮頸癌;陰道細菌;放射性治療;
IIb期及以上患宮頸癌的病患一般取根治性放射治療方法(即全盆腔外照射加近距離腔內后裝放療),個別病患在放射性治療后再協同手術治療。腔內放療形成的r射線能傷害腫瘤細胞DNA,并且對陰道里菌群同樣也有損害的功效,促使陰道里面的菌群發生變革,改變了陰道內的處境。有的患者在放射性治療后會出現陰道澀滯、流液,還伴有發腰、腹部疼痛;當前放療對腸道菌群的存在作用是熱門問題,而宮頸癌的放療對陰道細菌微生物作用的研討相對較少,本文對宮頸癌的放射性治療及其對陰道細菌的作用進行分析說明。
1、放療在宮頸癌中的運用
腫瘤的放射性治療是運用放射線醫治腫瘤的一種局部治療手法,婦科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就是放射治療,直到今天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宮頸癌治療初期多采用放療配合手術治療的方法,而中、后期多采用手術治療配合放療的方式。宮頸癌的放射性治療包括兩種方案:腔內治療和體外照射。只有兩種方法相互協作,才能聯手打敗宮頸癌,這已經成為國內外公開的治療宮頸癌的放療原則,也是治療宮頸癌的最有效辦法。
2、陰道微生態相關情況描述
解刨結構、微生態菌群、局部免疫及機體內分泌調節功能共同組成了女性陰道微生態,共同協作保持著陰道微環境的平穩發展。乳酸桿菌作為女性陰道的亮點菌,在陰道微生態的系統平衡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調查表明乳酸桿菌能特殊黏附于黏膜組織或基質,在陰道壁形成生物膜,從而抑制阻止患病病菌的黏附和感染的現象的出現;乳酸桿菌可分解糖原,進而形成乳酸來維持保護陰道pH值,干擾如白假絲酵母菌、大腸埃希菌和加德納菌等致病菌的生長"。同時,研究發現乳酸桿菌還能產生H202、細菌素和表面活性物質,因而增進進陰道內環境的自凈效果。
3、高危型HPV感染的陰道微生態多樣性變化
現如今研究已經證明,高危型HPV的連續感染是宮頸上皮內瘤病變(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及宮頸癌發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當陰道感染HPV后,大多數女性的陰道微環境可以自主清除。只有少數女性的HPV不會清除,并長期處于陰道環境中,經過5~10年最后變化為CIN及癌變。隨著宮頸病變的發生、變化,陰道菌群結構中出乳酸桿菌慢慢被消減,呈現物種多樣性逐漸增加的勢頭。高危型HPV一直存在并致瘤的原因可能是陰道菌群中乳酸桿菌屬的減少和布魯菌屬的顯現。
4、宮頸癌放療對陰道微生態的影響
宮頸癌腔內放療具有靶區域內大批量、短促、對周圍組織危害程度小等臨床優勢,在宮頸癌患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但由于腔內放療屬侵入侵略性治療,大批產生的r射線對腫瘤細胞和陰道內菌群有殺害的作用,患者容易出現抵抗力下降,腫瘤壞死組織自主衰落,危機出血等癥狀,甚至引發重度感染,對患者的最后的結果和患者的生活品質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患者在放射性治療后會出現陰道澀滯、流液,還伴有發腰、腹部疼痛;進行婦科檢查時會發現陰道粘膜變淺、糜爛、潰瘍、粘結、窄小、甚至閉合[3]。
宮頸癌患者進行放射治療后,乳酸桿菌缺失導致菌群失衡,導致陰道自凈水平降低,因此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大量繁衍從而引發陰道炎。宮頸癌患者大多伴隨HPV感染,?Korshunov等通過研究合并HPV感染的CIN患者的陰道菌群散播境況,證實了CIN的發生與陰道乳酸桿菌的減少緊密聯系在一起。陰道乳酸桿菌可經過保持陰道酸性環境,保持局部免疫功能,喚醒機體免疫系統,通過抗突變、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等途徑來控制腫瘤現象的發生。宮頸癌術后HPV的持續感染可能會引起陰道微生態的持續失常,進而引起陰道壁黏膜病變。因此,盡快使HPV轉陰,并聯合抗感染治療,進一步保持陰道微生態的平衡與健康,對宮頸癌的預后有著非常好的的影響。
總結 利用放療的治療方法,宮頸癌治療患者逐漸康復,和死亡率逐漸減少,所帶來的優勢給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積極的影響。放射性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對陰道壁產生放射性侵襲,導致陰道黏膜腫大、粘連,有可能導致黏膜脫落破敗的危機,嚴重影響患者的性生活品質。那么,準確的、及時估量陰道微生態體系,對陰道微生態合理的干預,正確的用藥,將縮減因放療對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同時,在對此類腫瘤腔內放療后局部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要立刻留取陰道分泌物開展細菌培育,以得可以對癥下藥,更好的治療[4]。
參考文獻:
[1]白乘源,單國平,程曉龍,呂曉娟,李新霞.宮頸癌術后放療保留卵巢功能的劑量評估[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21,49(04):406-409.
[2]牛利君.擺位誤差對宮頸癌放療靶區和危及器官劑量分布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11):1571-1573+1578.
[3]宋春慧,趙偉.宮頸癌放射治療靶區影像學與病理學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14):95-98.
[4]張芳.局部晚期宮頸癌的放射治療[J].醫學信息,2021,34(1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