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 王玉虎 劉苔 趙紅麗
摘要:目的:研究抗菌藥物在治療肺部感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月到12月到本院治療肺部感染患者共80例作為觀察對象,分析患者體內的致病菌構成,以及抗菌藥物治療效果。結果:致病菌中革蘭陰性菌構成概率20/95(21.05%),革蘭陽性菌構成概率70/95(73.68%);抗菌藥物治療之后,治療總有效率為75/80(93.75%)。結論:運用抗菌藥物干預肺部感染患者,效果顯著,臨床醫師需要針對致病菌針對性給藥,降低患者耐藥性。
關鍵詞:抗菌藥物;肺部感染;致病菌;療效
肺部感染疾病作為臨床中發病概率比較高的一類呼吸性系統疾病,全球分為內,由于肺部感染的患者在全部死亡人數三分之一左右,我國已然成為了肺部感染的嚴重國家【1】。現階段,對該疾病治療的時候,一般都是運用抗菌藥物干預,可以獲得較優的效果,但是人體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有了明顯的增加。基于此,本文將主要研究抗菌藥物在肺部感染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到12月到本院治療肺部感染患者共80例作為觀察對象,經過對患者檢查,發現全部患者體內有95株致病菌。組內患者疾病狀況和機體抵抗力基本一致。
1.2方法
1.2.1抗菌類藥物使用情況
對患者在接受治療的時候運用的抗菌性藥物信息進行記錄,依照用藥的頻度、用藥劑量和藥物運用指數,對藥物運用狀況開展分析,探究療效。
1.2.2統計細菌學檢查結果
對患者病原菌的格蘭染色狀況、藥敏測試結果以及細菌胚芽個結果記錄,將各項信息整理,將致病菌構成比詳細分析。
2.結果
2.1 致病菌構成比
80例患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共有95株致病菌,其中包含: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如表1 。
2.2 療效
全部患者接受抗菌藥物治療之后,治療總有效率為75/80(93.75%),療效較為顯著。
3.討論
肺部感染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發病的概率比較高。有關醫學調查表明,在醫院中住院的患者內出現肺部感染的患者占比為10.00%。在成年人肺部感染群體內,關鍵是因為細菌導致肺部感染出現的概率高達80.00%。其中,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死亡概率超出感染疾病總人數的四分之一。
屈東香,竇智磊,馬俊潔【2】學者認為:感染疾病會嚴重的危機國民生命健康,致使抗感染藥物的研發和治療工作成為了醫學研究中的關鍵課題之一。
根據有關文獻表明,成年人群中肺部感染病原菌內有百分之八十之上是細菌,病發的群體為老年人,其中出現該問題的關鍵因素在于,老年人群機體中基礎性疾病相對較多,而且老年人群的機體臟器功能出現了退化,導致其免疫能力明顯降低。對肺部感染進行治療中重點為運用抗菌藥物干預。加之,臨床中還運用呼吸機和人工氣道治療都需要預防性運用抗菌藥物。
李霞【3】學者認為,肺部感染患者可以運用喹諾酮類藥物治療,還可以運用第三代、第二代的頭孢菌素藥物治療,例如,給患者注射左氧氟沙星藥物以及頭孢哌酮舒巴坦鈉藥物等【4】。
本文研究過程中,肺部感染患者可以運用率較高的兩種抗生素為青霉素類和頭孢類抗生素,還可以將喹諾酮類藥物聯合治療肺部感染患者可治療的效果較優,可以高達75/80(93.75%),致病菌中革蘭陰性菌構成概率20/95(21.05%),革蘭陽性菌構成概率70/95(73.68%)。
綜上所述,在對肺部感染疾病治療的過程中,合理化地運用抗菌類藥物意義至關重要,具有治療效果優、經濟性高等特征。但是在運用抗菌藥物的時候,需要對患者開展病原菌檢查和藥敏試驗,促使抗菌類藥物臨床運用更具合理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劉潔,夏榮. 抗菌藥物在治療肺部感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 當代臨床醫刊,2021,34(1):63,58.
[2]屈東香,竇智磊,馬俊潔. 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效果研究[J]. 健康大視野,2021(10):40-41.
[3]李霞. 頭孢噻肟鈉聯合地塞米松治療肺部感染的臨床效果及對炎癥反應發生的影響[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3):430-432.
[4]馬立敏. 鹽酸氨溴索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臨床效果評價[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9):1536-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