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杰
摘要:數學是一門需要潛心鉆研的學科,比起記憶原理和知識,更多的是在實際問題中應用學到的方法。學具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非常常見,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具體形象地觀察數學中的各種規律和原理。深度學習是指在學生在學習時全身心投入到對知識的理解中,調動各種感官,鍛煉多方面能力。因此小學高年級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能否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快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十分重要。本文通過具體案例探討了如何運用學具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深度學習的問題。
關鍵字:學具;小學數學;深度學習
前言:
小學數學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生涯中的起點,這個時期教師的啟蒙對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有著深遠影響,因此學生能否在課堂中深刻地理解知識、扎實地掌握原理非常重要。學具的運用往往會快速教學效果,但是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學生由于學具的出現開小差、學生在學具使用中參與度不高、學具并沒有深入淺出地將問題具象化等,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常常只能單方面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但是沒有互動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恰當地運用學具,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進入深度學習狀態非常重要。
一、提高學生使用學具的紀律意識
傳統課堂中由于學生使用學具時很容易分神,這樣學生不僅會錯過教師講解的關鍵內容,降低學習質量,還會在玩鬧中失去培養深度學習的機會,無法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在教學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學具的習慣,保證課堂紀律,才能不讓學具從幫助學生更好學習的利器變為降低學習效率的累贅。
比如在四年級下冊“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教學中,教師會為學生準備很多學具,里面有各種形狀的小卡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辨認小卡片是什么形狀的準確率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觸覺感受“角”的概念,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學生因為一直玩小卡片不聽教師的授課內容,大大降低了學習效果。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提高學生使用學具的紀律性。可以在課前強調不經允許不可以玩小卡片,玩卡片的同學需要罰站,這樣學生更容易集中精力,深度學習。
二、鼓勵學生使用學具的參與意識
有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因為客觀條件不夠、學生太多等原因,只準備自己的一份學具,讓學生看著自己用學具教學。這種狀態下教學又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無法切實參與到教學中去,深度學習產生的條件也不復存在了。因此必須保證學生在運用學具過程中的參與度,才能幫助其深度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在“觀察物體”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用不同的小方塊用不同的方式堆積起來,然后觀察正視圖、側視圖、上視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經常把較大的方塊堆積起來讓學生觀察,雖然避免了學生操作失誤導致浪費時間,但是也造成了學生不能每個人都參與到觀察中去的結果。其實學生的操作失誤往往是因為經驗不足,給學生更多的操作機會就可以適度降低浪費時間現象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可以保證每個人都觀察到不同物體的三視圖,從而更容易沉浸在深度學習之中。
三、改善學生使用學具的思考模式
學生在使用學具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一種現象:手中操作著學具,腦袋里思考著課本和教師講的內容。看似沒什么問題,實際上學具在這個過程中僅僅是一個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存在。學生如果無法在使用學具的過程中思考學具的體現的現象,就會造成原理和現象分離、問題與方法分離的后果。依然無法沉浸到深度學習的狀態中去。
比如在小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為學生準備可以拼成圓柱與圓錐的不同形狀紙片,讓學生在課堂上將它們粘合成學到的立體圖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考的問題往往停留在如何將虛線對其,如何涂抹膠水上,一節數學課就這樣變成了手工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應該在學生操作學具的過程中提醒學生不同立體圖形的特點:圓錐是由側面和底面組成的,因此只有一個圓形卡片;圓柱的側面等高,因此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圓柱有兩個底,因此有兩個圓形卡片。學生只有在操作學具的時候思考相關知識,才能真正進入深度學習中去,
總結:
小學高年級數學是較為簡單的數字計算向初中多樣化數學知識過度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能否幫助學生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熟練地運用數學技能十分重要。深度學習是這個階段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成的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方法,其中恰當地使用學具應用最為廣泛。通過學具幫助學生打好學習數學的堅實基礎,養成深度學習的優良習慣,可以使其在日后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加有力的幫助,成長為知識掌握與綜合能力同樣出眾的高素質人才,在未來社會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朱艷妮.學具教具在小學數學輔助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21,18(9):166.
[2]黃秀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和學具的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