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勤
摘要:法學既是理論又是一門實踐性科學,實踐教學是法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法律實習一直以來是各法律院校重要的實踐課程之一,而法律院校實踐教學環節中亟待規范和完善,實踐中,法律院校實踐教學現狀并不樂觀,考核標準及方式存在一定的隨意性,不能滿足司法實踐對法律人才的需求。本文從法律人才實踐發展等方面,分析司改背景下法律實習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法學專業;法律實習;問題及完善
引言
法學本科專業實習是高校法學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必修與核心環節,發揮著系
統實訓學生職業技能、檢驗學生培養質量、引導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作用。高校多依托法院、檢察院與律師事務所等法學實踐教學基地作為校外法律職業能力實訓的平臺,開展每一年度的法學本科專業實習工作,并不斷完善學生聯合培養和實踐基地建設的制度。有些高校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高校與法律實務部門聯合實踐育人的模式。為進一步做好法學專業實習教育工作,完善課程建設,應分析法律實習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和完善的對策,提升實習效率。
1法律專業實習課程進行的一般流程
1.1實習雙選與派出機制
實習雙選與派出是實習課程的第一個階段,在具體做法上,通過學校與實習基地單位間的溝通,達成實習單位接收實習生的具體需求,交由擬實習的學生對實習單位進行選擇,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一種雙選的效果。在學院實習動員后,會按照確定實習單位的具體實習名單予以派出。有的高校創設了法學本科學生實習實行雙導師制度。在派出前,學校方面會根據實習計劃為每一位實習生配備校內指導教師,同時實習單位或實踐基地接收實習生后要為實習生配備單位的實踐指導師傅,每一名實習學生受上述教師和師傅的指導,完成兩位導師安排的實習任務。
1.2實習紀律
高校與實習單位會單獨或聯合制定實習生守則,規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應當遵守的規范。在內容上包括如遵守黨紀國法和實習單位的工作紀律、各項規章制度,保守工作秘密、遵守實習工作規范、認真執行實習大綱和實習計劃、完成規定的實習內容和任務、認真填寫實習工作日志等。因故請假的,需要嚴格按照請假程序辦理等。
1.3實習中期檢查
實習期間,在安排有中期檢查的專業實習課程下,學校方面會與實習單位聯合檢查與校內指導教師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中期檢查。校方通過赴實習單位實地檢查,與實習生和實習單位指導師傅進行座談,校內實習指導教師通過電話的方式與實習單位指導師傅就學生上述實習情況進行溝通等。
1.4實習答辯
高校在實習結束返校后,學校統一組織實習生參加專業實踐答辯,進行實習匯報和接受答辯教師的問詢。參加專業實踐答辯的學生向實習答辯組進行實習匯報,展示自己的實習成果。答辯合格者方可獲得專業實習課程的有效成績。
2法律實習生制度現存缺失
2.1實習效果不明顯
法律實習生實習時間短、實習效果參差不齊。法學院學生實習期間,正處于司法考試緊張階段,有的同學還要考研、還有準備公務員考試,在這黃金復習時間安排實習,占用了寶貴的復習的時間。導致并不能全身心參與法學實踐教育,幫助實務部門解決具體問題的效果不明顯。
2.2評價導向單一
審判實務部門疲于應對不斷增長的案件數,由于實習時間短,法官更愿意實習生協助辦理基礎性和事務性工作,而不愿手把手“傳道授業解惑”,如果花了大量時間帶徒弟,實習生培育成熟時,也不能協助辦案,目前多數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是撰寫實踐報告等書面材料,由所在實習單位進行評價后交由學校的指導老師打分,現實中很少認真看,只要有實習材料就會給個成績,其中對學生法律專業知識的運用、程序的操作、與同事之間的協作、對法律及領導安排任務的執行、職業道德的遵守、價值觀認同等方面的評價基本沒有涉及,這樣的考核評價方式看重表面形式而忽視實踐表現,使實踐教學就是走過場,沒有起到增長專業見識、鍛煉專業實踐能力、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素養的目的。
2.3實習保障體系不夠健全
把司法實習當作是學生完成本科學業的其中一門必修課程,而學生修此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拿到相應的學分以完成學業,更有甚者,造假的實習鑒定報告層出不窮,隨便拿到一個司法部門去蓋個章就了事。對于學生而言,要讓他們腳踏實地、安安心心在司法部門實習,就應該對他們的實習工作給予一定的物質補償,這是對法學人才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體現。這就需要專門經費予以保障。此可見,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應當加大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經費投入。
2.4宣傳工作方面
法律實習生制度是一項新興制度,因受之前學生在法院實習的狀況的影響,法律院校師生對最高人民法院法律實習生制度缺乏充分了解,一知半解甚至誤解,法律院校對此宣傳工作有所欠缺,對法律實習關節重視不夠而較少加以宣傳和介紹,法律實習生制度頒布后,因各級法院面臨的現實情況不一樣,也因其對最高法實習生制度的了解不夠充分,合作培養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參與不夠,法律實習制度在地方落實的效果并不明顯。
3法律實習生制度改進建議
3.1延長司法實習時間
當前大多數院系實習時間過短,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提高司法實踐能力,因此,法學專業司法實習時間應該定為一年,即大四學年,前三學年讓學生在學校汲取理論知識,通過校內實踐環節初步了解法學實踐。學生在一年的實習期里,便有足夠時間去了解各部門運行機制、分工,以及能夠對案件處理進行全程跟蹤學習,切實提高司法實踐水平。
3.2統一安排,適當發放司法實習生活補貼
部分院系學生在司法實踐環節出現了弄虛作假、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一是學校的司法實習安排與自身規劃相沖突,二是司法實踐缺乏強制性。筆者認為,學院可以綜合地域、司法部門情況等因素,在實習單位的選擇上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以貴州為例,每個地級市(州)都設立一個司法實踐基地,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去地州還是留在學校所在地實習部門。其次,學生只能根據學校統擬出來的實習單位進行選擇,不得自行尋找實習單位。另外,學生在司法部門進行實習,也是在付出具體的勞動,因此由學校、司法部門適當對實習生給予補助,也是符合勞動法的相關規定,應當形成一種制度貫徹執行。
3.3建立學校、實習單位雙向反饋小組
學生來到實習單位后,并不是簡單地脫離了學校到另一個地方學習,實習期間,學校應與實習單位搭建起溝通紐帶,建立雙向反饋小組,在學校的卓越師資庫中,以實習部門為依據,把老師分配到各實習單位,與指導老師隨時溝通,通過特定方式,實時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全程跟蹤學生的實習全過程,并積極處理學生在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雙方都需進行評價打分。實習結束后,指導老師應認真梳理司法實踐環節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形成匯編上傳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平臺上,供大家相互學習。
3.4共建法學實踐教學基地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要求,各高校與司法部門可以建設一批各類層次共享共用的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通過簽署合作共建協議明確實踐條件、實踐形式、實踐內容、接納學生數量及其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即實踐條件由基地提供相應且充足的實踐崗位、實踐場所、住宿條件、安全保障、實踐指導教師和實踐培訓課程等。根據不同類型的實踐基地,設計相應的崗位菜單,先和實踐基地明確崗位數量和實習內容,然后由雙方自主選擇;實踐場所是指給實踐學生能夠提供必要辦公位置;住宿條件是在學生集中實踐時由實踐基地提供的適于住宿的基本條件。安全保障是實踐基地所提供的基本安全措施,并為學生購買意外保險。
3.5改分散自由選擇為集中實習
實行法學學科學生集中實習,可以使上述各項要求和標準更趨統一,由學校與實習單位共同派員組成實踐課管理團隊,在基本相同條件下,以相對統一、精細化的評價標準,由管理團隊的指導教師負責對學生的實習成績予以綜合評價,對評定的實習成績進行公示,對有異議的予以回復,使整個實踐課自安排、實踐過程、考評、結果運用規范化、科學化。使學生從實踐課程中真正學到知識和技能,適應社會需求,更好的服務社會。
結束語
為了保證法學本科教學實習課程的有效開設,必須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目前各法學院系的實習基地主要限于法院、檢察院,這已不符合法學本科學生工作就業的現狀。應當擴大實習基地范圍,適當考慮增加政府部門和律師事務所作為實習基地,這也能緩解目前法院、檢察院學生實習的壓力,更好地保證學生實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袁岳霞.我國診所法律教育的瓶頸及其突破[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06):42-45.
[2]謝雯,趙英彬.法學本科課程設置改革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17):204-206.
[3]王英明.論法律診所實驗課程與傳統法律課程的關系[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0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