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神經內科病區防控措施。方法:選擇我院于2020.1-.2020.7月內接收的88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為研究代表,對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結果:我院對神經內科病區住院患者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后患者心理狀況明顯改善與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后神經內科病區未發現院內交叉感染事件。結論: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對神經內科病區患者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控制院內感染發生。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心理狀況;神經內科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指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臨床表現為發熱、干咳、乏力等,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鼻涕、腹瀉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嚴重患者一般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膿毒癥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具有較強傳染性,因此對于神經內科病區來說,做好防控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即分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神經內科病區防控措施,主要內容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20.1-.2020.7月內接收的88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為研究代表,對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其中男57例,女31例,年齡范圍:30-58歲,平均年齡:42.33±8.71歲。患者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準研究。
1.2 方法
給予神經內科病區防控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神經內科病區防控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均有較強的防控意識,均掌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預防知識。對神經外科護理人員進行感染控制管理方面培訓,提高對院內感染重視。②病情排查,對入院患者進行胸部CT檢查,詢問患者病史、接觸史等,排查患者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③病房環境管理,及時開窗透風,保持空氣清新,定時對室內進行消毒,打掃。對患者床單,被套,衣物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保持患者舒適。④心理預防,告知患者自身病情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相關預防知識,提高患者住院期間對疫情預防工作配合,對自身病情重視。密切留意患者心理變化,患者可利用手機與家屬聯系,可觀看電視等,轉移自身注意力,減少對疫情恐懼,對病情擔心。⑤病情觀察,定期對神經內科患者進行生命體征檢查,注意體溫變化。
1.3 觀察標準
根據SDS抑郁評分、SAS焦慮評分對患者入院時和防控措施后心理狀況進行分析。
對院內情況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0.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SDS、SAS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我院對神經內科病區住院患者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后患者心理狀況明顯改善與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院內情況分析
研究發現,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后神經內科病區未發現院內交叉感染事件。
3.討論
新型肺炎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征,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性傳播。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飛沫、呼出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感染[2]。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物體表面,接觸污染手后,再次接觸口、鼻、眼睛等,導致感染[3]。對于神經內科病區來說,做好患者預防工作十分重要。
由于神經內科患者對自身病情認知度較低,加上受疫情影響,極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導致病情加重。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具有較高傳染性和病死率,加上神經內科患者抵抗能力較弱,院內感染幾率較大,因此在疫情期間做好神經內科預防措施相當重要。做好患者生理和心理預防,對病情環境預防,醫護人員自身意識防護等工作,能夠有效控制院內交叉感染事件發生,有效預防新冠病毒發生。此次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神經內科病區防控措施,研究發現,我院對神經內科病區住院患者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后患者心理狀況明顯改善與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后神經內科病區未發現院內交叉感染事件。
綜上所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對神經內科病區患者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控制院內感染發生。
參考文獻:
[1]陳曉峰, 郭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神經內科康復醫療防控策略[J]. 廣東醫學, 2020,41(07):10-13.
[2]豐青、陳蕓、鄒立瑜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院門診防控措施[J]. 中華護理雜志, 2020, 55(S1):548-549.
[3]蔣春燕. 疫情防控期間心外科普通病房新入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 中華護理雜志, 2020,55(S1):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