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琦 陸安婷 吐爾遜阿依·阿布拉
摘要:目的:論現代康復護理理念在康復醫學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方法:隨機選擇在我院醫治的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高位截癱患者40例,按隨機方式分組,其中20例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對照組),另20例實施現代康復護理理念干預(觀察組),經觀察對比,得出結論。結果:對于各項數據的對比來說,觀察組護理方法的各項數據更加有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之后觀察組有效概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現代康復護理理念應用于康復醫學科護理工作,改善患者精神狀況,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字:康復護理;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高位截癱
雖然現代康復護理是現代護理中的一個分支,但是現代康復護理較現代護理有著其特殊性:康復醫學科的服務對象多為功能障礙者及老年人、康復醫學科收治的患者既有需要康復的殘疾人,又有患有其他慢性病的普通患者[1-2]。故要求康復中心的護理人員既要具備臨床護理技術,又要具備康復護理理念和技術如康復護理評定、臨床康復護理、康復技術應用知識等。本研究采用現代康復護理理念,分析在康復醫學科護理工作護理中的應用及影響,旨在提高臨床效果,經觀察后臨床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們按隨機方式分組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高位截癱患者40例。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年齡27-62歲,平均為(44.40±6.62)歲,共20例;觀察組:年齡26-64歲,平均為(44.47±6.61)歲,共20例。納入標準:①臨床檢查符合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高位截癱確診標準者;②知曉此次研究并自愿參與者。排除標準:①有腦部疾病、精神疾病、嚴重感染、運動障礙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現代康復護理理念干預,方法同下:
①組建護理小組:護士長任負責人,成員包括腦外傷教授2名,腦外傷護士20名。分工將患者分為5個小組,每小組配備一名護理組長,3-4責任護士。
②心理干預。術后由于患者身體較虛弱,受疼痛、運動受限等因素影響,患者存在抑郁、焦慮等負面心理。護理人員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可依據患者情況針對性心理干預,如焦慮可通過健康教育等方式,讓患者了解術后康復預期,通過舒緩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③并發癥預防。對處于昏迷患者取平臥位,定時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給患者霧化排痰。靜脈輸液時盡量選擇健側,給患者翻身時,對患者肩部做好保護工作,禁止出現過度背伸等情況。
④康復訓練。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可幫助患者進行肢體運動,主要有上肢運動和下肢運動,其中上肢運動由近及遠的原則,從手指沿著手臂直至肩關節,進行屈曲、按揉,每天2次;下肢運動與上肢相同;意識清醒患者,可以增加抬腿、蹬腿動作,訓練時間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對患者口常生活行為進行鍛煉,在穿衣時,輔助患者完成側患穿著健側則鼓勵患者獨立完成。在上下樓時,在家屬的陪同下進行。
兩組均護理1個月。
1.3 效果標準
兩組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SAS: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SDS: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
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不滿意:70分以下;基本滿意:71-80分;滿意:81-100分。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x100%。
1.4 統計學方法
相關數據統計使用SPSS24.0軟件分析數據,進行配對χ2檢驗護理滿意度情況,以t檢驗治療前后SAS、SDS評分等計量資料。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20例患者:滿意者10例;基本滿意者8例;不滿意者2例;總滿意度90%(18/20)。
觀察組20例患者:滿意者6例;基本滿意者6例;不滿意者8例;總滿意度60%(12/20)。兩組滿意度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000,P<0.05)。
護理前,兩組評分無明顯差異;護理后,兩組評分有明顯降低,對照組SAS、SDS評分為(2.43±0.39)分、(62.41±5.96)分,觀察組SAS、SDS評分為(1.35±0.37)分、(53.90±3.34)分,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984,P<0.05;t=5.570,P<0.05)。
3.討論
近年來,受建筑施工、車禍的影響,腦外傷已成為臨床常見疾病。該病臨床癥狀表現為肢體無力、言語不清、偏身感覺障礙、意識模糊、視覺或聽覺異常、昏迷等。腦出血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原因,高血壓導致腦小動脈病變,血壓驟然因起動脈破裂出血。高位截癱患者由于需要長期臥床其泌尿系統感染發生率高于常規病例,且長期臥床也容易導致壓力性損傷與下肢深靜脈血栓,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均帶來較大威脅。目前臨床治療這些疾病以手術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術后治療仍存在一定創傷,常伴隨并發癥出現。因此,實施較好的護理方案來減少該情況的發生。
提示康復護理能有效恢復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高位截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5]。其原因在于康復護理康復訓練幫助患者進行上肢運動和下肢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者的機體功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口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療,有利于預后恢復。
總之,在對康復醫學科護理工作應用現代康復護理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護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和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奕銳, 凃瑩, 肖瀟,等. 在康復理念指導下1例肺癌老年患者化療期間的整體護理[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9, 006(028):167-168.
[2]胡杰. 探討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在腸道手術后康復中的促進效果[J].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20, 011(019):95-98.
[3]孫丹,陳湘玉. 對剖宮產術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評價[J]. 中國現代醫生, 2020, 058(030):174-177.
[4]耿靜雅.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河南醫學研究, 2020, 029(001):177-178.
[5]徐玉萍, 陶云華. 加速康復護理理念對預防全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作用[J]. 雙足與保健, 2019, 028(02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