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慧

摘要:目的:探究綜合減痛護理對痔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焦慮情緒的影響。方法 選行痔瘡手術患者96例(2019.01-2020.12),隨機分成甲(常規護理)、乙(綜合減痛護理)組,各48例。對比、分析兩組術后疼痛、焦慮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乙組術后疼痛評分、焦慮情緒評分低于甲組,其護理滿意度高于甲組(P<0.05)。結論 痔瘡手術患者,予綜合減痛護理,效果明確,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感,疏解焦慮情緒,且護理滿意度較高,推薦使用。
關鍵詞:痔瘡手術;綜合減痛護理;術后疼痛;焦慮情緒
痔瘡,一種常見肛腸外科疾病,是因肛門直腸底部及其黏膜靜脈叢出現曲張變形,形成一至多個靜脈團(柔軟),尤其是在排便用力時,易造成靜脈腫大,增加患者痛苦[1]。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痔瘡患病率逐年遞增,給人們的生活質量帶來負性影響。趙丹[2]表示,患者多行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雖能糾正病癥,但術后疼痛、焦慮情緒明顯,干擾療效及預后。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和緩解焦慮情緒具有時效性。綜合減痛護理,屬新型護理模式,除減輕疼痛,緩解焦慮情緒作用外,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基于此,本文以痔瘡手術患者為例,分別予以常規護理、綜合減痛護理,旨在探究其應用效果及組間差異。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01-2020.12期間我院收治的96例痔瘡手術患者,隨機分成甲、乙組,各48例。甲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83歲,均值(43.67±2.19)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7年,均值(4.45±0.45)年。乙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85歲,均值(43.29±2.63)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8年,均值(4.67±0.51)年。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患者有知情權。兩組組間資料對比,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甲組:常規護理,即:予以疾病宣教,遵醫指導用藥,糾正不良飲食、作息習慣以及密切監測術口愈合情況等。
乙組:綜合減痛護理,即:⑴心理疏導:術前及時同患者、家屬交談,告知疾病相關事宜及術后須知等內容,糾正患者對術口疼痛的偏見。術中密切監測患者體征變化,借助語言、眼神、肢體動作等,減緩焦慮情緒。術后應及時告知手術成功,鼓勵表達內心感受等。⑵飲食護理:術前飲食正常,手術當天清晨需清洗灌腸,術后予流質、半流質飲食,如:稀飯等,以減少排便次數,減少或規避疼痛感。術后飲食應以富含維生素,潤腸通便等功效食品為主,以緩解患者術口主觀疼痛感。亦可指導食用有利水功效的食品,如:冬瓜湯等,能促進患者排便功能恢復。⑶排尿護理:詳細介紹尿潴留危害,提高重視度,待患者病情穩定,囑早日下床活動。同時,通過聽流水聲、按摩膀胱部位以及增加飲水量等方式,促進排便。囑咐患者排便適度用力,有肛門墜脹感者應通過深呼吸的方式改善,亦可順時針按摩腹部。⑷理療護理:遵醫囑指導行微波治療,30min/次,bid。指導患者坐浴,用1∶5000的高錳酸鉀(40℃),25min/次,bid。⑸功能鍛煉:術后3d,指導提肛訓練,患者呈平臥位,下肢屈曲,雙下肢呈45°,囑吸氣時提肛收縮肛門(20s)后,緩慢呼氣放松肛門(20s),30次/組,bid。
1.3觀察指標
術后疼痛:VAS量表評定,十分制,分數高,表示疼痛劇烈。
焦慮情緒:SAS量表評定,分數高,表示焦慮情緒嚴重。
護理滿意度:自擬量表評定,百分制,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項,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與滿意和。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SPSS25.0,計量資料( )t檢驗,計數資料(%)2檢驗; P<0.05,表明數據有差異。
2結果
2.2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對比
乙組VAS評分低于甲組(P<0.05),見表1。
2.2患者焦慮情緒評分對比
乙組SAS評分低于甲組(P<0.05),見表2。
2.3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甲組非常滿意24例,滿意16例,不滿意8例,護理滿意度83.33%。乙組非常滿意31例,滿意15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95.83%。乙組護理滿意度高于甲組(2=4.019,P=0.045)。
3討論
痔瘡為常見病,病因與飲食、運動、排便習慣等有關。該病可見于任意年齡段,且患者癥狀表現以肛周腫脹、疼痛為主,嚴重者還伴有糜爛、出血、化膿等癥狀,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巨大影響。然而,經臨床多年研究發現,痔瘡的根治性治療措施是手術治療,但由于手術屬于創傷性治療方式,在術中難免會破壞肛管、肛墊的完整性[3]。而且在手術結束后,由于痔瘡位置特殊、創傷牽拉、肛門收縮等因素影響,致使患者在手術結束后往往伴有劇烈疼痛。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在身體耐受性和對手術效果、治療費用的擔憂等因素影響下,也會放大一定程度的疼痛感,導致患者抵觸排尿排便,從而影響術后康復效果。陳姝[4]表示,行痔瘡手術治療后,術后疼痛主要是麻醉消退時、首次排便、換藥時出現,所以做好疼痛評估工作,采取有效的減痛護理方式是促進患者排便功能恢復的重要舉措。對此,我院在痔瘡手術圍術期實施綜合減退護理,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大對患者身心健康的關注度,要求在日常護理中不斷完善、優化護理措施,改善患者身心舒適度,從而減輕疼痛感,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綜合減痛護理從患者心理、飲食、排尿、理療、功能鍛煉等方面著手,以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身心舒適度,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術后早日康復[5]。另外,綜合減痛護理開展期間,通過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能糾正患者對術后疼痛的錯誤認識,使患者擺正心態,積極配合接下來的減痛護理。本研究結果顯示,同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的VAS、SAS評分較低,護理滿意度較高。進一步證明實施綜合減痛護理能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焦慮情緒。
綜上所述,在痔瘡手術護理中,開展綜合減痛護理,效果顯著,既能有效減輕術后疼痛程度,還能改善焦慮情緒,且護理滿意度較高,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斌,倪雪峰. 綜合減痛護理對痔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焦慮情緒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21):252-253.
[2]趙丹. 綜合減痛護理對痔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焦慮情緒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2021,19(3):10-12.
[3]謝華,謝瑞平. 個性化護理在痔瘡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及對其并發癥發生率和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3):162-164.
[4]陳姝. 綜合性護理干預在痔瘡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9):186-187.
[5]吉晉. 綜合減痛護理對痔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焦慮情緒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8):1061-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