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萌
【摘要】玉米是全國農業種植基礎作物之一,能夠在滿足人們食品需求的同時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種植技術人員完善土肥管理工作,掌握相關管理技術要點,有助于不斷提升種植的效果。近幾年的玉米種植現狀、土壤耕作管理以及土肥管理技術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以期提升玉米種植的產量。
【關鍵詞】玉米;種植;土肥管理;種植技術
引言:在我國地大物博,覆蓋氣候環境多樣,土壤環境也大相徑庭,農業種類豐富,我國是玉米生產、加工、外貿交易的重要國家,提高玉米生產效率和提升玉米產值可提升我國經濟實力,隨著玉米生產面積逐年增加,玉米的科學種植與管理也成為農業的重要研究對象,秸稈處理也成為了近年來玉米生產中重要的研究內容。
一、玉米種植的階段管理
(一)耕種準備
土壤管理以及根系強化能夠對玉米的品質與產量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播種前應耕翻優化土壤條件,促進玉米生長。深度耕翻可提升土壤條件,使土質疏松,活土層厚度需控制在30~40 cm,使玉米根系能充分吸收營養與水分,促進玉米生長。還應逐年深耕,避免生土過多。同時,還要通過差別化耕種的方式提升玉米種植的產量與質量。土壤土質會影響玉米的種植與生長,土質管理重點是保證土壤的通透性。播種前應對當地土壤土質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其滲水性與保水性,對土壤通透性加以管理,勤耕或者覆蓋處理,提升土壤的理化性質。在保障基肥充足的情況下進行灌溉,之后扒土曬根,這樣可保障玉米產量。
(二)中期管理
雜草對玉米的生長發育有較大影響,尤其是在玉米生長的中期階段,需徹底清理。雜草應按照兩頭淺、中間深的方式進行清除。初次中耕時應淺一點,到玉米拔節期應適度深耕,深度控制在5~6 cm。還可以通過除草劑等化學藥品清除雜草,保障玉米生長。小喇叭口期需開展培土工作,此時還應適度加深中耕,才能有效促進玉米根系生長。
(三)后期管理
玉米的后期耕種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能夠進一步促進玉米的生長。此階段耕種深度需保持在2 cm 左右,不僅能有效提升玉米根系的生理機能,還能保障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
二、玉米種植施肥管理
(一)基肥管理
合理施用基肥能夠提高玉米發芽率,還能促進玉米的初期生長。基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基肥使用量應根據種植地區土壤的實際肥力確定,通常需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500 kg/畝,磷肥、復合肥、鉀肥、尿素的施用量均為50 kg/畝。施用時還應按照科學配比進行基肥的配置與管理,保障肥料充分滿足植株生長。為提高土壤肥力,可適當增加基肥的使用量。施用基肥時盡量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量,降低化肥的使用量,這樣可保護周邊環境,實現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施加基肥時應進行輔助型深耕,將肥料翻入土壤中,避免肥料流失,提高基肥的施用效果[1]。
(二)拔節期與抽穗期施肥管理
拔節期和抽穗期都是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玉米對營養的需求量會增加,需適當追肥。追肥時,根據玉米長勢、營養需求與土壤情況綜合確定追肥量。肥力較低的土壤,追肥分2次進行,這樣能提高施肥的有效性。同時,還應遵循前多后少的施用原則,拔節期施用追肥量的60%,抽穗期施用40%。土壤肥力高的土壤遵循前少后多的原則進行施肥。如果土壤肥力過高,應降低施肥總量,一般每階段下調10%。施肥后及時灌溉,可加快肥料的溶解下滲,提升肥料的利用率。
(三)針對性選擇藥劑,輪換使用
結合冬麥田雜草發生的類型針對性選擇藥劑防治。目前河南省農戶在藥劑選擇上存在一定盲目性,或者憑經驗選擇,導致藥劑使用的針對性不強,降低了防治效果。建議及時向當地的農技人員請教,在其指導下進行藥劑的合理選擇與搭配,不可盲目搭配。闊葉類雜草,適合的藥劑有唑嘧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噻吩磺隆等;禾本科雜草,適合的藥劑有唑啉草脂、炔草酸、精惡唑禾草靈等。各種類型的藥劑不可長期使用,可輪換選擇施用或者搭配混合施入,以避免雜草大量出現抗藥性[6~7]。
三、合理控制用藥劑量
選擇合適的藥劑后,需仔細閱讀說明書,結合雜草發生程度控制好藥劑用量,不可自行增加或者減少。不同藥劑適合施用的天氣情況不同,在不適宜的天氣下施用會降低施用效果,甚至沒有效果,嚴重的還會發生藥害。因此,要認真閱讀說明書上的注意事項,關注天氣情況。比如施入甲基二磺隆后,如果遇到陰雨、低溫的天氣,空氣中含水量大,小麥幼苗會出現藥害,表現為生長停滯、黃化等。施藥時要求均勻噴施,確保不漏、不重噴。
四、及時深耕,開展人工除草
農作物播種前實施土壤深翻有助于減少田間雜草危害。雜草種子所處的土層不同,產生的危害程度也有所差異。一般以土層0至5厘米范圍內的雜草種子危害最大,多數可產生危害;土層深度10至20厘米的雜草種子中能夠萌發出土的占比很少;土層深度超過20厘米的雜草種子均不能萌發。傳統農業生產中的深耕可將雜草種子多數深翻到土壤深度20至30厘米處,對減少雜草危害有很好的效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實施人工除草,將雜草集中帶到田地外進行燒毀或者深埋處理,尤其是大雨天過后,土壤的濕潤度會使得大量的雜草生存、生長,雜草根部占據大量位置,吸收大量的水分,會影響玉米補水和營養的吸收。
結束語:玉米種植要遵循科學種植與后期管理研究,當然因地制宜是農業種植的最重要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可提供更適宜農作物種植的環境,根據某種的獨特屬性和基因重組,讓農作物也可以在各種氣候環境,不同土質下生存、豐收、更便于對農作物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張娜,姚晶晶,穆貴孝.陜北地區玉米種植的田間管理及注意事項[J].農家參謀,2021,(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