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 陳偉釗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對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建設提出了要求,基層黨支部作為黨的戰(zhàn)斗堡壘,加強“三型”黨支部建設,更好承擔組織育人、協(xié)同育人的使命,是高校黨支部建設的核心內容。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基層黨組織“三型”一體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從培養(yǎng)黨員學習自覺性,加強黨員服務意識和創(chuàng)新黨組織建設理念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三型一體化;高校;黨支部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性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高校肩負文化傳承、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使命,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印發(fā)了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對高校黨組織的組織設置、主要職責、紀律檢查工作、干部人才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提出了具體要求。目前,高校基層黨支部在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存在學習效果不佳、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等問題,本文旨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高校基層黨支部開展工作可能存在的若干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高校基層黨支部“三型”一體化工作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支部開展學習流于形式,實際學習效果不佳
根據調研,大多數(shù)基層黨組織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借助“三會一課”開展的,主要是傳達上級文件和專題學習,但是普遍學習效果不佳,難以引起黨員同志共鳴。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存在部分黨員入黨動機不純,黨性不足,入黨前積極,入黨后懈怠,導致黨員主觀學習意愿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氛圍不濃;二是雖然黨組織開展的學習活動挺多,但是理論學習深度不夠,針對性不強,更多是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流于表面;三是線上學習的新媒體平臺很多,例如學習強國、黨建網站、共青團中央公眾號等等,但是有效使用頻率較低,同志們每天打開學習強國只為“刷”夠要求的分數(shù),并沒有真正有效利用;四是學習方式單一,大多數(shù)是開大會讀文件,同志們參與度低,缺乏互動。由此導致難以建立長效學習機制,無法激發(fā)黨員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更難形成示范作用,因此在基層黨組織建設時需重視此類問題。
(二)基層黨支部工作和行政業(yè)務未形成有效銜接,支部服務能力不強
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高校基層團支部服務師生的內在要求。但是,支部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是認識不足,服務形式單一,認為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開展針對師生的公益活動或者志愿服務活動,未將自身行政業(yè)務與支部工作有效銜接,較少結合支部黨員的自身專業(yè)知識,開展專業(yè)化品牌化的常態(tài)化服務;二是調研意識欠缺,較少深入學生群體開展專題調研,對師生的實際需求了解不深,服務缺乏針對性;三是服務平臺單一,沒有完成資源整合,形成滿足內容豐富、覆蓋全面、服務主題多樣化的校園服務鏈,導致服務預期目標,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校黨支部工作創(chuàng)新意識欠缺,與00后學生存在代溝
目前,00后學生已成為高校學生的主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成長的00后學生,具有思想開放、包容、喜歡嘗試新事物的特點,然而,高校基層黨組織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一是缺乏在制度上的創(chuàng)新,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來約束、激勵、指導、提升組織成員;二是缺乏黨建新媒體載體使用的創(chuàng)新,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時代,將網絡思政有機融合到黨組織的管理和建設中,是大勢所趨,但是目前多數(shù)基層黨組織在新媒體平臺使用上還停留在微信號運營,單純轉載文章上,基層黨支部在新媒體平臺作品創(chuàng)新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三是欠缺創(chuàng)建黨組織特色品牌活動的意識,導致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無法在00后學生中產生向心力和吸引力。
二、高校基層黨支部“三型”一體化工作體系建設的策略
(一)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堅持價值引領,多渠道培養(yǎng)黨員學習的自覺性
1.堅持價值引領,提高學生黨性,培養(yǎng)濃厚學習氛圍。通過高校團學工作線的品牌活動,如入學教育、“禮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美化校園行動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及評選,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發(fā)揮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開展標桿工程建設、校園人物評選等一系列標桿工程活動,營造創(chuàng)先爭優(yōu)、積極向上的濃厚文化氛圍。
2.改變現(xiàn)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單一、參與度低、以灌輸為主,缺乏互動、學習教育流于形式等問題。創(chuàng)新育人新途徑,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支部、進宿舍、進社團。一是進支部,主要依托班會、團會,團委書記微團課等形式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學習活動;二是進宿舍: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進學生宿舍,在學生宿舍文明評比活動中增加政治理論學習考核內容;三是進社團,推動社團根據自身特色,將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學習等專題學習融入社團活動中,激發(fā)學生愛國愛校的熱情。
3.創(chuàng)新學習形式、學習載體,以同志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例如在黨史學習中,如果只是開大會讀文件、材料,并沒多大效果也不能引起共鳴,但是結合熱播劇《覺醒年代》,看完討論劇情,通過這種不經意的方式加強了解和學習效果。
4.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網站、公共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網絡新媒體為載體,以微調查、微觀察、微評論、微課堂等線上活動,構建黨組織建設線上思想引領模式。
(二)加強黨員服務意識,堅持需求導向,全方位提升黨組織服務力
1.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契機,結合自身行政事務,扎實開展調研,了解師生真實需求,發(fā)揮支部黨員的專業(yè)知識,為學生提供就業(yè)指導、心理咨詢、校友服務、基礎團務、勤工助學、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校園文化、職業(yè)生涯問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服務,在此過程中即服務了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又讓己可以學以致用,鞏固知識,提升服務育人效果。
2.開展社區(qū)輔導員項目,讓服務深入學生群體。招聘高年級黨員學生擔任助理輔導員,常駐學生公寓,促使黨建工作進公寓。設立社區(qū)黨員服務崗,以社區(qū)輔導員和黨員宿舍為抓手,收集學生輿情,解決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為學生提供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通過黨員宿舍掛牌與優(yōu)秀黨員宿舍評比,引導黨員和積極分子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
3.以人為本,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學生事務大廳、易班平臺、廣東青年之聲平臺等線上線下服務平臺為依托,整合相關資源,形成滿足內容豐富、覆蓋全面、服務主題多樣化的校園服務鏈。
(三)創(chuàng)新黨組織建設理念,加強黨建品牌、平臺建設,切實發(fā)揮基層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
1.創(chuàng)新黨組織制度建設,一是創(chuàng)新組織生活方式,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特別是黨小組,通過選擇優(yōu)秀、負責任的黨小組長,明確各黨小組長的責任,常態(tài)化開展黨小組活動并組織各黨小組開展競賽、評比活動,更好地發(fā)揮黨小組連接黨支部與黨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起到黨員管理和教育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二是落實激勵約束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確保黨組織活動可以長效開展,激發(fā)黨員接受組織管理和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創(chuàng)新黨建新媒體平臺建設,從目前來看,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微博、黨建網站等網絡新媒體“微平臺”,有覆蓋面廣、傳播迅速、實效性強的優(yōu)點,利用“微平臺”開展黨建工作,是大勢所趨,一是通過“微平臺”定時推送黨的理論知識;二是通過“微平臺”加強組織成員的交流和討論;三是通過“微平臺”打造輿論監(jiān)督和信息反饋渠道,提高信息收集的實效性;四是通過“微平臺”開展“微黨課“等,將線下活動拓展到線上。
3.創(chuàng)新支部品牌活動建設,目前各黨支部開展的活動趨于同質化,并未合理發(fā)揮各組織成員的特點和才能。學校機關基本是根據各行政部門去設置黨支部,可以結合各支部成員的專業(yè)知識,形成各自支部的品牌活動,例如學生處重點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咨詢和指導,保衛(wèi)處開展安全知識普及,定期舉行專業(yè)講座,沙龍或者分享會等,做到“一支部一品牌”,更好服務學校建設,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黎婧.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作家天地.2021,(07):123-124.
[2]趙小鋒.以“三型”支部管理促進樣板黨支部建設探析[J].時代報告,2020(05):28-29.
注:本文系2019年廣東省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研究會黨建研究課題“新形勢下高校團學“三型”一體化工作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2019MB032)研究成果;2019年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級黨建課題“新形勢下高校團學“三型”一體化工作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KT201901)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陳忱,1988年8月,女,四川瀘州人,工作單位:廣州新華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陳偉釗,1988年11月,男,廣東潮州人,工作單位:廣州新華學院,助理研究員,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