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英 王樹國
摘要:雞腸毒綜合癥是當今養雞業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傳染性較快,易復發,在養殖密度較大的地方普遍存在,嚴重危害雞的生長速度和廣大養殖戶的經濟利益。1發病原因1.1病毒、細菌、原蟲、飼養管理等;防控技術措施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空氣新鮮,及時消毒,保持雞營養平衡;選擇雞敏感的腸道抗生素類藥和雞群敏感的抗球蟲類藥,另外再加抗病毒類藥,聯合用藥,連用3—5天,即可治愈。
關鍵詞:雞腸毒癥;防治;消毒
近年來,遼西北地區養雞成為一種發展許勤業的主導產業,養雞已成為一種年提高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規模化養雞方興未艾。在蛋雞飼養過程中普遍存在一種以腹瀉、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飼料、采食下降,生長緩慢,嚴重消瘦,雞群大小不均,色素沉著障礙,脫水和飼料報酬下降,前期死亡率不高,后期死亡比較高為特征的疾病。目前此病普遍流行,給養雞業造成巨大損失,因是多種病因導致的一種綜合癥狀,所以稱“腸毒綜合癥”。筆者根據這幾年的養雞經驗淺談一下此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腸毒綜合癥的發病原因
1.1病毒
許多腸道病毒都可以成誘因之一,如:呼腸弧病毒,輪狀病毒、冠狀病毒、細小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腹瀉。
1.2 細菌
主要是大腸桿菌、傷寒等破壞腸粘膜,炎性產物刺激腸道,使腸蠕動加快加強,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縮短,導致消化不良,電解質的吸收減少。鉀離子的大量丟失會導致心臟的興奮過度增強,也是雞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原蟲
主要是小腸球蟲的感染導致腸粘膜增厚,嚴重脫落及出血等病變,使飼料的消化和水分吸收明顯減少,引起糞便稀薄,糞中帶有未消化飼料的原因之一。
1.4飼養管理
舍內衛生條件差,通風不良,溫度濕度過高或過低,都能引起雞抵抗力下降而感染此病。另外,飼料品質下降或變質也是此病的誘因之一。
2.腸毒綜合癥的流行特點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夏季多發,多發于12—40日齡的雞群,最早可發生于7—10日齡,一般情況下,地面平養的雞群發病率高,癥狀也較嚴重。
3.腸毒綜合癥的臨床癥狀
3.1初期癥狀
初期雞群沒有明顯的癥狀,糞便顏色變淺略呈淡黃色,有爛肉樣或粉紅色糞便;腹瀉、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飼料。2—3天后,雞群的采食量明顯下降,生長發育不整齊,大小不一,生長緩慢,體重減輕,精神沉郁,畏寒猝死增加。
3.2后期癥狀
后期死亡率明顯增加。此病影響色素沉積,腿呈現青白色。此病早期發生要注意和雞法氏囊炎相區別。
4.剖檢變化
此病發病早期腸壁增厚,粘膜增生,呈麩皮狀,淺灰白色,極易剝離,腸內容物減少或空虛,中后期腸變薄,粘膜脫落,腸內容物呈現蛋清樣或爛肉樣,其它器官無明顯病變。
5.腸毒綜合癥的防治對策
5.1預防技術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空氣新鮮、光照、通風、溫度、濕度等飼養條件應量符合管理要求;雞舍、飼槽、飲水器應定期進行消毒;所用獸藥、飼料應要保證質量,營養平衡。
5.2治療技術措施
加強消毒,飲水中加入電解質維生素。用藥:選擇雞敏感的腸道抗生素類藥和雞群敏感的抗球蟲類藥,另外再加抗病毒類藥,聯合用藥,連用3—5天,即可治愈。
6.小結
近年在養雞生產實際中,我們經常可以遇到腸毒綜合癥這種疾病,我們要根據臨床癥狀,解剖特點,找出發病原因,盡早做出正確診斷加以治療,就能治愈此病,另外要注意和雞法氏囊炎加以區別,以免誤診,延誤治療,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張媛媛等,雞腸毒癥的綜合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1,(7):23-24.
[2]陳尚文.草雞腸毒綜合癥與傳染性法氏囊病混感的診治[J].當代畜禽養殖業,2009(11):33.
[3]關元鑫.雞腸毒綜合癥的防治[J].農村科技,2008
(10):85.
[4]張德全.一例肉雞腸毒綜合癥診療的報告[J].養殖技術顧問,2008(4):69.
[5]劉彪等.雞腸毒綜合癥的病因分析與防治[J].中國禽業導刊,2007(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