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國實現了語文統編教材全覆蓋,統編教材到底要讓我們教什么呢?語文要素如何在每一課中得以落實?王榮生教授在《閱讀教學設計要訣》中指出:“閱讀是對某一種特定體式和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釋、體驗和感受。”我們以四年級上冊神話單元中《盤古開天地》為例,談談統編教材中語文要素的落點。
一、聚焦文體,思考神話的教學目的
《盤古開天地》屬于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我們一看就明白是一篇神話故事。判斷它是神話故事,依據有三:第一,故事講述了宇宙的來歷;第二,故事情節非常的神奇;第三,故事語言便于大家講述。基于以上分析,神話故事的教學價值可以為:
1.感受神話的神奇
2.感受神話中神人的形象
3.培養神話的閱讀力
4.培養講神話故事的能力
二、通讀文本,探究《盤古開天地》的教學價值
《盤古開天地》是中國最古老的神話,以傳奇的色彩講述了世界是怎么來的,從而拉開了中國神話的序幕。課文二三四自然段中“掄、劈、站、撐”等幾個動作就寫出了盤古開天的過程,簡單而直接,除了便于故事的傳播以外,也突出了盤古的強壯有力, 課文第五六自然段講了盤古化生萬物,創造了宇宙。神話故事也是我們中國傳承里邊最重要的的一部分。基于《盤古開天地》文章特點,這一篇課文教學價值可以為: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故事脈絡,神話故事的基本框架結構。
4.學習借助插圖和課文內容,把盤古開天地的過程說清楚。
5.抓住動作,根據數字,體會人物形象,感受神話的神奇。
三、參讀資料,分解神話單元的語文要素
(一)聚焦四年級語文課程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并能簡要轉述。
(二)聚焦神話單元語文要素
統編教材在二年級安排了兩篇神話。課后練習為按提示說話,為后續的講說故事提供了方法支架。
四上用整個單元來落實概述神話,感受神奇,想象畫面。單元導讀中有兩個單元語文要素: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二是展開想象,寫一個故事。從讀寫關聯上看,“要素一”是為“要素二”服務的,“要素二”是對“要素一”的檢驗和反饋。整個單元語文要素又是服務于感受“神話,永久的魅力,人類童年時代飛騰的幻想”這一主題的。這個單元由“導讀、主題課文、習作、語文園地和快樂讀書吧”組成,其中《盤古開天地》是本單元第一篇精讀課文,它需要承擔著它特有的任務,為后邊課文,打下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通過聯系前邊低年段,以及本課在本單元的地位,《盤古開天地》一課的語文要素落點為: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肌膚、遼闊、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造"等詞語。
2.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故事脈絡。
4.讀課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5.學習借助插圖和課文內容,把盤古開天地的過程說清楚,感受神話想象的神奇和人物形象。
四、立足學情,確定課時教學目標
四年級是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橋梁。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從學段之間銜接聯系來看,四年級的閱讀教學,在完成第二學段閱讀目標任務的同時,還要有目的地滲透第三學段有關閱讀的要求。從思維發展的角度來看,四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 從小到大,學生已經對《盤古開天地》這個神話故事有了深入的了解。 基于以上分析,《盤古開天地》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通過遷移識記,能正確讀寫帶有生字的詞語。
2. 理清起因、經過、結果,感知課文故事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抓關鍵詞,用對比生活的方法,感受神話的神奇。
2.借助插圖和課文內容,說清楚盤古開天地的過程。
3.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盤古的人物形象。
五、緊抓生長,活動中落實語文要素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活動一] 整體感知故事
(一)復習文中詞語
(二)借助詞語,自由講講這個故事。
[活動二] 體會神話的神奇
(一)抓關鍵詞,感受神奇
1.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用“——”畫出讓你感到神奇的句子,并體會。
2.感受并述說神奇的地方
3.填寫學習卡片,體會盤古動作的神奇 時間 盤古動作 天地狀態
4.借助插圖和學習卡片上的關鍵詞,講一講本自然段內容
(二)小組合作,學習3-4自然段
1.明確學習要求
(1)自讀,用“對比生活”的方法說說神奇之處
(2)用“O”圈出盤古的動作,用“—-”畫出天地的變化
(3)完成學習卡片。
(4)根據插圖和卡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段落大意。
2.小組合作,完成學習要求
3.全班匯報,小組學習成果
(三)觀察學習卡片,感受神奇
[活動三]講清盤古開天地的過程
(一)借助圖畫和梳理的表格,自己講故事。
(二)把這個故事講給小組成員聽。
(三)小組代表,講給全班聽;聽的同學根據學習卡,對所講故事進行評價。
[活動四] 感受人物形象
(一)根據故事,想畫面。
(二)根據畫面,感受神奇,讀出神奇。
(三)根據內容,感悟盤古的形象
[活動五]推薦《中國神話故事》
綜上所述,一篇課文中我們的語文要素到底落足到何處?通過聚焦文體、通讀文本、參讀資料、立足學情等方面的考量,確定了適宜的教學目標;然后再通過教學活動的展開,從學生的起點出發,抓住學生生長點,從而真正把統編教材的語文要素落到了實處。
作者簡介:牟偉,男,漢族,重慶人,本科,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重慶九龍坡區鋁城小學 重慶 九龍坡 4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