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晴 張方靜
摘要: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由武漢爆發,加之在年關,人口流動量較平日里增多,病毒蔓延到全國各地。武漢封城,全國上下足不出戶,響應國家疫情防控管理規定。同時,高校不斷延遲開學時間,給在校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學生長期處在家庭環境中,對于高校學生的日常管理和就業等各種指導服務來說,造成了很大不便。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挑戰,如何將思政教育由線下的“面面俱到”轉化為線上的“線線匯通”,成為了思政工作者必須要面臨重要挑戰。因此,針對線上思政教育出現的弊端,在此提出高校思政教育者應采取的措施,并針對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長效機制進行反思,從而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疫情防控;思政工作;措施
2020年,對于整個中國高等教育界來說,無疑是最為特殊的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產生,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中小學,乃至高等院校都做出了延遲開學的方案,再結合教育部相關政策,“停課不停學”迅速在教育界蔓延開來。疫情期間無法實施的線下教學轉變為線上授課,然而,高等院校在線上教學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高校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其學習思維相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比較成熟和完善了,但是對于線上學習缺乏主動,所以部分學生會在線上學習中,表現出倦怠的傾向,從而產生的后果就是高等學校線上教學效率不高。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學生以網絡不佳為理由的各種蒙混手段。其實,探其本質,這些問題是完全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來改善甚至是解決的。本文立足于疫情期間高校的思政工作并結合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相關內容,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的高校學生思政工作展開分析和研究,并針對實際情況提出解決措施。
一、新冠疫情對高校思政工作的“反作用”
說到疫情對高校思政工作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不僅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響,更是對學生的影響。對于常態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教育者們并不是孤軍奮戰的,在校園內,無論是有形的教育手段還是無形的教育氛圍,都可以幫助教育者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新冠疫情的作用下,思政教育者在施教前必須明確疫情之下的思政教育到底是什么樣的,只有如此,才能整合資源,收集相關處理方案,做好疫情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對疫情帶來的阻礙,思政工作者并不能依靠學校的“有形”宣傳,如:學校各個宣傳欄的圖文宣傳,校園廣播里聲情并茂的講演,還有每次大型班會的視頻宣傳······線上教育的最直觀的弊端在此也顯現出來,教育者并不能根據每個人的行為、表情甚至是語氣來間接的判斷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更無法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因此,在判斷思政教育是否對學生產生良好效果方面會出現差池,這是在疫情期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難題之一,同時也是疫情對思政教育最重要的反作用。
二、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戰
雖然大學生有比較完善的學習思維,但是在他們受年齡和社會經驗的限制,心智并不完善,在面對一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會在心理或者思想上產生抵觸心理。因為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所以高校思政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間進行的思政教育工作會面臨很多困難。
(一)疫情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和現實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首先,大學生作為特殊的一個群體,學生的思想尚未成熟,仍然存在該年齡階段會有的問題,而且他們的社會經驗不夠豐富,很多情況是超出他們的認知范圍的,處理突發事件對他們來說可能存在很大困難,因此,大學生很容易受到疫情防控期間各種負面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消極心理。其次,目前在校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所占比重較大,獨特的成長經歷和家庭環境塑造了他們較強的個性和自我意識,而這些特點往往使他們缺乏危機意識和安全意識,常常成為不安全因素的受害者。[1]
廣大青少年由于社會和家庭的雙重保護,他們對民情、社情、國情等真實情況并不是真正的清楚,因此,出現突發事件時很容易受到網絡當中不良言論的誤導,從而忽視思政教育工作者對于他們的引導和教育,甚至導致學生出現偏激并片面的思想狀態,有這種思想狀態一發的一些不理智行為會嚴重危害社會的安全與穩定,也會破壞大學生群體的和諧氛圍。第三,由于新冠肺炎的影響,使得我國,包括高校在內的國家范圍的教育秩序受到破壞,學生是這次破壞的直接受害群體。學校的延期開學打亂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節奏,對于高校那些應屆畢業生來說,也是遭受重創,打算考研升學的同學面對毫無征兆的疫情,不得不滯留家中,難以返校學習;畢業生求職受到嚴重影響,使得很多學生不得不放棄自己心儀的城市,甚至還有部分學生無法找到工作;出國留學出現變數,留學生回國機票也是一票難求;突發的疫情給廣大學生帶來的很嚴重的消極心理,部分同學的家庭也是遭受重創,無家庭收入,難以支撐日常開銷。當美好的校園生活遭遇到社會現實的打擊時,大學生作為社會結構中思想最活躍、情感最敏感、最富有朝氣的青年群體,很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而導致思想狀態不穩定,一旦遇到爆發點,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2]
(二)疫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產生的影響
相對于2003年的非典、2013年的H7N9以及2014的埃博萊病毒等,新冠肺炎的出現時期也存在其特殊性,這也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困難。首先,疫情爆發在寒假期間,機會沒有例外,學生紛紛滯留家中,根據疫情的發展態勢,無法確定返校復學的具體時間,學生的學業受到沖擊。第二,疫情發生之后,其范圍迅速擴大到全國各地,根據國家疫情防控需要,大家避免外出,采取居家隔離,學生無法返校學習也無法進行社會實踐,畢業生就業受很大影響。時間和空間上的特殊性導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難以適用,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從線下溝通轉化為線上引領,如何從“面對面”過渡為“線連線”,成為了思政工作者面臨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挑戰。[3]
三、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建議
盡管在疫情期間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推進存在問題,但是,為了保障學生的知識學習與發展,實現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還是應該結合教學技術條件,做好對學生的教學工作[4]。
(一)積極進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線上思政教育
在疫情之前,高校的課程普遍采用現場教學的班級授課模式,線上教學雖有所涉及,但并沒有發展成主流,是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模式出現的,對混合式課程的研發起到了重要作用。
思政課程是高校當中思政教育最為基礎的教育教學手段。在在課堂中,學生能夠通過對我黨先進觀念的學習和對當前社會的反思,實現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發展。所以,即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如今,思政課堂依然是教學的主要手段。思政教育者可以收集一些與疫情相關的思想政治專題片段,并結合線上教學給學生播放,及時與學生溝通,認真聆聽學生的學習心得,穩步推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線上教學工作。
(二)發揮學生干部的宣傳作用
要對學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僅僅依靠線上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發揮學生干部的積極作用。學生干部不僅要在學生當中宣傳當前疫情防控的態勢走向,還要及時掌握學生群體中出現的一些異常之處,及時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關老師匯報。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才能有效的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認清當前疫情形勢,防止疫情反撲。同時,思政教育者可以通過微信、QQ等媒介,進行宣傳與通知發布,從而時刻提醒學生重視疫情防控,配合學校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三)發現身邊榜樣,用真實案例滲透思想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蒼白的文字和遙不可及的視頻并不能夠引起廣大學生的共鳴,但是真實發生在身邊的感人事跡卻能讓人印象深刻。無論是救人救火的消防戰士,還是堅持在抗疫一線的醫療隊伍,其中不乏有與當代大學生同齡的孩子,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值得每個當代大學生去學習,很多學生并不能加入到一線,但是大家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出貢獻,何嘗不是思想政治教工作取得成果的體現。因此,發現身邊的榜樣,讓大家積極去學習,也是當今應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實施手段。
四、結語
疫情防控趨于常態化,高校當中的想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當然,思想管理工作途徑并不至于此,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思政工作中不斷探究和發現。
參考文獻:
[1] 王子伶.高校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2] 馬國超,云兵兵. 新冠疫情對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研究[J].課題研究,2020(22):69-72.
[3] 馬國超,云兵兵. 新冠疫情對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研究[J].課題研究,2020(22):69-72.
[4] 李小玲,王建新.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2020(04).
山東英才學院現代音樂舞蹈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