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波
隨著現代科學理論與技術對競技運動的影響與滲透,當今世界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科學化進程也不斷地得到加速發展;出現了許多先進的理論、先進的運動技術、先進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同時世界競技運動的商業化與運動員職業化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加之當今社會信息化時代的傳播方式與速度的日新月異,使得世界各地區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的內容與方法得到進一步的借鑒與發展,這些也都給各國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體化進程,使得運動成績不斷提高,世界紀錄不斷改寫。
體育總局出臺了十項基礎體能指標,作為專業運動員的考核指標。《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體競字〔2020〕40號中提道:東京奧運會備戰周期以來,體育總局為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國家隊管理人員和教練員普遍從思想上對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有了新認識,訓練方法手段上有了新突破;一些運動員從體能訓練中增強了獲勝信心,提升了比賽競爭力。但是,由于長期“欠債”所造成的基礎體能薄弱、專項體能不強的問題,制約著我們決戰東京、決勝賽場的能力提升和實力發揮。為進一步統一思想,持續狠抓體能訓練工作。
體能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基礎。強化體能訓練不僅可以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為“能征善戰”奠定堅實基礎,更能夠錘煉運動員意志品質,鍛造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優良作風。各項目國家隊要發揚科學的“三從一大”訓練優良傳統,不斷推進體能訓練創新,通過強化體能訓練,補齊短板,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打造一支體能充沛、技術精湛,能征善戰、作風優良的國家隊;實現東京奧運會興奮劑“零出現”是體育系統當前面臨的首要政治任務;打好東京奧運會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要歷史節點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確定各項基礎體能達標標準,不達標者不得參加奧運選拔;建立基礎體能測試不達標警告通知制度;嚴格執行國家隊體能測試與訓練津貼掛鉤相關規定;把體能訓練作為青少年和基層體育訓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抓起來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需要;為推動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開展,體育總局正研究在運動員技術等級評定和全國各年齡段體育競賽活動中,增加對運動員體能的達標要求。
從 1929年6月我國短跑運動員劉長春跑出10秒8(手計)的成績到1978年6月袁國強創造出首個10秒61的電計紀錄再到2018年6月蘇炳添9秒91的亞洲紀錄,歷經將近一個世紀的短跑成績演變歷程,沉淀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血,也賦予了廣大短跑專家、學者、教練員以及運動員嘔心瀝血付出的努力所得出的結果與回報;徹底改變全世界對中國人跑不到10秒關卡的看法,給予了我們國家跨入世界百米跑頂尖行列的希望;這種成績演變不僅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百米短跑強有力的速度步伐,同時呈現出了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綜合實力大快進的縮影。
短跑作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典型代表項目,一直備受矚目,現如今,我國雖然有充足的后備人才,然而在培養方面上,方式大有不同,通過實地觀察發現,在一些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為了讓學生早點出成績,不顧學生的年齡、生長發育特點,對運動員施加不符合發展規律的大負荷量與強度,短時間內獲得了優異運動成績,但只怕是曇花一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成績不再突出,甚至出現下降,最終導致人才的大量缺失。我國運動員體能水平相對的薄弱,在承受高強度訓練時帶來的運動損傷風險更大,也制約著我們短跑成績的進一步提高。體能訓練對不同項目而言分為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一般體能作為競技體能的基礎,是所有項目所必須的。
當前對體能概念的研究非常多,各專家也都提出了自己對體能概念的見解,但是至今依然還未出現一個完全統一的概念。但大部分概念的提出,都有其共通點,即體能是一種身體的、運動的、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能夠幫助人滿足各種運動的、適應外界不同環境的需求,包括了身體形態、內臟機能、身體各項素質等等。
當前關于體能對短跑成績、短跑訓練手段與方法影響的研究很多,其中包括了身體形態、身體素質訓練如力量訓練、速度訓練、耐力訓練、柔韌訓練,還有運動員選材的角度來判斷其對短跑的影響。
將基礎體能指標分為了具體的十項體能項目,能夠比較綜合地反應了一名運動員的基礎體能狀況。其中屬于田徑短跨項目的指標有:體脂百分比、坐位體前屈、深蹲相對力量、臥推相對力量、原地縱跳、引體向上、腹肌耐力、背肌耐力、30米跑、3000米跑十項指標。而在實際訓練與測量中發現,這十項指標中,并不是每一項的提高都對短跑成績的提高有明顯的作用,甚至可能有反作用,因此,對于基礎體能對短跑成績的影響,還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尋找更加有針對性、更科學的指標來反映運動員的短跑成績。
(作者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