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敏
摘要:在現今的社會,心理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不僅要關注與重視對于學生的心理指導,還要加強對于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在小學心理教育中,我將中醫診斷疾病的“望聞問切”結合咨詢心理學的技能,開展我的“心理教育”。
關鍵詞:心理教育;咨詢
在很普通、很平凡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崗位上,我每天經營著幸福而又充實的教育事業……我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的我的學生們。
可是,很多時候精心準備的課程,卻發現學生的眼神渙散,不在狀態。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和請教,我發現了原因。并不是因為我教的科目不用考試,也不是我課堂的內容沒趣味,而是心的問題,我和學生、學生和我,我們之間還沒有產生共鳴。
心理老師任教全校所有班,對我來說,要和那么多學生有共鳴,是個天大的難事啊,不過,有方法有入口,就能突破。
在科普活動中了解到中醫診斷疾病的方法——望聞問切。望是觀察病人的發育情況、面色、舌苔、表情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體臭等氣味;問是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癥狀,以前所患過的病等;切是用手診脈或按腹部有沒有痞塊。望聞問切叫做四診。用心細想,在咨詢心理學上,也有它的望聞問切。
運用咨詢心理學的“望聞問切”,開展了我的“心理教育”。在咨詢心理學中,望是對來訪者的外觀與動作的觀察。聞是對來訪者的各方面的感受。問是通過詢問區分清楚那些感受是來源于來訪者本身,那些是來源于心理咨詢師。切是指心理醫師對來訪者的診斷的過程,結合前面的三項工作,分析來訪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制定相應的咨詢或治療方案。
應用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望是對學生的日常言行進行觀察;聞是對學生的各方面的感受,用心去了解他們、感受他們;問是常和學生聊天,常關系學生,并且理清事情和感受的緣由;切是對學生的了解后有個初步的判斷,以便日后進行教育工作。
文文(化名)是個可愛的男孩子,第一次接觸他是在他一年級的時候。入學不久,到他班里上第一次心健課,文文是第一個讓我記住的孩子。文文嘴巴很甜,上課也很積極,而且和同學們都能打成一片。熱心助人、積極學習成了他的代名詞。課前,他總是主動和我打招呼和我聊天。
有一次,我讓同學們介紹自己和好朋友之間的一件難忘的事情,文文主動介紹。那時的文文看起來很害羞,臉蛋和耳朵都泛起了害羞的顏色。他說:“我的好朋友是……你們猜一下。第一次我見到她的時候我就很想去認識她,她很漂亮,很善良,給我一種媽媽的感覺。我鼓起勇氣去和她打招呼并且認識她了?!?/p>
當時我和同學們都沒有猜出來。他接著說:“每次她給我上課的時候我都特別開心、特別積極。她是我的心理老師,凌老師。” 說完他的臉更加紅了,我也是驚訝了片刻。原來我能給予孩子們媽媽的感覺,對于我這個畢業不久的大孩子來說,能讓孩子有這種感覺是特別的。于是,我對文文開始了“望”,關注他,觀察他。
在關注和觀察中,我發現了文文并不是特別開心的。有時候課間他不和同學玩,會一個人發呆;有時候對老師體的要求會不予理會;有時候卻又特別積極去幫忙做班務。在“望”的同時,我也進行了“聞”。找了文文的班主任去了解文文的情況,和我感受一致的是,孩子嘴巴很甜,會討老師喜歡,有時候會出現一些言行讓人感覺到他是依賴你的。班主任介紹到,文文是來自單親家庭的,在他很小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就離婚了,他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沒有再見過自己的媽媽了。所以,文文特別喜歡得到友善、和藹的女老師的關注和愛,他喜歡在自己表達了對老師是友好和喜歡之后,老師們會對他有特別的關愛。這個孩子實在是太缺乏母愛了,通過賣乖去贏取愛,是聰明還是可憐?心痛文文的同時,他也開始封閉自己了。班上的孩子相處久了,彼此熟悉了,會經常談論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玩的事情,每次談到媽媽,文文就沒有和同學們繼續話題了。久而久之,他不愿意和同學們說話了,覺得自己沒有了媽媽很自卑,沒有開心的事情。
“問”在每一次的見面中,“切”,也是時候了。每周我都會約見文文一次,和他聊聊天、玩玩游戲,關心、引導他走出這個不開心的局面。經過幾次的沙盤和游戲治療后,文文有了好轉,能想以前一樣開開心心和同學們玩。判斷出文文是哪里出來狀況,知道孩子這么敏感的特點,同時有愿意和我分享內心,我就一步步將孩子拉回正規。
現在的文文,即使在單親家庭成長,也不會孤單,因為他知道了爸爸是很愛他的,同學和老師也很愛他,不會介意他的一切;他也接納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在努力學習和爸爸好好相處。最后一次在心理室約見時,文文說:“凌老師,謝謝你,我現在真的很開心,我有爸爸愛,有同學們一起玩,也有老師的關心,我不會孤單的?!薄笆堑?,只要你愿意踏出一步,你永遠都不會是孤單的,我善良可愛的孩子?!?/p>
望聞問切,用心去做教育。作為一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做到望聞問切才能很好的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我的心理教育之路,平凡、普通,我希望一路走來都能用心、用愛、用專業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孩子們。
參考文獻:
[1] 王麗 .“望聞問切”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2017(5):152-153.
[2] 袁明玉 . 望聞問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J]. 小學德育,2010(2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