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晨瑩
摘 要: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對大學階段課程教學工作提出新要求。現階 段,為培養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則需要充分將大學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大學語文課程中 具有很多與思政教育有關的知識和內涵。因此,分析大學語文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探索人才培 養背景下大學語文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策略是必要的,進而才能有效將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學科特長發揮 出來,不斷構建育人同心圓,促進人才培養工作的健全發展。
關鍵詞 :大學語文;思政教育;地位
盡管思想政治教育是每個階段的學生都必須接觸到的知 識,但學生對這門課并沒有引起重視。我們要求學生全面發展, 因此在思想教育方面,每個學生都必須去學習,以此來提升自己。 大學生可以通過大學語文這門課程來學習思想政治。通過學習 語文知識,來獲得其中給我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1.思政教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目前,人們對語文課程教學的期望越來越高,語文學習 能夠帶給學生的價值也越來越高,除了幫助學生增長文學 素養外,更具有陶冶情操、增強修養以及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的作用。在語文的教學中,尤其是大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 的能力和素養形成才是教學關鍵,因為大學時期的學生已 經具備了基本的語文知識與能力,對于他們而言,大學語文 的教學更像是一場思想升華的拔高訓練,是對他們的思想 進行洗滌,而非對知識體系的重組構建。縱觀大學語文教材 中的素材,基本都是圍繞著偉大的情懷安排的。學生在以前 的學習階段也并非未曾接觸過這類素材,但是在以往的語 文教學中,這種情感的渲染較為簡單。在大學語文課程中, 這種情感會以更加細膩的形式出現,學生的感受會更加具 體。因此在這種情境下融入思政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在情感 共鳴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思想本能,這種本能就是所謂的道 德素養,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夠約束人的行為 。 此外,在大學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非文學作品,這類作 品所體現的內涵主要有哲學、社會科學等理論。這些理論性 的學科知識在以往階段的語文教學中經常非系統地出現。 在大學語文課堂中,這類課程幾乎是一個類別,在本質上來 說,這就是語文課程中的思政理念。這些作品所體現的哲學 思想、科學規律,正是政治生活所展現的發展規律與思想, 與思政課程同根同源,極具現實價值。因此在這類作品教學 中引入思政教育,能夠在更加系統、更加綜合地介紹思政思 想的同時形成語文素養。學生從科學發展的角度去看待事 物的發展,思維能夠更加嚴謹,邏輯性更強,在未來的發展 中能夠具備理性的辨別能力。
2.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語文課程的可行性
( 一) 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功能
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功能, 并且,通過挖掘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內容,可以 通過課程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教育,充分使學 生在大學語文課程學習中,不知不覺的發生思想和行為上變 化,明確思政教育理念和內涵,形成社會所要求的行為規范 和道德品質,從而推動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工作的健全發展。 同時,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有很多經典文學作品,這些經典 文學作品包含傳統文學和思政教育知識,能更加全面的增強 學生對知識的認同感,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
( 二) 優化與創新語文課程教育內容
思政教育知識的融入,可以優化與創新語文課程教育內 容。傳統大學語文課程教育資源主要以教材為中心,向學生 講解現代詩文、古典詩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對學生的 思想教育和道德行為引導,而通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 讓學生明白語文知識與道德修養和價值觀之間的關系,幫助 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 值觀。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學生挖 掘大學語文課程中的先哲智慧和治學精神,不斷豐富學生學 習的知識面,加強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而且思政教 育知識的融入,也極大的轉變傳統大學語文課堂灌輸式的教 育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思想引領和道德行為引領的方式,開 闊學生學習知識面,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加深學 生對優秀文學作品和思想政治知識的認知。
( 三) 突出思政教育與語文課程的文化共通性
在融入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兩者在文化共同性 方面的優勢和作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和思政課程教學在推 進過程中,都是以一種人文性課程所存在的,其中的文化性 對于加深學生古今中外哲學和歷史的了解產生積極作用。同 時,思政教育知識和大學語文課程都包含相應的優秀傳統文 化,只有加強兩者的融合教育,才能將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 神和擔當責任潛移默化的滲透給學生,讓大學語文課程教育 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不斷構建成一體化的育人同心圓和體系。
3.總結
大學語文是一門內容廣泛的學科,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知 識,古今中外,博大精深,它對學生學習其他科目也起到一些 幫襯作用。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我們也必須加以重視,充分 利用好它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優勢。找到正確的方法,明 確它的定位后從中學習知識。作為教師更應該以正確的方式引 導學生在眾多的文章中選擇更適合自己閱讀的文章,將正確的 思想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從文章中去涵養思想政治教育所帶來 的良好品德。
參考文獻 :
[1] 姜士偉 . 淺析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內涵及構成 [U]. 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D):132.
[2] 葉飛霞,夏玉生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創新 的四維視角——基于增強親和力感染力的思考 . 福建農林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 :73-77.
[3] 倪培霖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課題 :創新精 神的培養——學習《江澤民文選》的體會 [J]. 思想理論教育導 刊,2017 :60-61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 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