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雷
【摘 ?要】課堂上,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不僅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更要促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從重點突出、值得思考、有所依據以及要有預案性四個方面著手,重點闡述設置問題的重要性。
【關鍵詞】課堂;問題;設置;藝術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有目標的學習,教師設置的問題應有據可依,能和學生形成思想的共鳴,產生智慧的火花。
一、設置問題應重點突出
備課時,教師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仔細研究教學思路和方法,將問題設置集中于重難點上,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的問題應該重點突出,讓學生不斷地進行分析和思考,層層挖掘,步步深入,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有利于他們能力的培養。
如在教學《因數和質數》中“質數”概念時,有一位教師教學的片段如下:
先讓學生自習課本,然后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什么是質數?
生1:有因數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還有沒有同學想發言?
生2:只有因數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
師:要想記住質數的概念,必須知道:這個數有因數1和它本身,另外,還要添上“只有”這兩個字,下面誰再來詳細地說一說質數的概念?
生3:只有因數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
(教師板書:……因數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
師:同學們,省略號前面應該是什么字?包老師忘了,誰來幫包老師把話補充完整?
生4:省略了“只有”兩個字。
師:請你把這句話補充完整,可以嗎?
生4:只有因數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
(教師再添上“只有”兩字)
課堂教學中,通過問題的設置,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后,再結合教師的引導,逐步生成新的知識體系,最終歸納出質數的概念。有的時候,教師也要學會“糊涂”一回,把“聰明”留給學生,激發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深入思考,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上,筆者假裝忘記省略號前面的內容,讓學生來補充,一句“誰來幫包老師把話補充完整?”,充分顯示了師生之間彼此的親密,同時也有效地滿足了學生探究新知的快樂。
二、設置問題應值得思考
根據教材內容,不同的時間段,設置的問題應有所不同:課堂伊始,是為了活躍氣氛而設置,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而設置;教學中的提問則在于促進學生思考、探索、合作和交流,獲得新知;教學結束之時的問題,常常作用于對課堂內容的升華、運用,挖掘學生更深層次的反思和前進。教學時,教師在問題設置時,可以進行師生間的對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烘托課堂的氣氛。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提供的大量信息進行思考、分析,并加工整理,并根據教師設置的問題,再結合自身的能力特點,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逐步體驗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老師都遵循事情發生的規律,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讓他們來解決,最終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三、問題設置要有所依據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兒童在相當程度上是受本能驅動的,環境中的諸多因素都是在向他們挑戰,他們對此感到好奇,并渴望發現,渴望認知,渴望解決問題。問題來源于教師的提問、學生們的質疑和帶有練習性質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需求,合理時段,設計問題的出現時機,也可在本節課結束時,讓問題再一次掀起課堂的高潮。問題的設置要有所依據:設置的問題難度過大,學生們都不能回答,這樣的問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設置的問題太過于簡單,又失去了本身的思考價值,提問更沒有意義。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不要讓學生直接獲得答案,要讓他們通過思考才能取得正確的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置他們容易解決的問題,步步引導學生走向成功,激發他們強烈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并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另外,課堂上,教師也要控制好教學內容的難度,把握好尺標,根據學生認知能力,來設置問題。
四、問題設置應具有預案性
設置的問題,教師事前要準備好答案,更要關注學生的回答。課堂上,教師要注重自己設置的問題,做好預案,隨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和他們一起分析和判斷,作出定論,引導他們得到正確答案。
學生將“互為”和“互質數”混為一談,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既然他們回答了,就應該值得贊揚和鼓勵。遇到問題,教師就應及時加以解決,不留任何的空白點,這就是教育機制,無論是什么樣的問題,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可以直接出示,可以是互相討論、交流、質疑后的思想成果,還可以是學生們自己的回答。
總之,無論教師設置什么樣的問題,都會影響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解題的能力。另外,教師在設置深透和難度恰當的問題時,要遵循學生發展的規律,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參與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郭根福、陸麗萍、姜家鳳:《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J],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