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晨 郭葦 劉亦恒
摘要:明代書法傳刻十分活躍。在明代,寫有文字的物品常常擁有一種力量,龐大的官僚系統通過巨大文書所堆成的紙山運作,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字帝國,這個帝國比古代以及當時世界上任何地區都更廣泛地觸及社會各個部分中的生命,例如通關文碟、任命文書、交易田契、書法藝術等。書法在明代具有崇高地位,但是,若把“書寫”限定在“書法”的框架之中,而不是把“書法”視為“書寫”和文字呈現的諸多方式之一,其有效性就頗值得懷疑。
關鍵詞:明代書法;書法教育;借鑒意義
引言
在傳統文化之風越發盛行的今日,書法作為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代表性國粹藝術,在大眾中所受的關注程度也愈發提高。伴隨著書法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提升,以及各類書法惠民活動降低了書法藝術的準入門檻,讓更多的老百姓更好地接觸書法并逐漸喜愛上書法,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近書法,嘗試學習書法,進而使得書法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
1 明代書法概述
出自皇帝之手的書寫尤為具有聲望,是有關統治權的禮物系統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嘉靖十年七月壬子朔,原任興府引禮舍人傅貞進睿宗獻皇帝所制《陽春臺賦》,上命禮部并前《春隉臺詩》以鐫石楚之岵山。(《世宗實錄》卷128)文字作為一種權力的象征由上至下貫穿于整個明代社會。嘉靖十二年十月壬申,先是吏部尚書夏言以學士進講,上制《聞講篇》賜之。其后,上御重華殿作《過睹民廟有感》詩一首以素箋書賜言,辛西苑迎翠殿作《選求翰林詩》及《秋日書懷》各一首以龍箋書賜言,言皆恭和奏之。至是,幕御筆于石以進,詔留覽。(《世宗實錄》卷155)以皇帝的一篇手跡作為賞賜是那些從未讀過其中文字或無法認識其中文字的人都能透徹理解的行為。萬歷九年正月丙戌,上命翰林侍直諸臣不拘詩詞歌頌,每員各撰一首以進。(《神宗實錄》卷103)1581年,萬歷皇帝年紀尚幼也不愛學習,但他仍然懂得在主持國家祭祀儀式的時候親手題寫兩句詩(不排除代筆的行為),由此可知皇帝懂得如何通過書寫以示權威。至其執政末期,仍然堅持書法,不管其對于書法熱愛與否,不可辯駁的是,他一定懂得御筆手書意味著什么。明天啟皇帝書法造詣不高,還喜歡為自己寵臣題字,然因為其地位尊崇,自然有人為其捧場,阿諛奉承。天啟元年正月己亥,中學時列一燝等言:“文書官康寧捧到御字一幅,奉勢端嚴,筆法遒勁,昔人所稱心正筆正之論。臣等恭視不勝歡服。”(《熹宗實錄》卷5)天啟的寵臣王安本人有一個龐大的贊助網絡,王安本人也在官僚圈中為熟識者題寫扇面,排除其書法的審美價值,不可辯駁的是——至少對于獲得王安扇面的一些人來說,他們知道擁有這些大人物保護力量的書法意味著什么。
2通過歷史文化背景講解創建情境教學模式
書法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每一個朝代都有者不同的風格特征,如“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書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當時朝代的政治與貴族審美風尚的影響,許多書家流傳下來的作品就能很好地體現這一點。觀摩書家的作品能夠幫助學生欣賞和理解作品表達的內容與情感。在小學書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書法作品的歷史背景,通過語言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欣賞書法作品,學習書寫技法。教師也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自覺參與到教學中,不僅要提升學生對書法理論和技法的掌握水平,而且要充實他們的歷史文化知識。情境教學模式引起了學生更大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結合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更深入地理解書法。由此,學生在學習書法技法的同時,會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審美觀念,最終擁有創造美的能力。書法課程應當體現出書法承載的審美文化價值,并將這種價值傳承下去。理想的書法教育應該是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和書法家的生活,了解藝術與自然、人之間和而不同的關系。書法必須與書法家的道德和行為一起被傳授,這有助于學生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行。
3讓學生真正走進書法、深入了解書法
在青少年關于書法學習的基礎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成果是要使他們真正走進書法、深入了解書法。書法藝術作為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一,最早起源時間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而書法作為中華國粹藝術的經典代表,其發展的程度高低及發展進程的急緩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同時代歷史發展保持高度一致的,即時代興而書學興,二者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同時,書法藝術涉獵廣泛,相關門類眾多,其不僅僅是一項單純以筆墨進行書寫的視覺表現藝術,更是與中國古代文字學、古典詩詞歌賦等聯系十分緊密的綜合類藝術。書法藝術作為一種文字書寫的載體,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方式對于中國歷代漢字演變的歷程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也是一種個性表現力極強的藝術承載方式,為中國歷代文人墨客進行詩詞創作以及抒發內心情感的最佳表現途徑。可以說,了解中國書法藝術,也就是一個深入了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過程。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加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了解正是十分重要的一項使命。因此,通過對于書法藝術的系統學習之后,進而加深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也是當下青少年進行書法學習的重要成果體現之一。筆者認為,關于青少年的書法學習成果體現,應該是與其日常學習生活相結合而產生的。對于中學生而言,書法學習應當起到一個為其他科目學習提升效果的作用,而其中最顯著的一個學習成果標準便是學生在通過一段時間的書法學習后,其硬筆書法書寫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當然,這里的硬筆書法書寫能力絕非單獨在書寫硬筆書法作品時候,經過認真準備、甚至在犧牲書寫速度的同時所展現出來的樣子,而是能夠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如在記錄課堂筆記、完成課后作業以及在書寫考試答卷的時候,都能展現出一個良好的書寫效果與書寫速度。可以說,將書法學習融入生活,使其學以致用,便是對于書法學習效果最好的展現之一。
結語
任何藝術必須和人相關聯,其作品更應以人為本。即便抽象的書法藝術,我們都能從字里行間捕捉到書寫者的精神意味,價值取向。因此,當我們欣賞書法作品的時候,不僅要看到作品所呈現的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透過其藝術作品的內涵去體察書寫者的精神境界,去體悟作者在書寫時的情緒、狀態、修養、氣質,只有把藝術作品和人作如是共賞時,作品才能更立體、更完整,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詮釋古人講的“字如其人”。作為新時代的書法人,我們更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努力汲取書法文化傳承中的精華部分,與時代精神相融合,助力我國書法教育不斷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Z],2020-10-15.
[2]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Z],2013-1-25.
臨沂大學美術學院 山東 臨沂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