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縈
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市場主體的重要構成部分。我國中小企業成長較快,但稅負重、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且融資難等問題一直是中小企業發展瓶頸。2020年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將以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小企業發展為例,探討其發展遇到的問題,綜合分析“減稅降費”系列政策給海南自由貿易港內中小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并對“減稅降費”政策的優化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減稅降費;中小企業;海南自由貿易港;影響
一、文獻綜述
劉洪濤在《淺談減稅降費政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中提出:中小企業發展存在融資費用高、企業貸款手續復雜、稅款繳納較多導致企業面臨市場風險較高的問題,因此文章提出通過減稅降費釋放企業經費壓力以及優化信貸支持保障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平等性[1]。郝慶環在《減稅降費政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一文中提到我國中小企業所承擔的稅收壓力較大,整體運行成本占公司總資產比例過高,中小企業盈利能力不足[2],籌集資金困難,無法維持穩定的資金流,因此文章提出需要對中小企業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和對人才到中小企業就業給予扶持和獎勵。李旭紅在《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稅收制度體系思考》中提出海南自由貿易港稅收制度是健全我國現代稅費制度的重要補充,海南自由貿易港具有特色的稅收制度體系通過適度的差異化政策對于特定的行業可以得到更優的稅收激勵效應[4]。上述文獻給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意見,本文也將就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稅收優惠政策分析其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影響。
二、海南自由貿易港稅收相關政策簡述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這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我國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設立關鍵在于制度創新,而制度創新首先體現在財稅制度的創新[4]。稅收優惠主要體現在“零關稅、低稅率、減稅制”等方面。
一是“零關稅”的優惠。符合條件產品可以享受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商品分階段分對象給予稅收優惠。關稅壁壘的降低有利于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生產要素流動性,從而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和企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二是低稅率稅收優惠。為鼓勵企業在海南注冊和生產經營,吸引企業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對于符合條件的個人給予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稅率。
三是簡化稅制。改革稅種制度,降低間接稅比重來達到優化稅收體制、降低稅負、實現財政收支整體均衡的目的。
三、減稅降費對中小企業的積極影響
(一)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緩解資金緊張問題。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內符合稅收優惠條件的企業給予15%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與正常企業25%企業所得稅稅率相比企業減少繳納一大筆稅款減輕了企業稅收負擔。由于中小企業在相同情況下,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現對大企業而言更高[3]。稅收優惠降低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獲利空間。加快金融行業對外開放,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金融產品創新,放寬中小企業信貸要求,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促進企業有更充裕資金用于企業市場開拓和產品研發。
(二)提升產品創新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海南自由貿易港內減稅降費對企業技術創新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稅收優惠。一是在企業硬件設備和生產方面:對于企業進口自用生產設備可以享受“零關稅”,符合條件的企業生產的不含進口料件或者在自貿港內含加工增值超過30%(含)的貨物進入內地可以享受免征進口關稅優惠;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資本化支出允許發生當期全部稅前抵扣;符合條件的資產折舊可以費用化處理;二在人才方面:對于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15%部分免征。這些優惠有利于企業降低技術研發成本、吸引和留住行業專家和先進技術人才,給企業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帶來更前沿更高效的思想和模式,給企業注入創新活力。
(三)降低境外投資成本,助推企業走出國門
海南自由貿易港內對于企業符合條件的投資匯回由抵免制改為免稅制,2025年前,對于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特定行業如果在境外有直接投資并有所得,對于該部分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這也是我國在所得稅制度上開始了免稅制的探索[4]也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積極參與貿易全球化的態度。企業可以積極對外投資加快資本要素和生產要素流動,實現資源優化組合,推動企業產品出口開拓企業國際市場,實現企業市場多元化。
四、減稅減費面臨的挑戰
(一)企業財稅人員專業水平不足。在中小企業運營和發展過程中,科學有效運用減稅降費相關優惠政策,就意味著企業要有一定的稅收籌劃能力[5]。但是,現在企業擁有稅收籌劃能力的專業人員寥寥,企業無法及時準確運用最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獲得最大的稅收減免力度,對稅收優惠的獲得感不強。
(二)稅收征管力度不足。海南自由貿易港巨大的減稅降費力度對企業誘惑極大,因此可能存在企業惡意稅收籌劃、偷漏稅行為,把海南當成“避稅天堂”。同時,在減稅降費過程中存在信息透明度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例如高新技術產業前期研究與開發成本支出難以有效抵消,稅收優惠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沒有得到有效表現[5]。
(三)財政壓力增大。減稅降費短期內使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財政赤字增大,對財政預算中的如基礎建設和社保領域的持續投入力度造成壓力。減稅降費著眼于長期能為企業減輕生產經營壓力,提高企業成長彈性。隨著企業營業收入增多,稅收收入總量也隨之擴大,從而達到財政收支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良性循環[6]。
五、減稅降費政策優化建議
(一)提升企業財稅人員專業水平。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有助于企業做出正確決定進行投資、生產經營決策以及獲得最大化的稅收利益。企業可以通過給企業員工增加專業技能培訓、舉辦減稅降費講座、引進專業人才等方式使企業熟悉最新稅收政策,避免稅務處罰,增強企業減稅降費的獲得感。
(二)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力度。稅收與企業經營息息相關,與我國經濟政策動態緊密結合。加強稅收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助于企業及時對生產經營決策和投資進行調整和規劃。通過線上線下稅收政策宣傳、稅務部門開展稅收政策解讀講座等途徑幫助中小企業熟悉相關的稅收政策。通過降低納稅成本、節省納稅時間、提高納稅效率等方面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減稅降費紅利[5]。
(三)優化稅收征管體制。堅持依法治國,強化我國稅收法治建設,防范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積極搭建稅收大數據管理系統,提高對企業稅收監管能力,避免偷漏稅行為發生。進一步優化稅種制度,構建科學的稅制結構,實現企業稅負降低、財政收支大體均衡。提高減稅降費信息公開透明度和稅務辦理效率,使稅收紅利能及時反饋企業。
六、結語
在我國經濟發展放緩背景下中小企業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力。當前中小企業存在稅負重、融資難等多方面的問題制約了企業進一步發展,為了推動中小企業“輕陣上陣”,通過稅收體制改革,對企業進行減稅降費,有效降低企業稅負,緩解資金緊張問題,穩定市場主體活力,為推動經濟增長增添活力。同時,中小企業也要熟悉稅收優惠政策,重視企業稅收籌劃和專業人員的技能培訓。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稅收法制建設和提高稅收征管水平,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提供法律與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洪濤.淺談減稅降費政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J].財會學習,2020(16):179+181.
[2]郝慶環.減稅降費政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J].中國中小企業,2019(10):108-109.
[3]陳婧.減稅降費持續利好小微企業融資[J].中國中小企業,2018(01):42-43.
[4]李旭紅.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稅收制度體系的思考[J].中國財政,2020(24):38-40.
[5]曾肖依.減稅降費對中小企業的影響與對策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04):168-169.
[6]彭春來. 實打實硬碰硬落實減稅降費 企業增活力股市添動力[N]. 證券日報,2019-03-14(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