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瓊
摘要:心理護理是根據人的心理活動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為研究患者心理活動的規律和影響患者心理活動的最佳護理措施而做出的一系列回答。他可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改善。和康復條件。如果手術前后患者的不良精神狀態沒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就會影響手術效果,加劇術后情緒困擾或引起并發癥。通過對乳腺癌手術患者術前術后心理變化的科學研究和分析,采取臨床上適宜的護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術后患者情緒穩定,精神平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手術室護士的滿意度,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乳腺癌手術;心理變化;護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也是女性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這是對女性身心健康的嚴重威脅。一旦明確診斷出乳腺癌,手術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做過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前后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壓力和負面情緒會削弱免疫系統,增加手術風險,并防止割傷和煩躁。
1、術前術后心理
1.1術前心理
1.1.145歲以下病人的心理
乳腺癌,尤其是對年輕女性來說,是一個真正致命的打擊。這些患者的主要表現是恐懼、情緒不穩定和對身體形象變化的焦慮,尤其是接受根治性手術的患者。由于外傷較大,特別是手術后一側或整個胸腔變平,心理壓力和休克往往難以承受。容忍這種情況的人擔心乳房切除術的身體缺陷會影響他們的家庭和社會生活,而挽救乳房切除腫瘤的患者也擔心治療不徹底會導致復發和轉移。有的患者無法接受事實,從而產生絕望的心理。
1.1.240歲以上病人的心理
這類患者擔心住院和家庭護理的費用,也懷疑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擔心手術的成功與否,擔心手術過程中的疼痛和麻醉是否有危險,還有一些存在誤解。 癌癥并認為即使是手術也難以延長生命,這表現在高度焦慮、焦慮、壓力、抑郁、消極、悲觀等不良精神狀態。
1.2術后心理
1.2.1絕望心理
大多數患者認為癌癥的結果應該加速死亡,因此他們情緒緊張、焦慮,經歷強烈的絕望和對死亡的恐懼。
1.2.2自卑心理
很多患者并不擔心手術會損害女性的癥狀,擔心失去丈夫的愛會影響未來夫妻之間的和諧,害怕歧視、嘲笑以及不穩定、失眠、抑郁等心理事件。
1.2.3悲觀心理
當疾病進展緩慢,對乳腺癌缺乏正確認識,對癌癥治療費用高昂的焦慮加上難以言喻的痛苦時,患者往往會變得煩躁或無法說話,從而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
2、討論
2.1乳腺癌病人術前術后的心理狀況分析
乳腺癌患者通常更常見于 40 至 60 歲的已婚女性。大多數患者在發現乳腺癌并經歷嚴重的焦慮、抑郁和其他負面情緒時,都認為自己病入膏肓。目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以手術結合化療、放療和內分泌治療為主。手術前,乳腺癌患者經常會出現焦慮、害怕壓力、排斥、焦慮等不良情緒。因為病人在痛苦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無法處理這種不好的情緒。如果他們沒有得到積極的心理幫助和照顧,就會影響他們在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情緒,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
同時,焦慮、緊張等情緒也會影響患者的身體機能,引起厭食、惡心等消化系統癥狀,引起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嚴重不利于手術治療。乳腺癌患者的治療特點:手術創傷大、治療周期長、不良反應多,治療的每一個階段都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患者容易出現抑郁、冷漠、恐懼、強迫、焦慮、恐懼、憤怒、抑郁、希望、抑郁、壓力等心理反應。這種心理反應對患者在治療疾病和醫患合作中的自尊心有著深遠的影響。患者傾向于拒絕治療或拒絕治療。手術后,接受化療的患者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而乳房切除術后的失落感使患者容易出現煩躁不安等影響治療的不穩定情緒。因此,術前和術后護理是幫助乳腺癌患者感覺更好并更快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
2.2術前術后心理護理
精神科前期護理包括:(1) 術前與患者的互動:護士要與患者交談,熟悉自然和性格,減少患者住院期間的異常和恐懼;患者對這種疾病的反應簡單且信息豐富;認真傾聽,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盡量及時、全面地解決患者的疑問;建立良好的護士關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努力讓患者接受護士的治療。作為朋友,主動與護士分享您的想法。(2)治療前護理:仔細監測患者情緒的變化。當患者有氣候變化的時期時,鼓勵患者適當地表達和表達自己的感受;護士表現出高度的同理心和責任感,善良和慷慨。真誠關心患者需求和痛苦的態度;為協助患者創造合適的條件,幫助患者適應術前的精神狀態。(3)前期心理咨詢:教育患者疾病危害和心理健康,幫助患者診斷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讓患者充分了解,良好的心理健康在治療和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
術后心理護理:(1)術后護理:因術后乳房脫落,患者感到嚴重失落、抑郁、抑郁、自卑等,護士必須讓患者認識到生命比乳房脫落更重要;術后疼痛和不適。這通常會加劇患者的恐懼和消極情緒。護士可以使用諸如播放音樂和談話之類的技巧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2)術后心理疏導:鼓勵夫妻雙方坦誠相待,指出失去乳房后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戴假體可以恢復容貌;大多數患者對預后持否定態度。和手術后的生存情況,護士應該詳細詢問他們。患者介紹疾病的預后、成功案例等,幫助他們對疾病的治愈建立信心。 (3)術后健康教育:對化療后出現脫發、惡心等癥狀的患者,給予完整、正確的解釋和建議,并告知其不良反應為每位接受化療的患者都會發生的藥物反應;告知患者手術后他們會健康。她的精神狀態和藥物的結合是治愈她的疾病的正確方法。
2.3心理護理干預及其對改善病人情緒狀況的作用
心理護理干預是幫助乳腺癌患者改善情緒健康的最佳途徑。護士應保持友好態度并說服他們,同時考慮到患者的個體特征。護士管理人員還可以定期舉辦講座和培訓,對護士進行心理教育,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心理護理和護患溝通方法,幫助他們更準確地認識患者的需求,有目的的發展心理援助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3、結語
乳腺癌主要發生在女性身上,但很少發生在男性身上。近年來有報道顯示,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死亡率高達5%。接受手術的患者會在不同程度上導致缺乏女性氣質。此外,放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患者往往會出現絕望、悲觀、自控力低等心理狀況。尊重。患者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信心,直接影響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質量。因此,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需要良好的心理護理。
參考文獻:
[1]潘曼時癌癥患者的心理與治療.中國社會醫學,2019,(1):29.
[2]陳躍文,錢竹珍,倪敏潔.婦科腫瘤病人焦慮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21,4(12):653.
[3]張曉偉,湯群等.整體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體會中華護理雜志,2019,33(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