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強
摘 要:在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已經進入新常態發展,在新常態發展中,國家更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更注重最基本的民生。城市交通運輸規劃體系的建設一直都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新常態發展的重要部署。本文深入探討了新常態發展下我國城市所展現的新特征,并且結合實際情況對我國新常態背景下城市交通運輸規劃體系的建設進行策略的探究。
關鍵詞:新常態;城市交通;運輸規劃
一、常態下我國城市發展的特征變化探究
(一)城市發展戰略變化明顯
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城市的發展戰略變化是較為明顯的。在改革開放時期,城市的發展戰略是外延、形成城市中心群,輻射周圍鄉鎮,帶動他們發展,增強城市的消費能力。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城市轉變為內涵發展[1],注重城市自身的發展質量和環保問題。因為在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太過于注重經濟增長,許多粗放型的經濟模式和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的企業都比較多,這對城市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城市的發展戰略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問題,在30年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周圍的鄉鎮也都被帶動起來,目前需要注重的不是經濟發展的速度,是經濟發展的質量,是對生態、對人民健康更加負責的經濟模式。
(二)城市發展的保障基礎變化明顯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大部分城市一直是以基礎建設為主,不斷的進行城市的建設和美化,這是由于我國那時的基本國情,我國需要進行現代化建設。目前來說,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即將完成,我國大部分城市建設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人民的生活都有了基本的保障,這時就不再以城市的基本功能為保障基礎,城市的發展要遠遠超過這個底線。城市開始追求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來形成自己的影響力,保障基礎轉變為以文化為主的發展要素。在這個基礎上,我國各大城市紛紛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在交通運輸上也有所展現,“山城”重慶以輕軌、復雜又有序的立交橋聞名中外,其他城市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
(三)城市的發展格局出現較大轉變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一直都是以城市發展帶動鄉村發展,兩者的發展并不協調。城鎮和鄉村道路差距尤其明顯。在這幾十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二者在經濟上的差距雖然還很大,但是在交通上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當前鄉村道路已經基本實現“村村通、路路通”。新常態背景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與鄉村一起統籌發展、兼顧全局,二者的發展格局不再是城市帶動鄉村發展,而是一起發展。城鄉之間的道路隱患和道路不暢的情況有利于少,我國的城鎮交通運輸體系有利于完善,運輸越來越方便,當前城鄉的基本道路體系已經搭建了起來,可以實現多用途和多功能運輸,人們的交通、運輸已經基本沒有障礙。
(四)城市發展的驅動力發生變化
在當前,城市發展的驅動力已經變成了創新,而不是一味的搞建設。創新應用在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從城市發展的理念、規劃和交通都在進行創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受限于資源和經濟的問題,人們并沒有多余的精力和財力去搞創新。但是隨著城市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有了創新的環境和基本能力,人們也發現城市的發展不能再受到傳統觀念的限制,這對城市的發展反而不利,所以創新成為了城市發展的驅動力,人們用合理、科學的方式對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在進行創新。“智慧路燈”、“智慧公園”等,在交通運輸上的表現就是林立的高架橋和立交橋,多車道寬敞的路面,更多的標識牌和更多功能的公路,這使得城市發展有了自己的特色,使得城市的交通運輸規劃體系更加完善、更加復雜,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二、新常態下我國城市交通規劃發展策略研究
(一)城市交通規劃應該以城市的環境承載力為基本前提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的交通運輸狀況越來越復雜,這對城市交通規劃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城市的交通規劃必須以城市的環境承載力為前提[2],因為越來越復雜的道路情況和越來越多的汽車,這警示有關部門不得不考慮環境的承載力,過度排放的汽車尾氣能否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除了尾氣的排放,機動車的交通運輸量也要與環境相匹配,不能為了運輸量而犧牲了環境,這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不符合新常態的原則。環境承載力是城市交通規劃的前提,也是人民生活環境的基本保障,對人民的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交通規劃應該以低污染和低能耗為基本原則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給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和不可逆轉的破壞,這對我們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不利于我國生態的長遠發展。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們不能再堅持這種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發展策略,要強調低污染和低能耗,城市的交通規劃要限制私家車的出行,一來是為了減少交通擁堵,二來是為了低污染。在多方面推行新能源汽車,保護環境。目前許多城市已經開始實行太陽能的路燈和標示牌,這樣可以極大程度上減少能耗,減少污染。在交通規劃的過程中,要盡量避開森林區,不能為了節省建筑資源而犧牲自然環境,政府在規劃的過程中,也要對自然保護區實行正確、合理的保護措施。
(三)以公共交通與集約貨運交通為規劃重點
新常態背景下,更加強調公共交通和集約貨運,所以在進行城市交通運輸規劃體系的建設時,要把公共交通和集約貨運的道路規劃放在首位[3]。公共交通是綠色出行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保障,無論何時都要保證公交路線的綠色暢通,對公交路線必須實行嚴格的管控,防止公交路線被擁堵車輛占據,造成整個城市的交通體系都受到傷害。對于集約貨運交通,需要設立專門的線路,這樣的貨運車輛往往運載量大,對道路要求較高,政府部門需要單獨規劃,盡量讓集約貨運車輛都走一條線路或者靠某一側行駛,這樣可以大幅減少交通擁堵,也能減少交通事故,方便人們的出行,也保證城市生活的交通便利,對人們來說意義重大。
(四)城市交通規劃需要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在過去,受限于經濟的發展水平,鄉村的道路一直無法和城市相比,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鄉村的道路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雖然沒有城市道路的復雜和功能多樣,但是可以實現基本的暢通無阻。所以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城市的交通規劃也要把周圍鄉村道路考慮進來,要實現城鄉道路統一規劃,城鄉交通統籌發展。對于城市和鄉鎮道路的連接口,要根據車流量進行合理的道路規劃,防止擁堵,適當的設計多車道行駛。在交通資源方面,要全局考慮,進行合理的資源分配,打破城鄉之間的界限,讓鄉鎮的交通運輸服務也發展起來。相關部門還需加強相關配套設施的布置,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真正實現城鄉交通聯動、共同發展。
三、小結
在新常態下,我國的城市發展從多方面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特征,這些特征都呈現了我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表示城市交通運輸規劃體系重新建設的必要性。新常態下的交通運輸規劃體系建設需要從環境承載力、低污染和低能耗、公共交通和城鄉統籌發展四方面入手,才能保證新常態背景下的交通暢通,讓人們享受到更多的便利。
參考文獻:
[1]劉齊.新常態背景下城市交通運輸規劃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19(23);176-177
[2]劉志萍.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城市交通運輸規劃策略探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S2);36-38
[3]陸怡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小城市統籌發展規劃策略解析[J].建材與裝飾,2017(2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