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露平

摘要:目的:為ICU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干預,探究其護理。方法:本次98例研究者,均是來自2020年4月-2021年4月間,本院治療的ICU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將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劃分方式可以細化為相同人數的兩組,A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與B組(舒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呼吸機相關肺炎、意外拔管、壓瘡、深靜脈栓塞、總發(fā)生率相關數據。結果:在采取不同護理干預后,B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用時相較于參照組用時更短,更有利于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 ,檢驗結果有意義;B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明顯少于參照組,證明研究組護理方法能使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更低,方法更有效,P<0.05,結果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根據以上表述,將舒適護理干預具有臨床應用效果,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舒適護理;ICU機械通氣;鎮(zhèn)靜鎮(zhèn)痛;臨床效果
對ICU患者的治療中機械通氣是主要治療方法,能夠幫助重癥患者挽救危險狀況,甚至挽救生命。但是長期使用機械通氣則會導致較多不良的并發(fā)癥和應激反應[1]。本文選擇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間的98位ICU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詳細闡述舒適護理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間收治的98例機械通氣患者,做為此次臨床研究對象,將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劃分方式可以細化為相同人數組別,即A組與B組。A組由25例男性和24例女性組成,且年齡平均值為(49.89±6.56)歲;B組患者由27例男性及22例女性組成,另平均年齡值為(53.57±6.58)歲。兩組患者各項一般情況比對,P>0.05,可開展本研究。
1.2護理方法
A組患者接受基本的ICU護理,B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額外接受舒適護理。①組建一支由專業(yè)人員組成的專業(yè)舒適護理小組,并集中進一步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及專業(yè)素養(yǎng)。②針對患者情況制定舒適化護理方案,護理人員各執(zhí)其責,專人專項護理。③護理人員在每天定時叫醒患者,觀察患者的心率脈搏、意識等生命體征的狀態(tài),以便于通過患者的各種機體情況為患者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將呼吸機的參數調整到適合患者的實際自身狀態(tài)。④在患者進入ICU治療后,要保持每兩個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幫助患者進行關節(jié)部位的運動,同時每天叫醒患者后,如果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清醒,可以鼓勵患者進行自主關節(jié)活動,[2-3]。
1.3觀察指標
通過對98例被研究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呼吸機相關肺炎、意外拔管、壓瘡、深靜脈栓塞、總發(fā)生率的計數統計,并進行組間對比,計數測評值更優(yōu),則為該組效果更好。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計量資料數據都行t值來進行檢驗,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所有數據都進行SPSS20.0軟件數據包來計算,若P值小于0.05,說明兩組患者所有對比有明顯差別。
2 結果
2.1 B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住院時間相較于A組用時更短,P<0.05 。見表1
2.2 研究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明顯少于參照組,證明研究組護理方法能使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有研究表明,重癥患者因長期臥床會對身體各項機能帶來傷害,同時還會出現較多的并發(fā)癥,給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壓力[4]。綜上所述:將舒適護理干預應用于ICU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鎮(zhèn)靜鎮(zhèn)痛的臨床護理中,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的ICU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具有臨床應用效果,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英成華.舒適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中的護理效果研究[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21,(4):155.
[2]李君,曾一,張嫚.舒適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1, 37(6):149-150.
[3]張星.舒適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健康必讀.2020,(8):160.
[4]孫巧玲.舒適護理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9, 10(6):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