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改菊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安全問題,并且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較高要求。護理工作是醫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患者疾病恢復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工作內容的特殊性、復雜性以及不可預見性,導致相應醫學技術受到極大限制,使醫療事故、醫療差錯以及醫療糾紛等不安全事件頻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體護理質量,因此探究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已經成為相關醫學專家高度重視的重點內容。基于此,本次研究將結合風險管理發展、護理風險管理程序等內容對護理風險管理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并提出相關工作建議,旨在為臨床實踐提供相應理論參考,如下。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管理程序;研究進展
風險指的是社會大眾無法把握不確定發生的事故所導致損失不確定性,也可以作為實際情況與預期結果的偏差,而這種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具有某些規律性[1]。風險管理指的是對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予以識別及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過程,通過風險管理可以有效解決護理不安全事件,在此基礎上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證,從而提升整體護理質量及效率。護理工作是醫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期間必定存在護理風險,而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也是無法避免的,因此為有效規避風險、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相關醫學專家積極探究科學管理方法,以此為實現最大安全保障創造有利條件。
一、風險管理發展
風險管理是識別、衡量、分析風險事件的重要舉措,也是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工業化國家,在50年代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在70年代逐漸形成系統化科學管理[2]。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風險管理指的是醫院有組織消除護理風險危害及經濟損傷,通過有效分析護理風險、尋去風險防范措施可以大大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并且可以規范護理程序,對實現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護理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護理風險管理程序
(1)風險識別
護理風險識別是護理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對潛在的各種護理風險進行識別及歸類,并有效分析可能產生的風險事故的原因。隨著醫療水平不斷發展,護理技術越開越高,在此基礎上進行風險管理識別可以有效預見護理風險,以此達到防患于未然、降低風險發生的目的。同時,護理風險識別可以幫助管理者制定合理工作流程,并且有助于建立更科學、更嚴謹的風險管理制度,對實施全面性、系統性管理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經過一系列研究實驗相關醫學專家表述風險識別渠道可以分為3種,一方面可以從平時積累的臨床資料中分析研究,使管理者更加明確護理各個環節的風險所在,一方面通過制定整個機構運行綜合流程圖匯總護理風險情況,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調查關鍵人員更好的掌握可能發生風險事件信息。
(2)風險評估
護理風險評估是對不良結果發生率進行描述及評估,1983年美國科學院對護理風險評估進行評定,并通過4個階段完成風險評價的全過程,以此為量化依據鑒定、護理風險評價結果、劑量反應評估以及風險評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立法決策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而對風險事件進行評估可以法律以及規范的制定提供有利依據,同時風險管理可以依據風險評價的結果對風險因素按風險大小進行排序,并決定采取措施的優先順序。
(3)風險處理
護理風險處理是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主要通過預估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造成損傷嚴重程度采取相應應對風險事件措施,相關醫學專家表示護理風險處理包括3個方面內容,一方面以風險預防為核心加強專業教育及培訓,提升護理風險監控,這種方式自1993年香港醫院管理局引入風險管理概念后逐漸將其納入培訓計劃,通過正規教育途徑使護理人員全面掌握綜合、系統及全面的管理內容,進一步提升其風險管理意識[3]。一方面以風險處置為重點進行風險滯留及風險轉移,其中風險滯留指的是醫院承擔風險,但這種方式很難滿足現代醫療面臨的風險問題,而風險轉移指的是將風險轉移給其他機構,一般發生風險事件由保險公司出面負責賠償。另一方面是以風險處理中的法律事項準備及應付,要求管理人員熟悉國家醫療法律法規變化情況,一旦發生風險事件可以做到有法律依據可查,在此基礎上還需加強護理記錄管理,通過制定完整的護理記錄可以大大降低護理糾紛發生率。
三、護理風險管理工作建議
(1)加強培訓力度及對外學習
風險管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管理模式,也是優化常規管理方式的結果,并且護理風險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全員參與其中并做到長期檢查。同時,風險管理不僅僅是一個程序,而是一種思想意識,因此需要醫護人員積極參加知識技能培訓,加強其風險管理意識,并向醫護人員詳細講解風險管理理論及重要性,引導其擴大對外交流及學習,從而全面掌握國內外護理風險管理發展趨勢及方向。
(2)優化管理模式及方法
護理風險管理需要全員參與,并且要求各部門人員密切配合,但由于目前臨床護理風險管理缺乏系統性、全面性管理制度,加之受職能和工作方向的影響,很難將醫院各類職能工作相結合,因此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需要建立風險管理小組,要求其運用風險管理平臺對護理管理業務方面進行綜合評估,使各成員充分了解風險管理各個環節的職能、制度以及工作需求,進一步提升整體護理質量。
結論
醫療護理風險無處不在,并且不會隨著醫學進步而消除,同時在人們健康意識以及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影響下,醫療護理行業所承擔的風險越開越大,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系統化風險管理能夠大大降低護理風險損害的發生率,并且有助于促進患者早日恢復。目前,我國醫療護理風險管理仍處于發展階段,并且缺乏系統化管理措施,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在借鑒國外風險管理經驗建立全面化、系統化風險管理體質,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風險管理體系,這將對保障患者安全、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提升護理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馮容.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2):126-127.
[2]張金麗.護理風險管理在心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03):509-511.
[3]金雪麗.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3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