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修課。要通過學習黨史增強政治定力、堅定“四個自信”、滋養精神血脈,激勵我們在各種困難和考驗面前方向不偏、立場不變,敢于斗爭、勇于奮斗,百折不撓、充滿信心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關鍵詞:黨史 必修課 政治定力 四個自信 精神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對中國歷史特別是對中共黨史的學習,多次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一、通過學習黨史增強政治定力
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為初心和使命而不懈奮斗的歷史,就是一部深刻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教科書。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學習黨史,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景是光明的,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學習黨史的首要任務,就是增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的政治自覺。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百折不撓、舍生忘死,一次次從低谷中走出來,從挫折中站起來,就在于馬克思主義鑄就的政治靈魂堅不可摧。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中,無數先烈明知無法親眼看到共產主義的實現,仍然愿意為之奮斗犧牲,就是源于信仰的力量,源于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因而,李大釗在敵人的絞刑架前慷慨陳詞:“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夏明翰在敵人的刑場上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學好黨史這部教科書,就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深刻把握歷史規律,做到頭腦清醒、眼睛明亮、立場堅定,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通過學習黨史堅定“四個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給學生講清楚這一被實踐證明了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1]自信不是靠說教產生的,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的輝煌成就中找到的。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面對帝國主義的入侵苦苦抗爭卻節節敗退,資本主義、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義無反顧地舉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幟,團結帶領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后,經過幾代人的接續奮斗,我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橫向比,新中國跨越了資本主義兩三百年的發展歷程;縱向比,新中國跨越了我國五千年農業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和實踐探索,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清醒劑。只有千方百計黨史把這門必修課學好,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歷史定力、提高素質能力,才能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開創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偉業。
三、通過學習黨史滋養精神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2]中國共產黨人勇往無前的革命精神、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等,貫穿了黨的全部歷史,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精神力量。這一系列偉大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深深融入我們黨和人民的血脈之中。精神家園的塑造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長期不斷地維護和修繕。1945年黃炎培給我們黨提出了由于精神懈怠導致人亡政息的歷史周期率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對跳出歷史周期率信心滿滿但是絲毫不敢懈怠。1949年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向即將執掌政權的共產黨人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告誡全黨在勝利面前要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多次告誡全黨,革命成功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改革開放以來,“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 [3]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教育全黨同志發揚大公無私、服從大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精神,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3]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始終把精神懈怠危險置于“四大危險”之首,警示全黨居安思危,保持建黨時的奮斗精神。防止精神懈怠就要在歷史中重尋“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碼,用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滋養初心、補鈣壯骨、查找缺失、校準方向,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頑強進取、百折不撓,在各種困難和考驗面前巍然屹立、敢于斗爭,充滿信心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以史為鏡、以史明志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J].求是,2021( 12) .
[2]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EB /OL].新華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732799395567210&wfr=spider&for=pc.
[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