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鴻玲
摘要: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筆者現對營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談點自己的淺見。
關鍵字:文明創建;民生福祉
近年來,營口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奮斗目標,以“營口有禮”為載體,把文明城市創建與產業發展、城市治理、全面振興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為文明城市創建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對照先進地區和廣大市民的所期所盼,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一、存在的問題
(一) 思想認識不足
少數部門、少數單位、少數同志還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不能正確認識文明城市創建與自身業務工作的關系,認為文明城市的創建是額外負擔。錯誤認為文明城市建設就是搞突擊,只求“過關”、不求“過硬”,工作中存在敷衍應付、得過且過的思想。還有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畏難情緒,對提升物業管理水平、違法建設整治、出租房管理等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辦法不多,沒有可行的實施方案,“抓一陣,松一陣”和“回潮”現象比較多。
(二) 管理體制不清
市場監管、衛生、住建等市級部門管理權限下沉還沒有到位,職能部門進社區工作仍在探索過程中。農貿市場、河道水環境、環衛保潔等仍然存在職責分割不清,容易扯皮的問題。區域分布的錯綜復雜,行政區劃中的“飛地”造成了屬地化管理中的“不屬地”現象,比如:農貿市場及其周邊地區分屬不同街道,一個小區里還保留有原街道或村的集體用房,給長效管理增加了較大的難度。
(三) 城市硬件不強
一些城市建設當中的細節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盡快完善。例如,居民小區停車位嚴重不足,功能配套不盡合理;小區周邊、沿街沿路門店業態層次(汽車修理點、鋁合金加工點等)較低;居民小區等不具備開辦小餐飲店的房屋開辦飲食店,造成無證照經營、噪音污染、油煙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室外公共廁所檔次不高,環衛設施不足,城市公用設施破損、不衛生的現象依然存在;建筑渣土處置場所建設滯后,運輸車輛密閉設施標準偏低,登記不全面等等。
(四) 市民素質不高
由于長期生活習慣的影響,部分市民的社會公德意識、集體觀念、衛生觀念等依然比較淡薄,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任重道遠,不遵守交通規則、在小區內毀綠種菜、不遵守公共秩序、不愛護公共環境、不愛惜公用設施等不文明行為不同程度存在。街道、小區、公園廣場等地亂扔垃圾、亂晾曬、亂堆放、亂張貼、亂涂寫等現象仍然較普遍;店外店、移動式小廣告等問題仍不時出現;老舊小區、農村地區辦佛事、齋事的現象仍然較多。
二、對策
(一)推進文明創建
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促使文明創建從精神文明領域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領域拓展。要用戰略眼光來謀劃、用系統思維來部署、用全局視野來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二)提升市民素質
沒有文明的市民,就沒有文明的城市。要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質作為文明創建之魂,注重實踐養成,讓文明理念在全體市民中內化于心、外踐于行。要抓好宣傳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加大公益廣告創意制作和刊播展示力度,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四個自信”。要強化典型引路。堅持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價值理念,以群體效應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廣泛發現和推選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善行義舉、身邊好人,選樹一批群眾認可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先進典型,規劃建設符合考核標準的好人場館,禮敬好人、宣傳好人,讓人們感受好人的先進事跡、學習好人的精神品質,積極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濃厚社會氛圍。要注重實踐養成。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擴大覆蓋、豐富載體,引導廣大市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嚴守職業道德、弘揚家庭美德、提升個人品德,在舉手投足間彰顯文明風尚。深化誠信建設制度化工作,推進商務誠信活動和誠信鄰里建設,發揮“紅黑榜”發布制度的監督警示作用,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尚。
(三)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以指標為引領改善民計民生。進一步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主動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每一項創建指標都當作為民辦實事的惠民工程來抓,讓群眾共建共享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著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專項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開展綜合治理,把整治臟亂差、建設“潔齊美”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務,廣泛開展城鄉清潔行動,抓好“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車輛亂停、違章亂建、污水亂排、工地亂象”等突出問題治理,抓好公路、鐵路、河道沿線和城市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部位的集中治理。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文明城市創建的重心放到村鎮、社區、企業、學校,多辦群眾關心、基層需要、社會關注的好事實事,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保持常態長效
創建文明城市,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著眼在健全機制、強化領導上下功夫、見成效。要建立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擔負起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規劃和“四個全面”考核,與中心工作同步安排部署、同步檢查考核、同步推動落實。各級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部署、抓督促、抓落實,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加強統籌規劃,注重分類指導,真正做到“一把手抓兩手”。各級各部門深入基層、扎根一線,到群眾當中搞調研、摸實情、找對策、謀思路,幫助基層單位解決難題、抓好落實。要完善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領域寬、涉及部門多。各級文明委要按照黨委部署,加強總體謀劃和工作指導,加強督促檢查,統籌好、運用好各方資源力量,切實履職盡責、推動工作。文明委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分工負責,把文明城市創建同業務工作、行業管理、社會治理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各級文明辦要加強同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溝通協作、聯系服務、指導督促,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地。要健全切實管用的推進模式。健全包括目標考核、動態管理、責任追究、群眾監督在內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貫通、整體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局面,保持創建工作常態化開展。要在實踐中不斷充實新內容、創造新載體、運用新手段、覆蓋新人群,使創建活動更接地氣、更有成效。要主動適應信息傳播方式和人們接受習慣的深刻變化,積極運用現代媒介傳播文明理念、推進實際工作,不斷擴大創建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