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潔瓊


摘要:目的:就責任制助產護理對產科妊娠結局及母嬰結局進行研究,旨在為臨床上更好的對產婦進行護理提供依據;方法按照入院的順序,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間來我院手術室進行手術的9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其中實驗組給與責任制助產護理,對照組患者給與基礎護理,干預相同時間,觀察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及母嬰結局。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93.33%)要高于對照組(77.78%),實驗組(158.42±26.4ml)患者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315.56±34.8ml),產后出現下肢麻木的患者少于對照組(24.44%),產后出現胎兒窘迫的患者少于對照組(20.00%),產后出現胎兒窒息的患者少于對照組(8.89%),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責任制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產婦的妊娠結局及母嬰結局,提高順產生產率,降低產后出血量及胎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責任制助產;妊娠結局;母嬰結局;產婦;
生產分娩是女性一生中需要面對的重要生理過程,部分產婦為初產婦,在孕期缺乏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會過度擔心分娩的安全性及分娩疼痛[1],產婦在最后生產階段,會面臨著生理、心理方面的雙重考驗,良好的護理在產婦生產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責任制助產護理是目前臨床上逐漸應用并推廣的一種護理模式,作為一種現代護理模式,在當代產科事業(yè)的發(fā)展中,應用水平逐漸提高,本文就責任制助產護理對產科妊娠結局及母嬰結局進行研究,旨在為臨床上更好的對產婦進行護理提供依據,現將相關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1.1一般資料
按照入院的順序,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間來我院手術室進行手術的9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其患者年齡在18-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3±2.9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在20-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9±2.6歲,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1.2 納入標準
(1)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
(2)獲得患者知情同意,愿意參加本次調查;
(3)患者年齡在18歲及以上者;
1.1.3 排除標準
(1)患者不愿意配合本研究者;
(2)存在精神、神經類疾病,不能正常溝通者;
(3)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是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給與責任制助產護理,對照組患者給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相同時間,觀察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及母嬰結局。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與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括基礎護理、生活指導、病情監(jiān)測等;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與責任制助產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 建立責任助產小組
專門建立責任助產小組,小組成員要充分考慮護理人員的個人情況,包括學歷層次、工作年限、職稱及專業(yè)水平等,由護士長或責任護士擔任護理小組的組長,同時小組成員海報3名助產士,助產士要求必須工作滿5年及以上,對助產工作較為熟悉,對該工作有較強的協(xié)調管理和溝通組織能力。
[2] 明確崗位職責
明確各個小組成員的工作范圍和崗位職責,護理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守相關護理制度、規(guī)定和要求,初級助產士主要負責產婦的觀察和接生,中級助產士主要負責高危產婦的護理工作,助產組組長主要負責高危產婦的護理,同時其還擔任著對初級助產士進行指導和幫助的職責。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及母嬰結局。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22.0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一般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或百分比進行一般描述,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檢驗水準為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妊娠結局的比較
研究結果發(fā)現,實驗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93.33%)要高于對照組(77.78%),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4.406,P=0.036),具體見表1。
2.2兩組患者母嬰結局的比較
研究結果發(fā)現,實驗組(158.42±26.4ml)患者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315.56±34.8ml),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6,P=0.034);實驗組(6.67%)患者產后出現下肢麻木的患者少于對照組(24.44%),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5.414,P=0.020),實驗組(2.22%)患者產后出現胎兒窘迫的患者少于對照組(20.00%),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7.200,P=0.007),實驗組(0.00%)患者產后出現胎兒窒息的患者少于對照組(8.89%),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4.186,P=0.041),具體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實驗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93.33%)要高于對照組(77.78%),實驗組(158.42±26.4ml)患者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315.56±34.8ml),產后出現下肢麻木的患者少于對照組(24.44%),產后出現胎兒窘迫的患者少于對照組(20.00%),產后出現胎兒窒息的患者少于對照組(8.89%),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黎小燕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4],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責任制護理的理念是加強護理團隊建設,重點強調患者生產過程中加強護理人員各司其職的能力和助產陪伴的能力,全程給與產婦責任制的護理,保證產婦能夠順利分娩[5];綜上所述,責任制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產婦的妊娠結局及母嬰結局,提高順產生產率,降低產后出血量及胎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謝厚艷.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與產程的干預價值研究[J].大家健康( 學術版) ,2016,10( 3) : 201.
[2]吳純玉 . 責任制助產護理對產科產婦分娩方式及母嬰結局的影響 .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 2017, 2(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