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管黨治黨的系統理論。新時代下,總結黨在管黨治黨歷程中的經驗,提煉出黨的治黨經驗及建議,對當今中國共產黨的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新思路和新見解。
關鍵詞:建黨100年;從嚴治黨;經驗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一直以優良傳統和先進性鞏固著黨的執政地位。回顧“管黨治黨”理論發展的歷史淵源,總結研究黨的建設實踐的歷史經驗教訓,分析當前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以及多維誘因,針對性地提出從嚴治黨的對策建議。
一、回顧建黨100年來從嚴治黨建設歷程
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建設,建黨之時就開啟了嚴密的組織體系,1929年,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提出,要解決黨員思想上入黨的問題,從而創造性地開啟了思想建黨的先河。抗戰時期從嚴治黨達到又一次高潮,制定和修改黨章及相關法規和宣傳思想法規,建立并鞏固黨的組織體制、規定黨的三大作風和規定正確開展黨內斗爭的原則。在具體實踐中,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加強黨性修養和監督檢查,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
延安時期,從嚴治黨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黨從思想上建黨,深刻認識到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亡的根本因素。對黨員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無產階級思想意識教育,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建立起魚水般的黨群關系。黨內文化突出中國化、大眾文化、反對封建思。想這一時期, 我們黨堅持對黨員、干部嚴格教育、 嚴格管理, 厲行廉潔政治, 嚴懲公務人員貪污行為, 保持了黨的隊伍的純潔性。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從制度建設的角度出發,深化改革,促進從嚴治黨,逐步形成了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在此期間,頒布了《關于高級干部生活待遇的若 干規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并把黨章原則具體化,提升中紀委的地位與權威,對黨的紀律建設意義深遠。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十三屆四中全會后,著力展開了“三講”教育活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活動、踐行科學發展觀、群眾路線教育等活動,著重從思想教育層面加強從嚴治黨。進入21世紀后,面對的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黨內根據國情和黨情的變化,對黨的執政方式進行革新,并且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理念。
回顧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指導下,我們注重構筑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以制度架起反腐“高壓線”、用法治劃清反腐“警戒線”,取得顯著成果,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解析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的新部署得出:一是鎖定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二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三是堅持和發展民主集中制,四是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五是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六是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
二、提煉經驗,提出從嚴治黨對策
(一)塑造廉政文化倡導先進理念
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黨建工作中融入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和踐行中國先進文化的集中展現,滋養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的正確價值取向與科學的政治導向。以歷史經驗教訓為鏡鑒,針對性地提出增強黨內政治文化自信,確立并堅守黨內核心價值體系,創新黨內政治文化話語體系與傳播載體,厚植黨內政治生態文化土壤。
(二)健全人事制度建立選賢機制
一是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經過實踐經驗的成功做法,及時上升為制度,把主要靠領導者個人選人,逐步轉到主要靠制度選人方面來;由民意和社會輿論來加以監督;擴大干部選拔任用信息公開化。二是對于一把手提拔干部的責任,應像審計經濟責任一樣追查到底,使一把手選人用人,慎之又慎,不敢輕舉妄動。要嚴格執行干部管理各項規定,講法紀不講人情。三是要通過綜合運用經濟的、制度的、法律的、教育的等手段,完善監督機制,實現標本兼治。在學習、工作、生活、消費、社交等各方面,延伸到家庭、親屬之中,做到超前監督、事前監督,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遏制濫用權力的現象,防止腐敗現象發生,使官場生態風清氣正。
(三)加強廉政風險防控
第一,依法確定權力。要做到權力依法確定、行使權力有法可依。要明確權力的邊界,規范、簡化、細化、量化自由裁量權,確保權力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
第二,科學配置權力。要按照效率原則和權力制約原則,合理劃分、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其內設機構的權力和職能,而且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要相對分離,形成有效制約。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防止明放暗不放,克服臺下運作、后臺審批等。同時要確保下放的權力接得住、能負責,不能只放不管,也要科學配置。
第三,制度限制權力。要抓住容易滋生腐敗和權力尋租的煤焦、土地、交通、房地產等重點領域,以及資源配置、工程招標、資金分配等關鍵環節,查找工作漏洞和制度缺失,健全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堵塞漏洞,斬斷利益鏈條,遏制權力尋租。要制定出臺政府“權力清單”,防止政府不作為。
第四,陽光使用權力。要堅持“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完善黨務、政務和各個領域、各個層級辦事公開制度,構建信息公開平臺,公開權力運行流程,使顯性權力規范化、隱性權力公開化。要規范公開程序,確定公開內容,明確公開時限。
第五,合力監督權力。要統籌發揮紀檢、監察、審計、督查等專門監督部門的作用,充分發揮法律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人民群眾監督的作用,努力形成監督合力,確保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合力監督權力的制度體系。
第六,嚴懲濫用權力。必須堅決懲處各種濫用權力的行為,切實做到“權力出籠子、就讓人進籠子”,始終保持反對腐敗、狠剎“四風”的高壓態勢,形成強大的震懾效應。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建專項立項課題“建黨100周年來從嚴治黨經驗研究”(課題編號:GZY2020--DY-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紹】舒書(1982- ),女,重慶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