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當前我們普遍發現幼兒的交往能力不容樂觀,家長們希望在幼兒園,老師能多組織競賽、游戲、表演等活動,多給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多鼓勵幼兒大膽地交往。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努力尋找提高本本園幼兒交往能力的策略,力求解決幼兒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與思考。
一、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是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前提
在幼兒期,同伴關系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目標。在同伴中受歡迎的幼兒會有安全感,歸屬感,反之會產生孤獨感,自卑感。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大多是由祖輩帶大的,他們對孩子百依百順,怕孩子受一點點傷。有的孩子在家玩,不小心被椅子絆了一跤哭了,姥姥會連忙跑去打打小椅子,說:“打死你打死你!”以這種方式來安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以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拿不到玩具了,小朋友不和他玩了,就開始動手打人了。在觀察中發現個小朋友特別喜歡抓人,一問才知道,奶奶在家沒事就和他玩大老虎的游戲,長此下來就養成了咬人的壞習慣。這樣的孩子一個好朋友都沒有,不會自己去交往。孩子是生活在社會里的,也要長大,以后還要面臨許多困難和挫折。教師在幼兒期就要教孩子學會正確地處事方法。在觀察中發現老師和孩子們經常開展“食物分享”“圖書分享”“玩具分享”的活動。e小朋友喜歡拿別人的玩具,拿別人的圖書,自己的東西卻不愿借給別人,當別人不給他時,他還會故意弄壞同伴的圖書和玩具,漸漸就沒人和他玩了。我開展隨機教育,給小朋友講些生活故事,讓他們了解沒有好朋友的的后果,教育他們學會大方地和同伴一起玩,學會合作,學會助人為樂。并讓e試著把自己的玩具借給別人,交換著玩,體驗有好朋友,和他人分享的快樂感。只有學會和同伴愉快交往,才能在以后的社會中生存發展。
二、優化主題活動環節,培養幼兒的自主交往能力
1.讓幼兒自主確立主題活動的主題
在傳統的觀念里,把孩子當做機器,只會往孩子身上一味的加入東西,不讓孩子自己思考。其實,當幼兒接受外界的信息的時候,而且也會對信息進行處理。實際上,孩子們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有自己的獨特的想法。只是因為一些來自外部的壓力從而沒有把它明確提出。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的自主交往的時候,首先是讓孩子學會創造自己的想法,并有把它提出的勇氣。尊重幼兒是發展幼兒的自主交往的前提條件。如果幼兒每天都要聽命于大人的分配甚至遭到指責,這樣幼兒就無法培養自主交往。家長或老師要與孩子搞好關系,給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告訴孩子可以一起學習或者玩游戲,帶動孩子的積極性,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主交往。幼兒的學習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進行的各個領域的主題活動,是主題活動和別的領域之間的一個基本的標志。家長和老師要非常重視孩子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超越制度,構建一個更加接近孩子現實世界、學習活動的新形式,主題活動的結構和邏輯知識的傳統領域,以確定其存在是理性的必然選擇。這種主題活動產生的教育作用,更加有利于促進幼兒的未來的發展。主題內容設計是貫徹活動必須堅持由幼兒自我生成的做法,是實施主題活動地重要的途徑。在設計主題活動中,不可以先決定老師可以做什么,孩子應該學什么方面的東西,而要仔細觀察孩子有什么關心,有什么興趣。
2.讓幼兒在主題活動過程進行自主探索
幼兒可以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務,不依靠于其他的人。老師對不自信,總是喜歡幫助幼兒進行選擇或實施。對幼兒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不確定,這就會增加幼兒的依賴心理,這樣就好讓幼兒更加無助,缺乏自主性與獨立性。事實上,幼兒都有了一定的能力,比如在運動、操作、智力方面都達到了一種水平。所以,讓幼兒學會獨立是必要的,是可以達到的。老師和家長要一起努力,更好的才能培養幼兒自主交往。
首先,我們要給幼兒足夠的自由自主活動的時間,讓幼兒更好的支配自己的時間,可以有獨立思考問題和想象地自由。在集體活動時間時,也應該給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和時間,還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更好的滿足幼兒自主選擇的需要。重要的是,老師給幼兒提供的材料,要有利于孩子主動參與,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這樣可以引發孩子的想象力。在多種變化的階段中,老師還可以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來支配,為孩子提供一個舞臺,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主性,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老師要經常鼓勵孩子積極的參與活動,可以通過收集、調查等手段來積累孩子的知識經驗,最后進行一次集中交流,讓幼兒在主題活動過程中自主探索。老師可以對幼兒的要求和起點低一點,慢慢的來培養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在準備收集階段,在親身實踐中得到樂趣,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同時也可以讓幼兒在主題活動中學會合作與思考。這些做法,可以促進幼兒積極地參與,提高并鍛煉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3.讓幼兒在主題活動結束時自主表達結果
在主題活動中,要讓幼兒在活動結束的時候,表達結果。幼兒要善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善于提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意見。在傳統教育中,幼兒只聽從于老師的意見,孩子的幼兒想法和意見通常被否定了。時間長了,孩子就沒有了與別人不同的想法,就只聽命于老師。所以,培養幼兒自主性是使孩子懂得思考,考慮其他的人的意見,而不要一味的接受,要敢于發表與其他人不同的意見與觀點。
4.讓幼兒對主題活動的結果進行自主評價
在主題活動中,要讓幼兒對主題活動的結果進行自主的評價。在傳統的教育中,老師樹立了權威的形象,出現在課堂上教師統領一切的現象。老師決定一切活動內容、組織活動的過程、評價活動的結果。事實上,這就是剝奪了幼兒的權利,影響幼兒的自主性的發展。事實上,幼兒是學習活動中地主體,幼兒有權力和能力選擇參加自己想參加的活動。老師有責任讓幼兒在不斷地嘗試中,做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這成為培養幼兒自主性的另一個重要的目標。在主題活動中,總結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總結和交流有助于幼兒之間進行合作與交流,也可以讓幼兒的研究提高。總結和交流是孩子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地好機會,也可以顯示幼兒的小成績。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不同種類的,是多種多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