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 要: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可以增加美術教學的內涵,對學生的美術素養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教師可以采取教學語言滲透、欣賞滲透、擴展滲透等多種滲透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與品格,同時也強化他們的美術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 傳統文化 教學滲透 方式研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34
我國文化底蘊深厚,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將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進行融合,讓學生從文化的角度來認識美術,并從美術的角度來理解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美術實力。為此,教師應當將傳統文化自然而然地滲透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文化的認識與學習,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部分探究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方式。
一、傳統文化:教學語言中滲透
在小學美術中用教學語言來滲透傳統文化,因為語言滲透較為靈活便利,語言滲透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教師可以根據美術課程內容來優化教學語言,并選擇合適的時機,運用精巧的語言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
例如,在對《人民藝術家——齊白石》進行教學時,筆者在導入環節進行了傳統文化滲透。即筆者先問學生想不想聽古代畫家的故事,小學生對故事有很強的興趣,紛紛表示想聽。趁此筆者給他們講述古代畫家張擇端、米芾等人的故事,并在介紹他們作品時提到了宋代的傳統文化,比如人物服飾、風土人情等等,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后,筆者告訴他們聽了古代畫家的故事,也要聽一聽近現代畫家的故事,并給他們講了齊白石的故事。這次的導入十分成功,學生不僅認識了一定的傳統文化,還對美術的發展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傳統文化:教學欣賞中滲透
傳統文化可以在小學美術教學欣賞中滲透,美術欣賞可以多角度展開,增添傳統文化這一欣賞角度,可以增添美術欣賞的意義,也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傳統文化。因此,教師需要在欣賞教學中有計劃地滲透傳統文化,即先讓學生進行自主欣賞,并根據他們的欣賞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滲透。
例如,在對《山水畫》進行欣賞教學時,筆者先給學生展示了《寒鴉圖》《千巖萬壑圖》等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畫,并先讓學生進行了欣賞。在學生欣賞完成之后,筆者會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學生的看法多與美術技巧相關,對傳統文化提及較少。因此,筆者給他們展示了與山水畫相關的詩句,比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并讓學生結合詩句再次進行欣賞。在這樣的二次欣賞中,學生會下意識地將傳統文化與美術作品進行聯系。因此,教師需要善于將傳統文化穿插在美術欣賞中,拓寬學生的欣賞角度。
三、傳統文化:教學擴展中滲透
傳統文化可以滲透在美術擴展教學中,擴展對美術教學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美術學習,還能強化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對于滲透在美術教學擴展中的傳統文化,教師需要突出傳統文化的魅力,否則在沒有教師監督的擴展學習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降低,學習效果會受到影響。
例如,在對《有特點的人臉》的教學結束后,筆者給學生播放了歌曲《說唱臉譜》進行擴展教學。《說唱臉譜》中的人臉不僅有特點,還有文化內涵,比如,歌詞中的“紅臉的關公”在傳統文化中有代表忠義的意思。在歌曲播放之前,筆者提醒他們關注歌詞中的特色人臉,并思考原因。在歌曲播放完畢之后,筆者會從不同顏色人臉所代表的含義方面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這次的滲透極為有效,所以,教師需要優化擴展滲透設計。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有其獨特的魅力,教師需要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用美術來突出文化,用文化來強化美術。為此,教師需要運用語言、欣賞、擴展等方式進行教學滲透,切實強化傳統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陳云《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實踐分析》,《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年第12期。
[2] 李青《借助中國傳統藝術,優化小學美術教學》,《小學生》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