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麗
摘要:美國作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貨幣政策在美國宏觀經濟調控中地位不斷提高,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動不僅對美國國內經濟發展產生影響,而且會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沖擊,影響包括我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決策。[1]本文通過研究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的依據及未來發展方向,總結可供中國學習的一些貨幣政策,對中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依據
1.選題背景和研究內容
1.1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美聯儲作為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的代表,在最近一個多世紀里采取了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規模大、影響深遠,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很多貨幣政策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深入研究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調整依據及未來發展方向,已經成為國際宏觀經濟學領域的重要課題。中國近年來金融經濟迅速發展,國家調控的貨幣政策的傳導路徑也越來越復雜,越難以制定理想的貨幣政策,用以達到預期的宏觀政策調控效果,研究美聯儲歷史貨幣政策的制定及調整依據,對中國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
1.2研究內容
本文結合貨幣政策工具和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效果的文獻,根據美聯儲貨幣政策目標等,結合經濟學理論分析貨幣政策調整的依據,以及之后的發展方向。本文正文內容如下:
第一章:概述選題的背景和意義,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對美聯儲的成立歷程,美聯儲的架構進行論述。
第三章:詳細解讀美聯儲的目的,以及美聯儲的三大功能:制定貨幣政策、對銀行的監督和管理、向銀行系統和美國政府提供金融服務。
第四章:對美聯儲主要貨幣政策:貼現率政策、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公開市場操作的調整依據詳細分析。
第五章:今天美聯儲貨幣政策所蘊含的理念、技術、制度等并非一蹴而就,當下我們看到的一些順理成章、毋庸置疑的政策,在歷史上往往都經歷過漫長的探索和往復,本章主要介紹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啟示。
第六章:研究分析美聯儲貨幣政策未來的發展方向。
2.美聯儲的成立
要理解貨幣政策的調整依據及未來方向,我們需要更詳細的了解中央銀行本身。1913年《聯邦儲備法案通過》,建立起一個中央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局’,這是在過去100年里塑造美國金融系統的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聯邦儲備局作為國家中心銀行的系統的操作力量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是按照聯邦儲備法,在全國劃分了12個儲備區,在每個儲備區設置一個聯邦儲備銀行的分行。在這12個聯邦儲備銀行中,紐約、芝加哥和舊金山三座聯邦儲備銀行的資產是最大的,占到總資產的一半,在其他的25座大中城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設置了相應的分支機構。另外在管理方面,每家聯邦儲備銀行都是由9名兼職董事組成的董事會來管理,每家區域性的儲備銀行,都是一個法人機構,都擁有自己的董事會。如果加入了聯邦儲備系統,就要由該系統為會員銀行的私人存款提供擔保,但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存款準備金,并且對于這些存款準備金,美國聯邦儲備局不付給利息。[2]
3.美聯儲的目的和功能
3.1美聯儲的目的
1993年7月,時任美聯儲主席的艾倫·格林斯潘突然宣布,由于美國社會投資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量流動性資金很難被包括在貨幣供應量之內,所以從今以后要以實際利率作為對經濟的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這使得貨幣供應量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必然聯系被打破了,因此以中性的貨幣政策促使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對經濟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從而使經濟以其自身的潛在增長率在低通脹預期下增長。
美國聯邦儲備局以實際經濟的增長率作為主要標準,并作為調整利率的主要依據,全部政策安排以逆向思維為出發點,美國聯邦儲備局認為美國的勞動力年均增長率為1.5%,生產率年均增長率為1%,所以,美國的潛在年經濟增長率應該在2.5%左右,美聯儲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調控利率,是美國經濟年增長率基本穩定在2.5%左右的水平,已解除通貨膨脹的問題。
3.2美聯儲的功能
美聯儲主要有三大功能:制定貨幣政策、對銀行的監督和管理、向銀行系統和美國政府提供金融服務,通常把這三個職能統稱為‘三條腿的凳子’,意思是說,要完成分配給美聯儲的總任務,這三個功能的每一個功能都是必要的。
當貨幣需求很強勁或者供應很短缺的時候,利率和價格上升,而當需求不足或者供應非常充足的時候,利率和價格下降。因此,寬松的貨幣政策將增加貨幣供應、降低利率,而緊縮的貨幣政策會減少貨幣供應、增加利率,美聯儲需要視市場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大多是“逆風而為”的,也就是說,其本質上是反周期的。比如,如果通貨膨脹成為了一個問題,那么美聯儲將嘗試減少資金的供給,再或者通過價格和利率來抑制需求。如果經濟增長緩慢,需要提振經濟,美聯儲就會相應增加貨幣供應量,或者降低貨幣的成本,來鼓勵投資和消費。所有的這些情況都包括需要對即時的一些因素作出思考和判斷,并采取一些政策行動,這些行動可大可小,都取決于美聯儲是要微調經濟還是做出方向性的重大變化。[3]
4.美聯儲主要貨幣政策的調整依據
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時,需要在一個框架內,根據所擁有的工具,達成對經濟最好的目標,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有貼現率政策、存款準備金政策,以及公開市場操作,還有其他工具,比如說道義傳說,或者要求美聯儲為保證金和超額保證金支付一定的利息等。
4.1貼現率政策
貼現率是指將未來支付改變為現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沒有到期的票據向銀行要求兌現,銀行將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這種貼現率也指再貼現率,即各成員銀行將已貼現過的票據作擔保,作為向中央銀行借款時所支付的利息。
4.2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
第二個貨幣政策工具是設置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存款準備金的變化可以對銀行準備金及銀行準備金系統的乘數擴張有很大的作用,但現在美聯儲已經較少使用這個貨幣政策工具了。最后一次使用這個工具是在1992年的4月份,從12%降到了10%,現在依舊維持在10%的水平,當時做出這一改變是美聯儲為了刺激經濟發展,伴隨著那個時代白領階層衰退的現象出現的。而一些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會比美國更頻繁地使用這個工具,比如中國。
4.3公開市場操作
第三個也是最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公開市場操作,美聯儲為其購買的證券支付價款,從而將資金投入到銀行體系中,這就提高了銀行的準備金,并使得利率更低,與此對應,如果美聯儲因出售證券而收到價款,吸收了來自銀行系統的資金,這會減少準備金,從而使利率上升。
法律本身是禁止中央銀行直接從財政部購買證券,也不可以直接向財政部提供貸款,所有的這些交易都必須要在公開的市場上進行操作,因此他所支付的價格和市場上的其他投資者是一樣的,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防止中央銀行直接將政府債務貨幣化,在公開市場上間接為為政府債券提供市場,這樣的限制可以避免在交易過程中的任何可能的串通行為,使美聯儲和普通投資者面臨一樣的市場環境,一般是使用美國國債來達到這一目的。
近年來,正常的公開市場操作更多地使用回購協議,而不是直接購買和出售來達到這一目的,美聯儲購買或者出售一定的數量的回購,市場上會把它理解成為其將在未來的幾天之后進行反向交易。
5.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啟示
在美聯儲成立后的這上百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交替進行,貨幣的不穩定,也導致了經濟的不穩定。美聯儲在這一個世紀的實踐中,有一些重要的啟示:①通貨膨脹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其變化取決于中央銀行的政策;②央行政策的可信度是穩定通貨膨脹的核心;③央行應該要讓價格體系發揮其本身應有的作用。這些啟示為理解沃爾克·格林斯潘時期的準規則政策提供了基礎,在這段時期,準規則式的政策對利率政策調整形成了約束,從而使宏觀沖擊不致改變實際和預期的通脹水平。
6.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未來方向
美聯儲以后是否會使用除了貼現率政策、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以及公開市場操作三大政策以外的其他政策,或者建立某種政策機制對宏觀調控的最終目標進行更加直接的調節,如何更有效果的對宏觀市場各方面進行調節,以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是未來需要研究的方向。未來美聯儲要在宏觀調控和監管中更加認真梳理清楚金融體系的長遠發展脈絡,貨幣政策調整要符合經濟體系未來發展方向,更有依據的調節,在確保市場經濟主體正常有效自由的經營的同時,要抵御不適當的經濟活動對未來經濟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國啟明.美國貨幣政策的實施與啟示--從格林斯潘(1995)到鮑威爾(2018)[D].商務部研究院:商務部研究院,2019年6月.
[2]360百科.美國聯邦儲備局[EB/OL].https://baike.so.com/doc/5387646-5624186.html,2018-10-10.
[3]威廉·華萊士.美國貨幣體系[M].格致出版社:中國,2017年:17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