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虎
摘要:據教育部統計,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逐年攀上,2020年將再創新高,達874萬人。2020年,不僅宏觀經濟產生較大了影響,大學生就業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就業建議
一、前言
高校畢業生作為國家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也是我國就業崗位中十分重要的就業群體。促進高校畢業生的良好就業與創業,對于加快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2020年畢業生,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與以往出現了非常大的不同,受到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將會變得更加復雜和嚴峻。對于2020年之后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各種困難,如何保證其順利實現就業是擺在畢業生、高校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第一,市場招聘需求下降。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超過3000萬,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這類企業吸納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然而2020年,2/3的中小企業只能生存2個月。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從2020年1月1日起至今,已有逾750家企業發布破產公告,該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然而這類中小企業又是招人用人大戶,且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企業人工成本占比較高,這種經濟形勢下使得很多企業只能通過減少人員招聘來維持正常運營。
第二,線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復正常運作。許多線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復到2020年之前的正常運作狀態,許多人力資源市場尚未開放,線下招聘會也沒有如期召開。高校畢業生求職渠道多以線上招聘為主,求職效果不如以往。
第三,出國留學暫緩學生和留學回國畢業生加重就業總量壓力。上半年,一些國家的領事館暫停普通簽證業務的受理,同時一些國家相繼開始采取入境管制措施,這就使得一些原本準備出國深造的高校畢業生,有可能不能順利拿到簽證,暫時放棄留學事宜,轉向國內就業市場,導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增加。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建議
首先:畢業生要正確認識自己,主動適應社會。在擇業過程中,每一位畢業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樣才能實現這種愿望,這就需要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不少畢業生更多地考慮“我想從事什么職業”、“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會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審視一下自己,因而使自己陷入擇業期望值過高的誤區。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我們應該全面回顧自己在德、智、體各個方面的表現情況,并與本班同學做一個比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學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求職擇業過程中,信心不僅給畢業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盡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同時我們要努力消除依賴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賴性很強,無論做什么事情總要請一個參謀,一旦沒了參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于是這些人在擇業中往往表現出很沒主見,人云亦云,別人覺得這個單位很好,他亦認為不錯,別人說那個單位很差,他亦認為不行,患得患失,手忙腳亂,心里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其原因在于他們不能深刻認識自己的人,一個掌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擇業的方向,明確自己適合從事什么性質的工作,因此他們在擇業中,就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方向性,機會雖然很少,但他卻能抓得很準很穩。一個深入了解社會的人,信息暢通,思維開闊,他就能很清楚各個單位的經濟構架及其發展狀況,能對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可靠的分析和有效的判斷。這樣他們就能很順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單位,并能很快適應單位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最后我們要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些人心理素質較差,到單位致意參加面試,原本準備充分,有條不紊,可是一見單位領導,就驚慌失措,手忙腳亂,頓時心理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好端端的一個機會就這樣給泡湯了。大學生擇業成功的關鍵還要從本身的實際出發,靈活選擇。絕不能一味高挑。
第三:從社會方面來認識一下,就業人數激增與就業市場達到超飽和狀態的矛盾,高等學校專業調整滯后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畢業生擇業期望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的矛盾等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所以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問題的探討,建立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職業指導體系,建立有效的職業輔導支持系統等都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有效辦法。
最后,面對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我想只有通過社會、高校、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消除就業心理障礙,順利就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彥林、馬莉萍.高校畢業生返鄉就業的影響因素及就業質量研究--基于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實證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02).
[2]包艷華,馬永紅,Ulrich Teichler.基于國際比較視角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機制探析[J].中國大學 教學,2018(07).
[3]馬永堂,徐軍.發達國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實踐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