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錚
摘要:互聯網是一場源自于IT產業的創新與變革,它對現今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促進與激勵作用。而作為傳統金融行業分支之一的保險行業在很早之前便做了充分的鋪墊,如何在這股強有力的浪潮中完成質變,成了一個擺在保險行業面前相當重要的挑戰與機遇。本位從S公司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SWOT分析其在該大環境下的發展問題。
關鍵詞:S公司;SWOT分析;保險
1.優勢
1.1低廉的成本支出
當下在互聯網平臺上S公司為客戶提供各項相關業務服務,同樣的,客戶也可以不再去門店或營銷人員不再需要找到客戶才能進行面對面的咨詢、銷售,而是在網上進行一系列操作,這是使成本支出大大降低。據咨詢機構統計,與傳統的營銷模式相比,保險公司可以通過互聯網節省約58% - 71%的銷售或提供服務的成本。互聯網保險作為一個創新模式,保險業務成本降低,保險的其他相關支出也會跟著減少。成本的減少,保費標準可以跟著降低,那么根據供給需求曲線,客戶購買的數量就會隨著增加,相應的總體保費收入是呈現上漲的趨勢。
1.2產品取得的便捷性
在互聯網普及度相當高的當今社會,除非客戶真的需要相關服務,否則想讓客戶去門店了解或購買某樣產品是很困難的,但若讓客戶去網上了解或購買產品則簡單的多。不管白天還是夜里,不管客戶在附近還是國外,只要在網絡覆蓋到的區域,客戶就都可以辦理各項他所需要的事項。而在這個環境下,S公司僅需要及時的對其網站進行維護就可以了,這里的便捷雖說是針對客戶的,但對公司又何嘗不是如此。
2.劣勢
2.1發售面窄
幾年前開始,S公司為了創新營銷點就已經在互聯網上發布了各種各樣的產品,這些產品部分是以前銷售情況較好的老產品在新的媒體渠道上再次發售,另一部分則是為了迎合互聯網的特點而設計的一些新產品,但這些險種都漸漸因為各種原因退出市場。發展至今,在符合相關規定及企業利益的情況下僅存的大多還是披上新衣的傳統險種。
2.2后續業務疲軟
現在已有包括S公司在內大半的保險公司涉足互聯網市場以期有所改變,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保險少之又少。大多只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宣傳、銷售等業務鏈上較為靠前的業務,像后續業務變更、理賠等大多還需要客戶到門店或線下聯系業務員進行處理,這樣就失去了互聯網保險的意義,僅有少數公司可以完成整個業務流程。
2.3風險高
就像前文所闡述的,在這個市場剛剛起步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漏洞存在,不管是S公司單方面對產品進行描述宣傳,還是客戶自主在沒有人審查其信息的情況下辦理業務,互聯網平臺的安全性在當前階段沒有人可以保證,再加上整個市場體系監管制度的不完善,惡性循環慢慢形成。
3.機會
3.1愈加先進的技術
科學技術的發展自古以來就是呈現幾何級增長的,在經過前一階段的蟄伏之后,技術呈現噴發式提高。與此同時,政府也緊跟時代的步伐鼓勵相關企業在硬件上增加投入,以期互聯網呈現井噴狀發展,這些都為之后的S公司經營夯實了基礎。除此之外,大數據技術已在互聯網保險領域廣泛應用,進而推動互聯網保險的發展。
3.2客戶習慣的養成
當下的年輕人可以說是在互聯網下成長的一代,阿里巴巴2003年創辦淘寶至今,淘寶已經成為全球用戶數及交易量最大的平臺,受它影響的客戶逐漸養成了互聯網消費的習慣,S公司的網絡平臺也跟著受益。到2020年12月,在中國的網絡用戶人數達到9.89億,照中國14億人口計算,也就是說中國大約有70.6%的網民。
3.3政府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央行等部門聯合制定了多個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明方向的指導意見,從政府層面由上至下的管理約束將大大推進其發展。
4.威脅
4.1可能性客戶缺失
對于S公司來說,其實如何判斷哪些客戶是有可能性的很簡單,一是看客戶的收入,若客戶收入較低僅夠維持基本生活,他便不會購買保險產品;二是要揣摩客戶想法,看其是否有保險意識,若從根本上就認為購買保險是項浪費行為,他也不會購買。網民教育結構中,初中及以下占58.3%,高中/中專/技校占22.2%,大專及以上僅占19.5%。在網民月收入結構中,比例最高的是3001-5000元,500元以下無收入人群占20.3%。共有72.4%的人收入不足5000元,約6.5億人。中等教育水平的群體占比最大,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向教育程度低的方向發展。顯然,這種網民購買保險的意識相對薄弱,經濟實力不太樂觀,短期內難以產生大量的保險需求,客戶基礎較差。
4.2越發激烈的同行競爭
1929年國內第一家保險公司就在上海成立,中間雖停辦了二十多年,但仍是一個發展較為成熟的行業,那么由此帶來的就是市場的飽和,為了解決該發展障礙,保險企業大多選擇涉足互聯網市場。由此看出S公司所在行業內部的競爭日趨激烈,適者才能生存。
參考文獻:
[1]周子琪.“互聯網+”背景下的保險企業客戶獲取研究[J].中國商論,2021(08):69-71+115.
[2]劉姣.試析互聯網保險的風險及防范思路[J].商展經濟,2021(06):62-64.
[3]涂穎浩. 互聯網保險靠“花式營銷”難長久[N]. 每日經濟新聞,2021-01-05(001).
[4]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