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云亮 湯星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結構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建筑工程質量的優劣,因此,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務必要加強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改良與優化,促其更加牢固,更好地應對地震等各種災害,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穩固性與可靠性。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質量控制
1混凝土結構工程概述
混凝土結構工程,簡單地說就是基于建筑工程設計要求將鋼筋與混凝土兩種材料,利用模板澆制而成的各種形狀和大小的混凝土構件或混凝土結構。混凝土則是由水泥、粗骨料、水、外加劑按照技術標準、建設要求進行配比而成的混合物,經硬化后則形成人造石,是建筑工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材料[1]。在建筑工程建設中,僅僅采用混凝土進行建設,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較低,所以很容易導致混凝土出現斷裂、裂縫問題。為了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效率,就可以將鋼筋與混凝土共同施工,鋼筋具有非常強的抗拉能力,而混凝土具有非常強的抗壓能力,二者共同作用,可以各自發揮其受力特性,從而使得構件既能受壓,也能受拉,這種配有鋼筋的混凝土就是混凝土結構工程。混凝土結構工程具有耐久性高、穩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特點,所以目前在建筑工程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因此混凝土結構生產行業發展也十分迅速。混凝土結構工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系統性,所以對相應的技術也具有較高的要求,為了保證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就必須做好質量控制工作。
2混凝土結構工程常見質量問題及原因分析
2.1常見問題。就實際來看,很多混凝土制作單位在生產過程中,都會存在各種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問題。如混凝土蜂窩、麻面、空洞等就是較為常見的問題[2]。混凝土蜂窩是指混凝土結構的局部存在結構疏松導致砂漿、石子之間存在較大空隙形成蜂窩的一種質量問題。混凝土麻面是指由于混凝土結構局部弧線少漿,致使混凝土表面粗糙、存在凹坑的一種質量問題。混凝土空洞致使混凝土結構內部或表面存在較大空隙的一種質量問題。這些質量問題如果沒有妥善解決,都會對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耐久性造成影響。混凝土構件露筋現象也是混凝土結構工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具體是指混凝土內部的鋼筋,包括箍筋、架立筋、主筋等不同程度暴露在混凝土構件表面。這一質量問題若沒有得到解決和控制,會導致鋼筋生銹、腐蝕,久而久之,就會對混凝土結構整體質量造成危害。除此之外,混凝土強沉降、鋼筋變形等都是混凝土結構工程中常常發生的質量問題。
2.2產生原因。導致混凝土結構工程中各種質量問題發生的原因很多,且十分復雜,具體可以大致分為三類,分別為材料質量原因、施工技術原因、施工管理原因。首先,就材料質量而言,如鋼筋質量、混凝土質量沒有達到施工要求、技術要求,那么施工技術水平再高,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其次,就施工技術而言,施工技術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而在混凝土結構工程中,常常會出現混凝土配置不科學、鋼筋安裝不規范、澆筑不合理等技術問題,這也會直接影響到施工的質量和安全。最后,就施工管理而言,如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缺乏科學合理的監督、管理,也會對施工的順利有效開展造成影響,甚至導致各種問題不能及時發現,最終出現質量問題。
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1控制原材料
控制原材料是對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技術質量主要的控制方式。水泥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建筑加固的質量,因此,在水泥的選擇上需要對水泥有足夠的了解對水泥的性能能夠進行有效的區分,同時能夠根據具體施工需求對選擇適合本工程的水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水泥在儲存過程中要做好防潮措施。骨料的質量也會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在對骨料進行選擇時,需要注意度骨料的力學指標、雜質的含量以及儲存的環境進行研究,以保證各種指標都能滿足施工的要求,另外,在骨料使用之前,需要進行抽樣檢驗,在檢驗合格后才能進行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骨料的含水量。對混凝土使用的攪拌用水也需要進行控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一些其他雜質含量比少的水或者是使用自來進行攪拌,盡量不要使用洗車后循環水,洗車后的循環水可能會含有機油等其他雜質,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的混凝土的質量。
3.2從混凝土澆筑控制施工質量
原材料的配比、鼓搗都影響著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為確保混凝土澆筑符合施工標準,必須有效地對上述因素加以控制。要根據設計與施工要求合理配比原材料,剔除較大的骨料,保持骨料的干爽和飽和,始終依照設計結構的混凝土配合比加以操作,根據施工環境、運輸方法以及施工設備的變化,適當地調整原材料混合的用水量。例如,混凝土的坍落度應控制在3-5厘米內,配筋率大于1%的混凝土的坍落度應保持在7-9厘米內。同時如果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插入的間距應控制其作業半徑的1.5倍之內,防止出現遺漏,并嚴控插入深度,通常為50-100毫米;如果采用平板式振搗器,在移動時必須重疊振搗100毫米;如果選擇附著式振搗器,則必須做好測試與調校工作。在澆筑混凝土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設計進行,遵循既定的走向和面積,分段、分層地予以進行,防止出現施工縫,進而影響建筑質量。要確保下層混凝土完全初泥后才開始上層混凝土的澆筑工作,一般而言,澆筑厚度應小于30厘米,并用擋土墻等設施分隔開,分段長度應保持在10-15米之內,確保建筑的連續性。一旦混凝土澆筑超過既定時間,則必須按照施工縫的處理要求加以處置。
3.3施工前準備在建筑工程領域,良好的施工準備工作是確保工程順利施工的基礎和前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的施工質量和質量進度,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建筑企業應依照標準流程展開對招標企業的考核,對其實際的技術水平、參與競標的價格、企業的信譽等方面進行考核,選擇合適的中標企業。施工方可按照自身實際情況,在投標數據中將自身掌握的重點施工技術詳細列出,特別是混凝土施工技術,提高中標率。在建筑的圖紙設計過程中,應根據建筑結構的不同部位來設計混凝土結構的厚度以及強度。當前,在圖紙的設計環節,常出現與真實情況不相符的情況。所以,在施工人員和設計人員交接圖紙的過程中,應完善施工技術的交底工作,當發現問題時,要立即采取相關措施予以解決,提高施工質量。
4結束語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為此,一定要加強對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力度,對于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控制,從混凝土的原材料,科學配制,抓好現場試驗工作,做好混凝土振搗工作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建立與健全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去解決其存在的問題,我們就能夠加強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與應用,提升混凝土工程的建設發展地位,并且在競爭激烈的建筑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志錦. 高層建筑施工過程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探析[J]. 才智,2012(04).
[2]雷宅榮. 分析建筑工程建設中混凝土的質量控制[J]. 科技視界,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