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蘭?劉銘鈺
摘 ?要:護理組織服務質量是選擇機構養老的老年人越來越關注的問題,而評估是約束機構運營者、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日本委托第三方開展評估事業,而韓國是由準政府機構的健康保險公團組建評估團隊每兩年進行一次定期評估,由此兩國形成獨特的評估制度。中國也同樣關注護理機構的評估事業,也已經做出很多努力,但尚未形成專業化、制度化的評估體系。日本和韓國的護理機構評估體系中的評估主體、評估指標、評估過程以及評估結果的應用,對我們構建獨立的護理保險定點機構評估體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護理機構;護理保險;定點機構;評估體系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6-00-02
一、護理保險定點機構評估模型
隨著國家加大對社會福利服務領域投入,要求檢查和評估公共投入帶來效果的呼聲不斷,由此對社會福利領域的評估也廣泛開展起來。護理機構評估制度可以增強機構的運營透明度,為服務利用者提供有效信息;可以提高服務質量,保障服務利用者的權利;客觀把握社會福利機構的實際運營狀況,為政府對福利服務領域的投入預算提供科學依據。對護理機構自身而言,通過評估可以激勵機構自我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增強競爭力。護理保險定點機構運營所需資金雖然有部分自有資金,但也有大量政府財政和社會保險金的投入,這種公共資源的應用,需要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性、責任性和公平性。
從組織理論(organizational theory)觀點來看,評估模型一般有兩種傾向,一是目標中心模型,二是系統理論模型。目標中心模型是把機構視為封閉系統,聚焦于達到目標的水平,強調組織留存價值。系統理論則把組織視為有生命的開放系統,聚焦于組織的“投入—變換—產出—結果”的過程,強調過程和手段[1]。在評估系統模型中,評估就是各個階段按照順序循環的過程,通過每一階段的活動,可以理解組織特性和組織實施的項目。在各個福利組織評測中,往往兩種模型同時兼用。評測的投入階段包括評估主體和評估指標;評測過程包括評估程序和工作人職員的職責履行;評估產出包括評估結果和結果公布;評估結果應用包括對機構的事后指導與獎懲以及服務利用者的信息參考。
二、日本護理機構評估體系
(一)評估投入
日本護理機構的評估主體是獨立的第三方機構,而這種機構必須是符合政府要求的法人組織,并確保具有能夠承擔評估能力的評估員。第三方評估組織有效開展護理機構的評估活動,首先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皹藴适钱敶蘸凸芾淼闹匾址ê捅匾獥l件”[2]。日本的第三方評估體系有結構性質量、過程性質量與結果性質量[3]。日本都道府縣每年都制定“福利服務第三者評估指南”,并根據指南開發不同類型福利機構的評估標準[4]。依據結構、過程和結果的質量指標進行評價,體現第三方評測標準的綜合性與客觀性。
(二)評估過程
第三方評估組織接受介護機構的評估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申請由各區縣評估機構、質量監管機構及醫護機構人員構成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在接到機構申請后,與其簽署評估合同。機構進行評估前準備,第三方評價機構作好評估前分析,之后進行實地考察。第三方評估機構經過書面調查和訪問調查以后,舉辦調查成果討論會,最終形成評估報告。
(三)評估產出
第三方評測組織在獲得養老機構同意后,可根據“福祉服務第三方評估結果的公布指南”,公布第三方評估結果。公布的信息包括組織名稱、法人代表姓名、機構所在地、機構服務、評估費用等。第三方評估機構還基于此指南向都道府縣評估推進會提交評估報告。同時為了加大宣傳,使該地區居民周知,對護理機構所在的市町村對應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提供相關評估信息。對于未獲得養老組織同意的第三方評測結果則不予以
公布。
(四)評估結果的應用
日本更加注重評估結果的信息公開,各個護理機構質量評估結果在厚生勞動省的官方網站上公布,每個公民都可以通過網站獲悉評估信息。有需求的老人可以根據所在區域、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理機構入住。信息的公開對介護機構有著良好的督促作用,保護了老年人的合法利益,調整了政府的管理策略、規定了政府質量管理規范,對改善介護問題提供了參考依據,有著很大的參考意義。
三、韓國護理機構評估體系
(一)評估投入
韓國的《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法實施細則》詳細制定了有關護理組織的評估事項。韓國介護組織的評估主體是健康保險公團,公團為護理機構提供的服務進行監管與指導。公團中央本部在各地方設立評估運營小組,人員由公團中負責介護服務的部長擔任,并從從事護理機構業務三年以上、有醫療和社會福利領域資質、社會服務業績突出者中挑選評估人員。評估小組兩人一組,到異地進行評估。
(二)評估過程
韓國健康保險公團在開展護理機構評估之前,制定包含評估對象選定標準、評估運營小組組成方案、評估運營方案、評估成員培訓在內的評估計劃,地方評估小組按照評估計劃制訂了包括護理機構評估說明會、評估小組構成以及評估日程在內的評估執行計劃。評估計劃形成以后,評估組成員兩人一組,進入現場進行評估。評估人員與機構運營者或代表共同確認相關資料和現場條件,按照評估指標,把確認的事項填寫在評估表中,經雙方確認簽字后交付給機構。
(三)評估產出
在韓國,全部評估結束后召開評估委員會會議,決定評估對象的等級、獎懲方式并發布評估報告。評估結果總分90分以上并各領域評估在70分以上為A;總分80分以上并各領域評估在60分以上為B;總分70分以上并各領域評估在50分以上為C;總分40分并各領域評估在40分以上為D;不能滿足評估條件的為E。評估委員會審議評估范圍、方法和等級并在長期護理保險網站上公布,以保障國民的機構選擇權和知情權。
(四)評估結果的應用
在韓國,護理機構評估結束后對優秀機構授予表彰和鼓勵。對獲得A等級的機構獎勵評估前由公團投入資金的3%,對B等級的機構獎勵2%,C等級的機構只維持原有投入。同時,保健公團舉辦評估總結大會,表彰優秀機構和先進服務人員,共享成功案例并對優秀機構授予認證證書。評估結果在保健公團網站和長期護理保險網站上公布,使更多人了解機構現狀,為服務利用者提供更多選擇范圍。對分數比較低的機構,提出改進建議并對其實施重點管理。
四、日本和韓國護理機構評估體系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第一,明確護理機構評估主體。日本護理保險機構的評估主體是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民間組織。評測組織必須是獨立法人組織,擁有足夠的能夠履行評估事業的調查員。韓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機構的評估主體是準政府機構的公民健康保險公團。公團為介護組織提供的服務內容設立持續的監管和評估。中國尚未形成專門、獨立的護理保險定點機構的評估制度,因很多護理保險定點機構是來自既有的養老機構,在2019年7月開始施行的《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中沒有明確規定評定主體,只是規范參與評定人員的要求。中國在評定養老機構的等級、評估護理機構的服務質量時,有必要組建評估委員會,明確評定養老機構或護理機構的評估主體。
第二,評估指標的開發與應用。雖然日本和韓國養老機構評估內容因各國歷史文化以及老年福利政策和醫療保健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各國都提出服務質量標準,比較關注機構運營和直接服務過程,這也體現了評估的目標和意義,即評估是為了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提升機構運營的專業性和有效性。中國也非常重視護理機構的標準化建設和評估指標的開發并已經取得一定成果。2017年國家標準委發布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規定了養老機構基本服務項目、服務質量基本要求、管理要求等內容[4]。
第三,評估過程的專業化和常態化。日本和韓國已經實施老年護理保險制度,關于護理機構評估已經形成制度化、專業化和常態化機制,評測人員的構成與培訓,評估計劃、環節、結果和等級都給予明確章程。我國在2013年發布“兩規范,一標準”的抽查行動。政府牽頭開展的專項檢查對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推進養老院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建設,預防和防止欺老、虐老事件的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樣的檢查目前只具有臨時、應急的特點,還沒有形成規范化、專業化與常態化的評估機制,仍需要進一步做出完善。
參考文獻:
[1][韓]崔在成.社會福利領域的評估傾向和課題[J].韓國社會福利行政學,2001(4):89-115.
[2]常卿哲.國外養老服務業評估經驗[J].質量與認證,2016(3):35-36.
[3]郭紅艷,等.日本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評價研究進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99-102.
[4]黃燕芬,張志開,楊宜勇.新中國70年的民生發展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9(6):15-31+126.
(責任編輯:董維)
收稿日期:2021-02-22 修改日期:2021-04-12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日韓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機構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比較研究”(18BSH163)
作者簡介:高春蘭(1964—),女,吉林汪清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社會政策研究;劉銘鈺(1998—),女,長春工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2020級
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社會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