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因效應是指人們在最初接觸到信息后,在頭腦中所形成的印象對人們以后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該效應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反映了人際交往中主體信息出現的次序對印象形成所產生的影響。首因效應的提出說明了人際交往中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隨著人際關系的拓展,交往圈子的擴大,結識新朋友的活動越發不可避免,而在第一眼給人留下的印象將決定未來與其的相處,因此更加說明首因效應在交往時起著關鍵作用。本文將從首因效應的概念及特點、影響因素以及運用策略等方面展開研究,探索首因效應在交往中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首因效應;人際交往;應用
人際交往已成為社會形態下無法避免的社會交流活動,人屬于群居動物,因此在與群體相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必要的交流溝通。在建立起人際關系的初期階段,首因效應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恰當運用首因效應,建立起合適的人際關系將對我們往后的生活有著重大幫助。
一、首因效應的概念
首因效應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的,是一種關于人在社會交往中所起到作用的理論效應。主要是指人在環境的作用下接收到環境所傳遞的信息后在頭腦中加工形成最初印象,并作用于人之后表現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首因效應實質可以理解為最先接受的信號在大腦中形成為原始印象,構成為“記憶因式”,而后的印象受記憶因式的影響與左右[1]。該效應指出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象占據著之后交往的主要地位,強調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現代學者認為首因效應本質上是一種優先效應。有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輸入大腦時的順序,在決定認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視的。最先輸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輸入的信息也起較大作用。大腦處理信息的這種特點是形成首因效應的內在原因[2]。
二、首因效應的特點
(一)強烈性
首先,首因效應具有強烈性。該強烈性是指在人際交往初步階段時相對于其他效應具有更加強烈的作用,即作用效果最強。在人際關系形成的初識階段,由于所接觸的人之前從未接觸,頭腦中未形成與之相關的信息,因此此時最直觀的獲取信息方式即通過觀察所了解到的對方的外貌、言行、氣質等特征,從而使其基本形象特點在自己頭腦中形成初步概念,并深刻保留在頭腦中影響自己以后對他的評價和看法。
(二)持久性
首因效應具有持久性,第一印象形成后會在頭腦中保持較長一段時間。個體在頭腦中形成對他人的初步印象后,消退速度較慢。在無交集或者較少交集的情況下,該印象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使該印象與自我認知保持平衡。直到深入了解或者出現其他刺激打破該平衡,印象改變,首因效應作用逐漸變弱最終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
(三)不準確性
在深入接觸過程中,個體會對另一個個體的印象發生改變,有的印象會與第一印象相符,而大多數則會對第一印象進行擴充或者推翻,這就是首因效應的不準確性。比如第一次認為對方是一個文靜的人,在接觸后會發現對方其實是個樂觀活潑開朗的人,此則為印象推翻。若對方大部分時間處于文靜狀態,但在個別場合顯示出活潑開朗,此為印象擴充。印象推翻則是推翻前認知,在接觸中形成對個體的新認知,形成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印象。印象擴充說明首因效應仍是起主要作用,但是是在首因效應基礎上進行擴充增補,使對個體的認識更加全面。無論是印象推翻還是印象擴充,二者都能體現出首因效應的不準確性。
三、首因效應影響因素
(一)外貌特征
容貌、穿衣特點等是初次接觸是給人以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是在無其他條件輔助下可通過觀察獲得的直接要素。一個人的外貌特征可以很大程度決定別人對他的印象和看法,因此在初次接觸階段時,人們往往會對容貌端正、衣著整潔的人或者與自己容貌相似穿衣風格相近的人留有較深印象并產生好感,愿意與之接近。
(二)語言表達
語言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肢體語言,在交往中人們大多使用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在與其他個體的語言交流中,我們可以分析個體的文化修養、性格、思維等特點,從而幫助自己加深對該個體的印象。流利清晰的口頭語言、表達得當的肢體語言往往會增加個體給他人的好感。
(三)表情與神態
在與他人交流時,表情與神態會隨著語言而產生。從表情和神態可以看出個體的性格、情緒變化等特點,如語言進行的同時伴隨著夸張表情和較大肢體動作的屬于比較外向、性格開朗、情緒易隨語言變化起伏較大的人。而同樣語言面部表情變化不大,肢體語言變化微小的則屬于內向、冷靜的人,或者屬于忍耐力較強,善于調節自己情緒的人。
(四)時間與空間
時間與空間作為影響首因效應的客觀因素也在人際交往中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時間和空間是人際交往中溝通情景的組成部分[3],在不同的時間空間進行交流會產生不同的第一印象。比如在晴天認識到一個人,在之后的回憶中就會產生陽光、開朗、歡快的印象,而在雨天遇到則會產生陰沉、煩悶的印象。由于天氣不同,個體會在不同天氣的情緒狀態不同,從而導致自己對他人印象的不同。
四、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的運用策略
(一)注意穿著打扮,稍加面部修飾
在不同的場合,要注意不同的著裝。但是所有著裝都有一條基本要求,就是干凈整潔。良好的著裝打扮會給人產生良好的印象,因此需注意著裝的策略,在干凈整潔的基礎上根據場合及對象選擇合適裝束。容貌也是在形成初印象時占主要地位的因素,雖然容貌是天生的不會以外部意志而轉移的,然而在面試或者其他較正式的場合,無論男士或女士,都可以借助外部工具進行容貌的修飾。進行修飾后的容貌會明顯比未修飾狀態下有較大提升,而且進行修飾會讓對方感受到你對對方的重視和尊重。
(二)表情神態自然,面帶微笑
從一個人的面部神情神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較為祥和、積極的神態易讓人產生想要接近的欲望,而神態夸張、過于平靜的則有一種讓人想要遠離的想法。因此交流時面部神態保持自然,不要過于夸張,能準確反映心情即可。此外,笑容是拉近雙方距離的最好途徑,所以在交流時注意面帶微笑。
(三)語言禮貌流暢,動作大方自然
語言可以反映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文化水平、道德修養等。因此在交流時口頭語言要禮貌流暢并且富有自信,能夠流利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要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加以輔助,使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展現出良好狀態。這樣在于他人交流時會給人以自信從容的面貌,從而讓他人產生良好印象。
(四)養成良好時間觀念
在許多情況下,互不認識的人們會因各種因素需要而建立聯系,在接觸之前人們往往會選擇一個約定的時間進行會面。因此,在第一次會面時若無特殊情況,需遵守時間約定,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準時到達約定場所。遲到時間過長則會讓對方產生不好的印象,并會認為你對他不尊重以及你自身的不守信,從而影響未來別人對你的評價。如果有其他事情需要緊急處理,需提前和對方說明,防止讓對方空跑一趟,留下更加不好的印象。
五、小結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流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不同場合中,個體需要辨明適合于該場合使用的語言、服飾等等,做到在和別人接觸的時候,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此外,個體還需通過閱讀書籍、參與多種活動等來進行自我提升,豐富自身經歷,提高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使自己與他人交談時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表現自己的禮儀,展示自己的思維境界。所以,在社交中要我們要充分學會利用首因效應,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初印象,從而達到在深層次的溝通中加強言語、修養、禮儀、思維等各方面的素質,實現自我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孟杰. 首因效應及其在求職面試中的應用[J].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09(10).
[2]馬燕. 淺析"首因效應"[J]. 科教文匯,2009(31).
[3]劉楚宜. 淺析首因效應對人際交往的影響[J]. 才智,2018(35).
作者簡介:葉柳萍(2000.02—),女,漢族,浙江省麗水人,麗水市蓮都區麗水學院 小學教育專業 本科生,研究方向:社會心理
麗水學院 浙江 麗水 3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