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美霞
[摘要]李商隱各種詩體都有佳作,但最能體現他獨創風格的則是近體詩,尤其是七律。前人評述他的詩“深情綿邈”、“包蘊密致”、“寄托深而措辭婉”、“沉博絕麗”,大體上都是指他的近體詩而言。他的詠史、元旦詩深于寄托,工于比興,或通過描敘史事,暗寓歷史教訓;或假托前代帝王勛貴,以喻指現實中的同類人物;或通過對歷史人事別出新意的議論以借端寄慨。他的抒情詩表現婉曲,意境含蓄,詩歌感情沉潛,潛氣內轉,在詩歌創作上表現為回環往復,脈絡婉曲。他的懷古詩巧于用典,妙在構思,用典巧在潤物聲,推陳出新,形象逼真。
[關鍵詞]藝術特色 ?婉曲 ?朦朧 ?典麗
前言
在晚唐詩壇上,李商隱是一位大家,當時與杜牧齊名。不過,若就對后世的影響而言,他是超過了杜牧的。李商隱在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貢獻,是創造性地豐富了詩的抒情藝術。他的詩歌創作,常以清詞麗句構造優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富有蒙眬婉曲之美。
從整體上看,他的詩選材廣泛,常用的詩構成一幅畫而看成統一的整體,或是用組詩的形式來表達到抒情寫實的目的.例如他的政治諷刺詩,詩人就巧妙的把議論和抒情結合起來,通過詠史、詠人、詠物、寫景等方法的運用來達到諷刺的目的。同時,詩人還采用組詩形式,集中對某個特定問題進行諷刺。
晚唐詩人李商隱,以其驚艷絕倫的才華,鮮明獨特的風格、新穎的意境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詩篇,這些詩篇中的語言也是豐富多彩,各不相同。那么他的語言有什么特色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義山的詞給人以綺麗典雅的感覺,詩人在詩中運用成語典故,麗詞逸句、淡言淺語,以至在語言民諺口語,莫不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他的詩的內容含蓄形式優美,給人以回味想象的余地,給人一種唯美的感覺。李商隱的詩在語言運用方面充分體現出看了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和錘字煉字的功夫。他除了摹仿前人的形式,還專攻五言、七言、古體、今體詩。 李商隱的詩律法精嚴,以善于對仗著稱。他除了擅長的七律七言外還有五律、五絕、五古、排律等詩。
無題詩是李商隱所獨創。或以“無題”名篇或借詩的首二字為題。內容或寫愛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別有所寄托。這類詩多用七律,想象豐富、形象生動、工于比興,善用象征和暗示手法形成綺麗精工、深情綿渺的獨特風格。 無題詩的創寫無疑是李商隱在唐代詩歌發展中最大的貢獻之一。無題詩擴大了抒情詩的領域,發展了抒情詩的技巧。除李商隱之外,歷代詩人中都有寫無題詩的作者。
正文
李商隱的詩具有寄托遙深、構思細密、意境含蓄、情韻優美、工于比興、巧于用典等特點,構成他特有的深細婉曲、典麗精工的藝術風格。本文擬就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詠史、無題詩多用寄托和比興
李商隱繼承并發展了古代詩歌比興寄托的藝術傳統。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是詠史、無題諸作及一部分詠物詩。在這類詩中,他把以此喻彼,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比興寄托手法從個別詩句擴展運用于全篇。
李商隱的詠史詩或通過描敘史事,暗寓歷史教訓。如《富平少侯》,“富平少侯”雖是個假托性的人物,但清代注家徐逢源根據唐敬宗少年繼位,好奢喜獵,宴游無度,和漢武帝每自稱富平侯家人之事,推斷此詩系借諷敬宗,其說頗為人所信?;蛲ㄟ^對歷史人事別出新意的議論以借端寄慨。
二、抒情詩含蓄婉曲
李商隱的詩歌中,最能代表他獨特的詩歌藝術風格的是以無題為中心的一系列抒情詩。李商隱詩歌的抒情,情調幽美,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別致力于婉曲見意,采取幽微隱約、迂回曲折的方式,常常一重情思套著一重情思,表現得幽深朦朧。前人論及義山詩時,曾有“不著議論”、“有案無斷”的概括。李商隱確實在詠史、元旦詩作中做到了形象與思想,鮮明的政治傾向與含蓄的藝術表現的統一。
總之,李商隱詩少直抒胸臆之作,多深情婉曲之篇。詠史、懷古詩雖揭露嘲諷尖銳辛辣、不留余地,但在藝術表現上卻很含蓄蘊藉,委婉不露。他的一些詠物贈別之作,也常能因含蓄和重婉曲而顯得情味雋永,耐人咀嚼。
三、懷古詩構思巧妙,多用典故
正因為義山潛氣內轉,少直抒胸臆,多婉曲之作,故其在詠史懷古時往往借助典故來表情達意。借典故反映現實,非義山新創,但因其對典故掌握頗多,在詩作中往往信手拈來,熟練運用,以致其詩歌凝練警策,在藝術上收到了獨特的效果。
李商隱用典無堆砌之嫌,而有天衣無縫之功效。他用典一般很嚴密工切,不僅典故本身經過精心選擇,而且在組織安排上很見苦心。高人一籌之處,往往靈活巧妙,且能翻新出奇;別出心裁之處,若自出機杼,常常能于“山重水復疑無路”之處,見“柳暗花明又一村”之驚喜。構思巧妙,著實令人嘆服。其用典之巧,可從以下幾點概括之:
(一)巧在潤物無聲 商隱詩的使事用典有 許多非常隱蔽,用如未用。讀者即使不知典故也不會造成閱讀障礙,而一旦知道典故出處,則有會心如悟之妙,對詩句的意蘊的理解敢就更加深刻。
(二)巧在推陳出新 義山對典故的運用往往有別出新意的發揮,在藝術上有出奇制勝的效果。如“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南朝》)?!靶戾朊鎶y”的故事,本來只反映帝妃的不和,缺乏社會意義,作者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巧妙地將“半面妝”與“分天下”聯系起來,對腐朽昏聵的封建統治者以辛辣的諷刺,不僅使事靈變,而且思想深刻。
李商隱詩歌的藝術魅力源自于他在詩歌創作中巧妙的構思。修辭手法的嫻熟運用,選材的精要,剪裁的靈巧,均見大家手筆。單就對比手法一項,則足以令后人摩玩不已。縱觀李商隱詩歌,我們會發現,他特別喜用“有”“無”二字進行詩中對比。通過“有”“無”的對比,達到一種無中生有,似有卻無的境界,營造出一種“無為有處有還無”的禪趣。
結論
總之,李商隱是個善于學習的詩人。屈原的比興寄托,李賀的奇詭想象,杜甫的沉郁頓挫,都對其有深刻影響。在繼承中創新,終使他成為唐代詩壇繼杜甫之后在七言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并以“混沌詩”的創作影響到后人朦朧詩的興盛,可謂承前啟后,光照古今。
參考文獻:
1、黃世中《論李商隱詩的隱秀特征》(《文學評議》2003年第5期第75頁)
2、王澤龍《中國現代詩歌與古代詩歌意象藝術略論》(《文學評論》2005年第3期第120頁)
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北石槽小學 ?0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