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清
摘 要:在我國整個教育階段中,幼兒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幼兒教育的開展是保證后期各大教育階段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這一時期的教學,對幼兒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行,幼兒教學也面臨著新的任務,立足課程本位,將游戲化精神滲透到幼兒教育過程中,是幼兒園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簡單來說就是將游戲與教育進行有效的融合,實際上這是一種理想的教學模式。主要圍繞立足課程本位體現幼兒教育的游戲化精神展開分析。
關鍵詞:課程本位;幼兒教育;游戲化精神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指的是將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以及要求等方面融于多樣化的游戲中。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實現教學與游戲的有機結合,在提高幼兒參與熱情、調動他們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其主體意識,在游戲中發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發展他們的綜合素養。不僅如此,游戲與多種教學活動的結合,還能夠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與有效性,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一、游戲教學及其精神的介紹
游戲教學,主要是在學習興趣以及效率的影響下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利用游戲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幼兒更好地投入學習,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融入課程教學知識,讓幼兒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教材中的內容,有效落實對幼兒的寓教于樂。在開展游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為幼兒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幼兒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開展知識學習,積極拓展自身的思維,并且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強化幼兒的自信心。游戲精神,主要是指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感受。它是一種不斷強化的精神認知。對幼兒而言,應用游戲教學的方式,能夠使其在游戲活動中開心學習的同時,自身思維和綜合素養也得到發展。
二、游戲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游戲教學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極為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地適應幼兒學習知識的特征。應用游戲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孩子分享、創新、競爭、合作的精神。然而,在目前的游戲教學中,教師應該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引起關注:(1)站在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說,游戲教學的方式不能在知識密集型課程中使用。這種理論性的課程必須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開展。(2)積極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總結。在游戲教學結束以后,教師不能忽視對過程的總結,要讓幼兒對游戲過程中的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其總結內容包含對于知識的收獲以及游戲的感受。幼兒在總結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對游戲中自己的表現進行思考,還能促進游戲教學效果的深化。
三、基于課程本位,幼兒游戲教學精神的體現措施
(一)巧妙設計游戲環節,引導幼兒全面發展
游戲化課程,不但能夠引導幼兒開展游戲活動,還要求教師綜合分析教學目標、幼兒能力、客觀條件、安全問題等各種影響因素。首先,應該較好地體現游戲活動的連續性。幼兒的學習需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活動有必要顯示動態特性,以保證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和四周的生活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通過不斷的探索和了解,構建對于事物的認識和了解。在幼兒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對幼兒具有引導性的知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來安排游戲活動,并利用游戲來幫助幼兒完成學習。通過有效的游戲方式能夠讓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其次,教師應該控制好游戲的執行難度。如果游戲的難度太大,會對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一定的影響,不能完全融入游戲環節中來。因此,游戲執行的難度應該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來進行設計,保證孩子在游戲活動中一直具有積極的心理狀態,并且能夠通過不斷的挑戰來完成游戲中的各項任務,在游戲過程中學習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感受。因此,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的時候,應該全面考慮,其中主要包括游戲時間、地點、內容等。
(二)加深家長對游戲實踐重要作用的了解
目前,還有大部分的家長并不贊同游戲化的教學模式,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只是在玩耍,不能讓幼兒學習更多知識,提高幼兒學習興趣。這種觀念為課程游戲化的推進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對幼兒課程游戲化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為了規避這一問題,在兒童進入幼兒園以后,教師應該為家長詳細介紹游戲教學的重要性,并且經過實踐來不斷證明,使得家長能夠對課程游戲化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和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及時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的表現,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引導孩子開展游戲活動,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改變家長傳統的教學觀念。同時,還能讓家長更多地了解教師的教育目標,積極配合教學活動的開展。
四、游戲化精神的具體應用策略
在實現課程游戲化,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幼兒參與游戲活動,還需要對其教學目標和幼兒具體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綜合考慮幼兒安全問題和各項客觀條件。在此過程中,首先需要確保游戲的連續性,通常情況下,幼兒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因此,教師在設置游戲時,需要確保其動態化,使幼兒在游戲中具有充足的時間,和其他人進行有效交流,確保幼兒在不斷深入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實現事物認知能力的合理構建。例如,在引導幼兒進行比較數字大小的相關內容教學,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大魚吃小魚的游戲,由幼兒自主選擇一個數字,將其貼在幼兒背后,最后由教師發布游戲口令,當教師提出大數字口令,幼兒則可以將身邊數字小于自己的同伴數字揭下來,當教師提出小數字口令時,幼兒則需要將周邊數字大于自己的數字揭下,這種游戲的合理應用,能夠確保幼兒積極參與,使其對數字大小具有更為深刻的認識,是幼兒對課堂學習具有更高的興趣,打破傳統教學的枯燥性。其次,教師在具體實施游戲時,還需要對其游戲難度進行科學控制,如果游戲難度過低,則會使幼兒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喪失積極性和自主性,進而無法保障幼兒全身心參與游戲活動。而如果游戲難度過高,則會對幼兒學習積極性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無法保障全體幼兒共同參與。基于此,在設計游戲挑戰難度時,教師需要對幼兒參與需求進行深入分析,確保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通過不斷挑戰和嘗試完成游戲,進而使其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在具體進行游戲設計,教師還需要對客觀條件進行深入分析,確保幼兒在游戲學習中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就。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從課程本位出發,將游戲化精神落實到幼兒課程教學中,能夠有效實現幼兒教學模式的優化,還可以有效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對強化幼兒教學效果以及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三明市梅列區實驗幼兒園貴溪洋第二分園 ?3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