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愈發激烈的人才競爭,加快了工商管理專業由應用型教學向實踐型教學轉變的速度,這便是產學研用被提出的背景。該專業輸送的人才應以復合人才為主,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與時俱進,為企業管理及經濟發展提供支持。由此可見,對工商管理而言,實踐教學是大勢所趨。要想使其優勢得到應有發揮,關鍵是引入產學研用這一全新教學模式,由學校聯合科研單位及相關企業共同開展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力可得到全方位的培養與強化。基于此,本文從工商管理教學應用、實踐教學要點與保障兩方面來探究產學研用模式與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校教學改革;產學研用;工商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C93-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6-0-02
在強調對復合人才進行大力培養的當今社會,各大高校均已對更新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有所了解。作為社會進步重要動力的工商管理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自然與以往不同,這也對相關專業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實證明,只有將產學研用作為落腳點,對教學理念及體系加以完善,才能使學生具備成長為社會所需人才的條件,進而確保自身價值得到實現。
一、產學研用介紹
產學研用是指以開展綜合研究為前提,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主動性還有積極性。隨后,利用學生得出的經驗對實踐成果進行檢驗,立足實踐需求為研究工作指明方向,良性循環隨之形成。該循環的作用,除了優化學習效果和促進學生發展外,還包括引導學生朝著企業及社會期待的方向前進。
對工商管理專業而言,基于產學研用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關鍵點有四方面。一是確保高校固有專業優勢可得到最大程度發揮,通過與大型企業達成合作的方式,使學生擁有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二是通過校企協調配合的方式,為科研事業發展助力。三是高校職責除了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還包括向社會推廣研究成果,確保新興產業對發展趨勢有更為清晰的認知。四是高校應全方位體現自身學科實力,通過創造科研途徑的方式,在確保企業需求得到應有滿足的基礎上,使自身獲得前進所需的推動力[1]。
二、工商管理教學應用
(一)科學定位
雖然近幾年各大高校紛紛將探索實踐教學的工作提上日程,卻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這是由長久以來稍顯片面的教學理念所決定的。基于此,工商管理教師應明確一點,對人才進行高效培養的前提是做到科學定位。簡單地說,就是將教學重心逐漸向校外培訓傾斜,立足企業需求與行業發展,有針對性地整合產學研用要素,為人才培養助力。對工商管理專業而言,產學研用往往被視為一種表現形式,用來對培養平臺進行構建,這點應當引起重視。
(二)確定方案
在產學研用視域下,高校擁有了更加系統且可靠的方案,隨著培養方案可行性的提升,學生、校企乃至整個社會,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較為積極的影響。現將方案確定流程劃分如下:第一步,立足實際情況確定培養計劃;第二步,調整現有教學大綱,使其更符合校企需求;第三步,對教學體系加以完善[2]。若社會需求發生變化,教師應參考成熟經驗與教訓,在提煉核心課程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實踐設計的方式,確保培養方案可由學業規劃得到直接體現。
(三)理論結合實踐
第一,產學結合。隨著雙師隊伍得到推廣,產學結合成為大勢所趨。對校企雙方而言,產學結合不僅是保證合作效果的關鍵,還是加快合作發展的前提。該模式強調由校外導師為學生實踐調研提供指導,而校內教師的職責主要是組織學生前往合作企業進行實習。事實證明,這樣做可使企業人員稀缺及流動速度緩慢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打造企業品牌的前提下,為其形象優化助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抓住這一機會,通過更新并完善知識體系的方式,為高效開展日常工作做鋪墊。另外,在分配實習任務的過程中,理論結合實踐可以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同樣不容忽視。
第二,學研結合。在國企基本完成改革的當下,產業背景較之前更加完善,這也為電子商務提供了誕生的條件與發展的空間。現階段,電子商務全覆蓋目標初步實現,多數人均將移動支付作為首選支付方式。無論對企業還是用人單位而言,上述變化所帶來影響均有目共睹,要想實現持續發展,關鍵要對現有內部管理體系加以完善,通過全方位提升自身經濟效益的方式,為行業乃至社會的進步助力[3]。而在長期培養管理人才的過程中,各大高校均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資源,這也對業務模塊與流程科學分析有重要意義。基于此,雙方可借助學術競賽或其他活動,使企業需求和教學達到平衡。對師生而言,這樣做有利于自身對相關知識進行靈活應用。與此同時,企業也能夠獲得日常運行所需資金和理論支持,達成雙贏。
第三,學用結合。該模式強調以行業發展提出得需求為依據,通過深入開采內在素養的方式,解決教育結果流于表面的問題,促使學生朝著應用人才、實踐人才的方向前進。隨著學生素養與技能逐漸向崗位需求靠攏,招生數量逐年增加,人才匱乏的情況自然會得到緩解。另外,該模式的優勢還體現在對專業教學缺乏實踐性加以彌補的基礎上,強化教學針對性和目的,確保在推動教學方面,企業價值可得到最大程度發揮。例如,筆者所在學校便引入了訂單教學模式,力求使教學與實踐應用充分結合。并通過定期組織實踐活動的方式,在確保培養目標符合用人需求的前提下,為企業提供深入了解學生質量的途徑,為其日后開展人才儲備等工作提供便利。
三、實踐教學要點與保障
(一)重視過程監管
校企教學能否發揮出應有作用,主要取決于管理體制是否科學。校企結合教師使用的管理體制,特點可被歸納如下。首先,指導委員會成員以教師和企業員工為主,出于使委員會更具專業性的考慮,高校可選擇聘請社會專家,在為教學方式提供指導的基礎上,確保教學安全更具合理性。其次,校企雙方應搭建溝通橋梁,通過協調溝通的方式,確保監管體系與產學研用特點相符。要想實現該目標,關鍵是對審批教學方案的相關工作引起重視,基于企業的意見與要求,在制定教學方案的基礎上,對教學所用教材進行編寫。事實證明,此舉可使教學方案更具穩定性及合理性,應當引起重視。再次,將實踐教學納入管理范疇并建設管理制度。研究表明,在實踐教學管理方面,各大高校應更多關注基地建設、成果考核與教師指導,不斷完善相關制度,保證教學全過程處于管控狀態。這樣做可使教學體系得到落實,即使有突發情況出現,專業人員也能夠及時應對,確保實踐教學擁有符合預期的良好環境。最后,對實踐教學進行科學且系統的評價。在建設評價體系時,有關人員應對三方面內容引起重視。一是教師評價,二是實習效果評價,三是實踐督導評價。其中,教師評價以現行管理制度為依托,以相關評價標準為參考,通過將評價結果與薪資掛鉤的方式,對教師積極性進行激發;評價學習效果的依據,通常為考勤、論文答辯與日常成績;關于實踐督導評價,只有與實踐教學充分結合,其價值才能得到應有實現。
(二)完善相關機制
立足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教學相關機制,對產學研用的落實與作用發揮有重要作用。對高校教師而言,在日常教學環節中,通常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通過提升綜合素養的方式,保證學生有可供模仿與學習的榜樣;二是加大科研力度,為科研實效性的增強助力。此外,各大高校應對培養人才的工作引起重視,酌情加大資金與政策支持力度,在對長效機制進行建立的前提下,與科研單位及企業達成長期合作關系。通過源源不斷輸送優質人才的方式,確保自身信譽度得到顯著提升[4]。
(三)大力建設教師隊伍
在學生成長道路上,教師發揮著無法被替代的作用,可以說,由教師提供引導,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出現走彎路的情況。本文所討論產學研用是近年興起的一種教學模式,特點是對教師質量相較其他模式有更為嚴格的要求,工商管理專業尤為明顯。就是要想扮演好引導者的教師,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還要有長期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勝任對復合人才進行培養的工作。要想達成該目標,以下內容應當引起重視:其一,各大高校應對師德教育相關工作引起重視,通過定期組織培訓的方式,使教師明確育人為先;其二,強化教師觀念和技能,幫助其了解開展實踐教學的必要性,通過加大技術研究力度的方式,為企業攻克難題助力;其三,教師應樹立起對自身能力進行不斷提升的意識,在夯實理論技術的前提下,前往合作企業積累實踐經驗,真正做到理論結合實踐;其四,高校應對主動進修的教師持鼓勵態度,必要時可提供資金支持,通過建立科研、教學獎勵金的方式,為教師解決后顧之憂。如果條件允許,高校還可為核心教師、骨干教師和有發展潛力的教師提供出國學習或與國外教師交流的機會,這對教師能力的優化同樣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曹亮明.“產學研用”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13):193-194.
[2]唐敏,朱靜.大數據導向下的工商管理專業群教育創新與過程重構綜合改革與實踐——以重慶工商大學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9(28):158-159.
[3]房昌盛.探究“產學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智庫時代,2019(20):187-188.
[4]周艷華,陸煜穎,羅永全.高校“產學研用”模式下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模式探索——以工商管理學院助殘幫扶項目為例[J].知識經濟,2019(7):173-174.
(責任編輯:張詠梅)
收稿日期:2021-2-23 修改日期:2021-04-08
作者簡介:黃尹琳(1988—),女,廣西梧州人,中級經濟師,本科,主要從事工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