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歌唱教學是音樂課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能夠在歌唱教學中培養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參與演唱的積極性,樹立學生演唱歌曲的自信心,在歌唱中感受并且享受音樂給自身帶來的豐富情感,在表演唱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魅力,有助于激發學生歌唱興趣并加以培養。
關鍵詞 ?興趣培養 歌唱訓練 歌唱實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歌唱興趣應該成為學生聲樂學習的重要動力。教師對學生歌唱興趣的引導和培養,也是在培養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保持強烈興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歌唱技巧,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全面的發展。筆者通過歌唱訓練、因材施教、給予實踐平臺三個方面對歌唱興趣的培養進行了思考。
一、有效的歌唱訓練
在教學內容方面,要想保持好的聲音狀態就必須建立完善一套有效的歌唱訓練。
(一)呼吸訓練
呼吸訓練是練聲演唱的重要前提。許多教師在給學生練聲的過程中容易忽視呼吸練習,導致歌唱時氣息不穩,出現低音氣虛、高音破音等狀況。比較常見的訓練方法有:深吸一口氣,發“si”音慢慢吐氣,由四拍一換氣逐漸增加到八拍一換氣。還可以用模擬吹蠟燭的方法,深吸一口氣,瞬間、迅速地向前吹氣,引導學生體會橫膈膜的瞬間力量。
(二)共鳴訓練
在呼吸訓練的基礎上,體會共鳴腔體,充分利用共鳴器官,學會共鳴發聲。聲樂也如同樂器一般,需要有共鳴腔的支撐才能發揮其最大音量,并且在共鳴腔的推動下產生泛音,并且能通過對共鳴腔的訓練,使嗓音音色更加豐富多變,色彩更加鮮明,從而能使演唱者駕馭各種各樣風格的歌曲。
(三)聲區訓練
在練聲或演唱中,按照音高劃分有低聲區、中聲區、高聲區三個不同的聲區。學生在演唱時經常出現聲區斷層的情況。正確的聲音應該是三個聲區轉換流暢、自然。在低聲區練習時,往高位置的聲音上掛住,流暢地向中聲區過渡;在換聲區的演唱練習時,加強呼吸的支撐度,在原有的呼吸狀態上平穩地將呼吸往高聲區推上去;在高聲區練習時,更要保持胸腔的放松,加強氣息往下走的拉力。不同聲區共鳴腔體的協調統一才能更好地演唱歌曲。
二、因材施教
(一)學生的心理特征
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時,在心理方面還存在盲目性,對自我水平對認知過高,對自身條件和學習能力都過于盲目自信。甚至有部分學生是在高三年級為考大學而學習的聲樂,他們自身基礎不扎實,對聲樂的理解也不夠深刻,許多為考大學而學習聲樂的學生對聲樂的學習興趣不強,甚至不熱愛自己的專業。針對不同心理狀態的學生,應該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歌唱興趣。
(二)練聲曲選擇
在選擇練聲曲的時候,根據學生的聲部以及歌唱習慣和性格方面進行選擇。對于聲部上,男中音、男低音以及女中音在練聲區聲區的選擇上不宜過高,在中音聲區練習即可;而對于女高音和男高音,在聲區上可以往高聲區訓練,但也需注意中音聲區的練習。對于歌唱習慣和性格不同的學生,例如咬字吐字慢的學生,選用(5555 5 | 3333 3 | 1111 1 ||)的旋律,每個音唱一個母音,快速唱“la、le、li、lo、lu”五個母音,訓練其快速咬字吐字和換氣;對于節奏不穩定、搶拍的學生,選用(53 42 | 31 27 | 1—||)的旋律,每一拍唱一個母音,依次唱完“la、le、li、lo、lu”五個母音,訓練學生均勻慢速咬字吐字,同時也能鍛煉到其氣息的長度和拉力。
(三)歌曲作品的選擇
在歌曲的選擇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難度系數小的小作品開始訓練,將呼吸、共鳴的練習帶入歌曲演唱。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以及技術掌握程度,選擇適合自身的作品,盡量避免學生由于無法駕馭歌曲而對聲樂產生挫敗心理的情況。在基礎較扎實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學生的嗓音特點選擇民族風格或是美聲風格的作品。另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選擇作品。對于性子較急,容易控制不住歌唱速度的學生,可以給其選擇較舒緩的作品,例如《賽吾里麥》、《長相知》等節奏較緩的作品;對于性格較沉穩,容易在歌唱時拖延節奏的學生,初期應該盡量避免節奏舒緩的作品,選擇節奏活潑歡快的作品來調動、積極其歌唱情緒,如《瑪依拉》、《荷花夢》等。選用合適的作品,鞏固學生的演唱技能。
三、增加歌唱實踐平臺
在學生能夠較熟練掌握作品后,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平臺,例如教學班音樂會、舞臺實踐、觀摩音樂會等,讓學生在自我實踐演唱時,既展示自身優秀的學習成果,又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在觀摩其他學生或者教師演唱時,能夠取長補短,借鑒學習他人優秀的舞臺演唱力以及表現力。實踐能夠更好地去幫助學生增加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鍛煉的膽量,讓他們敢于展示舞臺展示、表現自己,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
四、總結
總的來說,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對學生歌唱興趣的培養。在歌唱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提高學生的歌唱技巧,也要關注學生是否有歌唱的興趣,每個學生歌唱時都應該注重歌唱興趣和歌唱技術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肖黎聲主編.聲樂·理論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湯雪耕編著.怎樣練習歌唱[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劉羅超 ,女,出生年月:1998年6月1日,漢族,籍貫:江西贛州。
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成都。
郵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成龍大道1819號四川師范大學成龍校區9棟,收件人: 劉羅超 ?電話:15270701998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