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中國建筑在各時期、各地區均注重建筑單體的水平向庭院組合與延展,并成為中國傳統建筑的重要特征,庭院建筑可以延展空間、聯系自然、陶冶精神。本文主要闡述了庭院空間在現代住宅中應用的意義,以及建筑結構特色在住宅庭院中的運用體現,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結構特色;住宅庭院;
0引言
我國對于庭院空間的研究較早,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也比較完善,設計到的專業知識面比較廣泛。我國最早對園林藝術理論編寫的著作是《園治》,其中講述了其傳統園林的構建原理和營造景觀意境的手法,分析了園林建筑不同的類別與其各自構建做法。在庭院空間形態與尺度方面,王曉飛[1]等以現代空間構建理論體系和建筑構圖為基礎,對中國古典園林進行深入解讀,并提出空間的封閉與開敞程度、尺度大小、不同形態對比三者之間對空間的影響關系,強調了其影響關系帶給人的不同空間感受。在空間設計研究方面,郭婷婷[2]在其研究中通過理論結合實際案例對構建庭院空間的手法進行分析,她認為,庭院空間設計可以分為四種手法,每一種手法分別代表了空間所表現出的作用,分別是核心、圍合、同步和抽空,分別對應著建筑圍繞庭院為中心的布置;庭院作為補充圍繞著建筑空間整體;庭院是抽取部分建筑空間對整體建筑空間的點綴。對現代住宅庭院空間構建有一定的引導性作用,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也逐漸將住宅建筑的形式變為以功能性為主的功能性空間,庭院空間也不受例外。
1庭院空間在現代住宅中應用的意義
1.1延展空間
傳統住宅建筑以“內外分割”的建筑形式為主,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功能形式獨立存在,人們更多的是關注于住宅自身的功能性與領域感。建筑自身與外部空間聯系相對獨立,外部綠化空間對室內影響較小。伴隨著現代人生活習慣與精神追求的轉變,人們對外部的自然空間更為向往,突破室內外空間界限,延伸內部空間至室外環境,對外部空間進行了更多明確的劃分,且內外部交互界限逐漸減弱,外部空間的拓展是居住者對戶外生活向往的態度改變。
庭院空間作為現代住宅空間由內部延伸到外部的延展空間,通過對室內外空間界面的弱化賦予建筑獨有的特性,最大限度的突破傳統住宅空間形式單一古板的空間形態。此外,庭院空間的出現也擺脫了住宅本身二維平面空間的束縛,突破了水平界面的限定,向著垂直方向進行延伸,在擴展了空間的同時更進一步的加強了多個空間之間的密切聯系,為現代住宅形態的設計爭取最大的自由度。
1.2聯系自然
庭院的生態作用是住宅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庭院空間是住宅保持與自然環境充分交流與聯系的空間,在庭院空間中人為的植入自然景物等要素,并通過對空間的設計將自然光線巧妙的引入其中,模擬自然界狀態,綜合植物、光線、空氣、水等形成庭院自然微生態。庭院空間不僅營造了自然生態提供給居住者優質的休閑生活場所,而且自然微生態的構建對調節住宅內部空間通風、環境濕度、采光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庭院空間為住宅內部空間的采光也創造了更多變得條件。在夏季陽光直射時間長,長時間的照射會使得屋內氣溫劇增,庭院中植被樹木的種植會改善室內直接光照面積,吸收遮擋直射能量,達到減少室內溫度過高的作用。在冬季光照時間短,光照能量不足易陰冷,庭院中植物落葉對陽光輻射的吸收量增加,林下空間將吸收到更多的日照能量,利于場地的保暖,同時利用漫反射原理增加室內光照亮度,營造舒適溫暖的冬季人居休息空間。
庭院,既是住宅空間的一部分,又是人居與自然的交互紐帶,春夏繁盛,秋冬碩果,四季交替,變換的不僅僅是自然生態的狀態,更是每一個季節帶給居住者不同的居住體驗,這種與自然交互的方式不單單是視覺上的驚艷,更是內心情感的交融與居住者自身性情的抒發與共鳴。
1.3陶冶精神
住宅與人居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其作為一個載體,承載著人居生活的行為、思想與文化,也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意識形態與審美取向的表現。在現代住宅中單一的居住功能需求固然重要,但伴隨著居住者自身生活品味的不斷提高與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住宅的趨勢也從過分理性的功能強調轉變為人文精神的感性理解,從盲目跟從各種所謂的裝飾風格,逐漸轉變到對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與個性化內心獨白的展現,當下住宅更多的是展現了房主人自身對待生活的態度、自身文化精神展現與個人審美趨向的表達。
庭院空間主作為供居住者休閑娛樂,陶冶情操的空間性質,其中包含的精神文化內涵也頗為豐富。中國傳統居住文化講究 “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古人認為人本身不能脫離自然而單獨存在,自然是人類生存與棲息的基礎環境,正因這樣的觀念人們將賴以居住的生活環境同樣賦予了這樣的哲學意義。
2建筑結構特色在當代住宅庭院中的體現
2.1材料的選擇
(1)木材:在欄桿扶手、木質鋪地以及木籬笆院墻上合理運用木材可以產生豐富的立面效果。
(2)石材:人工石材最常用的是水磨石,多用作室內外的裝飾材料如水磨石地面等。
(3)磚:磚具有造價低、施工簡單等優點,是建筑引用最廣泛的建筑材料,是最傳統的砌體材料。早期磚主要為黏土燒結的紅磚,但由于黏土磚的過量適用會浪費寶貴的耕地資源。即使其具有生產成本較低,砌筑方便等優點國家已經明確禁止在建設中大量使用。鼓勵采用采用礦石為主要制作材料的琉璃瓦和各類免燒空心砌塊磚來建造。
2.2住宅庭院的色彩參考
風貌是某個區域內整體的風格,經過實踐發展的長期積淀,在自然歷史環境和技術經濟環境的作用下形成的區別與其他地區的特有風貌。其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中建筑色彩是其最為直觀的表達,在住宅中也起著重要的區分暗示作用。在現代當代的住宅中,色彩豐富,建筑用色明度較原來高。
2.3住宅的風貌符號
典型的傳統建筑元素經過時間的洗禮,材料以及施工工藝的更新,發展成為建筑的代表性風貌符號。這些風貌符號的普及運用既是對傳統住宅建筑風貌的復興,又能較好的提升地區住宅整體的形象,改變現有雜糅混亂的立面特征。
(1)山墻:傳統民居多為硬山,應遵循當地做法和樣。
(2)院墻:磚砌院墻宜采用花磚砌筑形成肌理;石砌墻體較厚,墻體砌筑需穩固保證安全使用;木質欄桿造型多樣,應考慮材料耐腐性,可以考慮以竹代木。
(3)門:傳統建筑中門的樣式規格不同,多為磚砌或石砌。應保存修復。新建建筑可以參照當地傳統樣式提煉創新并適當簡化以降低造價和施工難度。
(4)欄桿陽臺:木欄桿樣式可自由選擇,選擇時主要關注強度和耐久性;欄桿砌筑樣式可建議采用花磚砌法來砌筑;金屬欄桿樣式較為現代,宜與周邊建筑環境相融合;陽臺方便農民的實際生活需求,封閉式和開放式皆可。
3總結
通過對住宅院落空間,內部功能空間,形象風貌等方面進行宜居化設計,從而使住宅更加順應現代的生產生活的方式,提高住宅居住的舒適度,提升住宅的整體形象風貌,并在宜居化的設計理念的指導下設計出具有地域特色、符合時代特征的住宅方案,促進住宅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飛,溫雯.古希臘、古羅馬的庭院式住宅與中國北京四合院的比較[J].住宅與房地產,2020(30):226+229.
[2]郭婷婷.我國傳統園林設計對現代住宅庭院景觀設計的啟示[J].建筑科學,2020,36(09):211-212.
[3]陶艷麗.住宅庭院景觀設計——以倚能·城市之光商住小區為例[J].居業,2020(04):44+46.
[4]溫世良.疊合住宅的空中庭院表現與應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10):22-23.
[5]朱世強,宋嶺.基于AHP的豫中鄉土庭院式住宅特點分析評價[J].河南科技,2019(26):84-86.
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