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陸贄駢文歷來享譽甚高,其駢文句式多變,從三字單句相對至四六隔句相對,極盡繁復變化之致,其駢偶句屬對工切,在節奏點上講究平仄的協調。陸贄駢文中隸事用典亦有獨特的藝術特征,或引前代典章制度,或直接引述前代成句,或引前人成句而又稍改易一二字,或純然出以剪裁熔鑄,賦舊典以新意。又有不借隸事而純然以本色之語相對者,同時總體上又能不為對偶、隸事等駢文的形式要求所拘,而以駢散相間之體出之,恰恰是在這兩點上,陸贄駢文深遠地影響了宋人四六文。
【關鍵詞】 陸贄;駢文;句式;隸事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7-0032-02
基金項目:本文系伊犁師范大學一般項目《“錦水春風公占卻”——杜甫草堂詩新論》(項目編號:2020YSYB021)階段性成果。
陸贄(754—805),字敬輿,唐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人,生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大歷六年舉進士,大歷七年登博學宏詞科。貞元八年,年三十九,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貞元十一年,陸贄因裴延齡事觸怒唐德宗,被貶為忠州別駕,直至貞元二十一年卒于忠州,年五十二。卒后,贈兵部尚書,謚曰“宣”,故后世多以“陸宣公”稱之。陸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歷來享譽甚高的駢文大家,有《翰苑集》行世。陸贄駢文歷來為人所重,享譽甚久。歷代論及陸贄駢體文者,多著眼于其文中所體現出的政治思想和經濟彌綸的才術,以及陸贄所為赦制取得的感動人心的效果。而對其藝術形式的研究相對較少,《四庫提要》所謂“經世有用之言,悉具是書,其所以為贄重者,固不必在雕章繪句之末矣” ①(此所謂“雕章繪句之末”系指陸贄已佚別集,試帖詩三首,逸句一則,賦七篇,然其所重者在“經世有用之言”則明矣),亦可說明這一點。20世紀駢文研究中,陸贄亦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劉麟生,姜書閣等研究者在各自的駢文研究著作中對陸贄均有提及,但未嘗充分展開對其藝術形式的研究。當代王素先生以民國董士恩整理的陸贄文集為底本,參以多種版本,校勘甚精,其于陸贄文集整理之功甚著。王素先生又另有《陸贄評傳》一書,于陸贄生平遭際及政治思想等論述甚詳。后來研究者多從應用公文的角度出發來論述陸贄制誥及奏草,兼及之于后代作者的影響。故而本文嘗試由此出發,來考察陸贄駢文在句式以及修辭等方面的特點。
陸贄駢文中,句式多是駢散相間,駢句多于散句,散句的運用使得陸贄文章流轉自如,無通常駢體蕪累堆砌之病。至如其文中駢偶成句者,則從三字相對,四字相對始,而或有極長者相對,例如:
三字相對者:“謝天譴,致人和”(《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詔》)②“好勝人,恥聞過,騁辯給,玄聰明,厲威嚴,恣強愎”(《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③
四字而當句對者:“比義齊列,同寅協恭”(《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諭朱滔詔》) ④,其中“比義”與本句“齊列”相對,“同寅”與當句“協恭”相對,而合起來看,則又上下句相對,且節奏點上的平仄均相協極為工切。
四字單句上下相對者,此為駢體文中常見句式,陸文如:“轉死溝壑,離去鄉閭”“征師四方,轉餉千里”“祀奠乏主,室家靡依”(《奉天改元大赦制》) ⑤;“萬品失序,九廟震驚”(《奉天改元大赦制》) ⑥;如此之類,不勝枚舉。總體來看,四字句表達簡潔有力,節奏較快。
五字單句上下相對者:如“徙有以均無,因豐而補敗”(《賑恤諸道將吏百姓等詔》)。⑦
六字單句上下相對者:如“致俗化于和平,拯生靈于涂炭”(《奉天改元大赦制》) ⑧;“旋乖恤下之方,重致喪身之禍”(《重原宥淮西將士詔》) ⑨以上所舉幾例,其平仄不盡相對。
七字單句上下相對者:“方悟禱祀殊救患之術,言詞非謝譴之誠”(《蝗蟲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 ⑩;“弛征則軍莫之贍,厚斂則人何以堪”(《優恤畿內百姓并除十縣令詔》) ?;“調陰陽以成歲功,贊化育而熙帝載”(《蕭復劉從一姜公輔平章事制》) ?;“體賢人可大之規,用君子時中之道”(《劉滋崔造齊映平章事制》)。?
四四隔句相對者:“朝夕翹想,庶聞嘉謀;夢寐勞懷,思得賢士”(《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 ?“鰥寡孤獨,咸得其所;鳥獸魚鱉,亦罔不寧”(《賜將士名奉天定難功臣詔》)。?
四六隔句相對者:四六隔句相對為駢體文中常見,陸贄文中亦多有,今舉一例:“不念率德,誠莫追于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復于將來”(《奉天改元大赦制》) ?,此句節奏點上平仄均相對。
六四隔句相對者:此種句式亦為陸贄文中常見,如:“《書》敘明目達聰,垂拱而理;《詩》稱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
隔句相對者,上下二句文意多為并列,而上句或下句中前后兩句在文意上多為承接關系,如“朝夕翹想”的正是“聞嘉謀”,“夢寐勞懷”的也恰是“得賢士”。《宋四六》中所謂“上四字以喚下六字也” ?說的也正是這個意思。
可以看出,陸贄文中駢偶句大多屬于外在形制與內在表達的意義均為“駢儷”者,所謂內在表達意義上的“駢儷”,亦即單句或隔句相對的兩句在意義上或是相反,或是屬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其表達長處在于反復論說,較之散句,除了形式上的駢偶之外,在意義的表達上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強化。而散句之長則在文氣的貫通,以免駢偶句冗沓滯澀之病。值得注意的是,陸贄文中有形駢而意散者,茲舉例如下:“雖無交切之虞,須建久安之策”(《令諸道募靈武鎮守人詔》) ?;“小信未孚,眾心遂阻”(《收復京師遣使宣慰將吏百姓詔》) ?;“睹遷居于遐阻,知致君之艱難”(《改梁州為興元府升洋州為望州詔》)。?以上三句均屬形駢而意散者:即其相對的單句在文意上并非是并列關系,而是因果或承接關系,若單獨拆開來看,均無法表達完整的意義,須合在一起方能表達完整的文意,形式上較散句更有美感。通過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陸贄文中屬于駢偶范疇的句式繁復多變,小至三字單句相對,多至隔兩句相對者均有,同時又能以駢偶的形制來承載實則是散句所表達的文意,故而其為文無通常駢體文冗沓滯澀之累,而能流轉自如。況且,從嚴格意義上講,陸贄的大多數文章并非嚴格符合以徐陵,庾信駢體文為代表的駢文規范,其中散句十分常見。《四庫提要》所謂“《新唐書》例不錄排偶之作,獨取贄文十余篇,以為后世法” ?,除了陸贄文中所體現的政治思想和經世濟民的才術之外,其文駢散交映,而非單一的“排偶之作”,亦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陸贄文章在句式運用上不拘一格,有非常突出的藝術特點,例如在享譽甚高的《論裴延齡奸蠹書》中有這樣一段:“(裴延齡者)其性邪,其行險,其口利,其志兇,其矯妄不疑,其敗亂無恥,以聚斂為長策,詭妄為嘉謀,以掊克斂怨為匪躬,以靖譖服讒為盡節,總典籍之所惡以為智術,冒圣賢之所戒以為行能,可謂堯代之共工,魯邦之少卯。” ?由三字句至五字至六字、八字、十字,隨著語句逐漸加長,其行文氣勢也隨之轉盛,斥責之意,憤激之情,溢于言表。結以“堯代之共工,魯邦之少卯”,流轉無礙,極具氣勢。于此可見陸贄駢體文在句式運用方面的藝術特征。又如“惟陛下勤思焉,熟計焉,舍己以從眾焉,違欲而遵道焉,遠僉佞而親忠直焉,推至誠而去逆詐焉,杜讒沮之路,廣諫諍之門焉,掃求利之法,務息人之術焉,錄片善片能以盡群才焉,忘小瑕小怨俾無棄物焉”(《論敘遷幸之由狀》)。?此段亦是層層遞進,語勢逐漸加強,多為單句上下相對,中又雜以隔句對(“杜讒沮之路……務息人之術焉”)使得句式安排搖曳多姿。又,語氣詞“焉”的使用使得表達婉轉懇切,起到了很好的勸諫作用,可見其內心之懇迫,真所謂“不勝區區憂國奉君之至”(同上文) ?。又如“朕以寡德,君臨兆人,憂四鄙之不寧,懼一物之失所,降心以懷戎狄,期息征徭;極慮以綏烝黎,冀遂安輯,今諸夏岳牧,咸能撫對,九姓可汗,薦克敦好,寰瀛之內,其謂小康”(《令諸道專募靈武鎮守人詔》)。?由于制誥是代天子為言,均以天子口吻出之,因此,既要傳達出憂民之勤,又不能失君王之體。從句式上看是由四字單句相對漸至六字單句相對,又至六四隔句相對,隨著字數逐漸增多,語勢也漸趨舒緩(六字句相視四字句而言,中多虛字,故其節奏較四字句亦為舒緩),很好的傳達出了德宗的憂民之懷。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陸贄撰,王素點校:《陸贄集》,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840頁,第132頁,第396頁,第144頁,第2頁,第4頁,第107頁,第2頁,第105頁,第87頁,第111頁,第213頁,第226頁,第80頁,第123頁,第2頁,第80頁,第103頁,第135頁,第127頁,第839頁,第669頁,第362頁,第363頁,第162頁。
?王銍撰:《宋四六》,見王水照編《歷代文話》第一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頁。
參考文獻:
[1]劉勰.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2]陸贄.陸贄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孫梅.四六叢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4]劉麟生.中國駢文史[M].上海:上海書店,1987.
[5]姜書閣.駢文史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6]王素.陸贄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7]王水照.歷代文話[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劉曉旭,男,伊犁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中文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