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福

摘 要:高中物理的習題解答中,受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的程度影響,在學生的表達以及思維方式上都會出現相應的不規范現象,這種現象下,學生就會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相應的畏懼心理.基于此,高中物理的習題解答中,教師需充分關注學生解答中的規范性,從而使教師實現高效解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答;規范性;提高;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15-0056-02
高中物理的教學中,許多物理現象都屬于學生日常無法接觸到的現象,這就導致學生只能對相關物理問題進行抽象思考,如一個物體實施勻速直線的運動,通過一段時間之后,一個物體實施勻加速的直線運動,才可以追上前個物體,對兩個物體在相遇的時候,應用的時間和距離的關系是什么.該問題通常需對兩個物體的具體運動過程實施分析,因此,學生不僅需對兩個物體實施分析,而且還需找到相應的物體參照物,以致于學生無法充分理解當中存在的關系.而對于高中物理而言,在具體學習時,通常具有較多的抽象思維,因此,想要使學生正確的解題,教師就需注重學生解題的思維規范性以及表達規范性,從而使學生實現高效解題.
一、學生解答中存在的不規范現象的原因
想要使學生形成規范化的物理解答習慣,教師就需從根本上對學生解答物理試題的問題進行了解,并通過實際問題實際分析的原則,找到具體的解答方案.目前,學生在物理解答中不規范現象造成的原因具體表現為:
第一,思想上對規范解答缺乏重視.學生是在初中階段才接觸到物理學科,但是,數學學科則是學生從小就會接觸到的一門學科,因為物理學科和數學學科具有較多的相似點,且高中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力相對較強,因此,在物理試題解答中,通常會選擇數學解答的方式.但物理的試題具體解答中,通常需寫出相應的主干方程、文字說明,其中,主干方程通常包含了運算公式、物理規律、幾何關系、數學三角函數等,但是,大部分高中生都認為具體解答方案太過于復雜,因此,在實際解答規范的訓練時,就會出現越簡化越好,并單向認為,只有在高考當中規范解答就可以,而在日常的學習當中,卻沒有形成規范解答的良好習慣,并在考試時,忘記了規范解答,從而造成失分現象.
第二,初高中的教學模式及教材發生了變化.因為初中與高中的教材以及教學模式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且學生自身的適應力相對較差,導致學生無法適應高中階段的生活.初中階段的教材通常是讓學生依據已知的條件,寫出相應的結果、解答過程、單位,就完成了全部的解題步驟.但是,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卻不相同,首先,需對學生的具體狀況進行了解,并按照研究對象的具體應用實施分析,以構建出相應的物理模型以及物理過程分析,只要有一個環節都發生了錯誤,就會影響到最終的解答正確性.除此之外,物理解答中,還需注重文字說明的規范性,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當中,已經形成了相應的解答方式,基于此,在對學生的解答規范性進行培養的時候,需給予一定的適應期.同時,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師而言,其承受著升學率的壓力,再加上學習任務較為繁重,學習時間較為緊張,上課的節奏相對較快.這種狀況下,物理教師更加關注學生自身知識網絡構建以及學生的物理思維培養,而沒有充足的時間對學生的解答規范性進行訓練,這就導致學生在答題時缺乏規范性,從而造成分數丟失.
二、高中物理解答的規范性的提高策略
1.物理解答的思維規范性
高中物理的解題中,其規范性通常指在具體解題中,學生根據相應的標準以及要求實施分析、處理以及解答問題的全過程,整個過程都能呈現出學生實際解題中的表達順序以及思維邏輯的正確性.高中物理的解答思維規范性通常表現為以下幾種:
第一,思維邏輯的規范性.高中學生在解答物理試題中,通常會出現不知道從哪下手的狀況,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具體審題的時候,容易產生思維混亂,且沒有根據相應的思維規律規范性的分析物理試題,這就致使雖然物理試題似曾相識,但是卻不知道怎樣下手.因此,對該問進行解答的時候,需在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物理知識以及解題規律的基礎上,對學生具備的思維分析力進行培養.
第二,思維因果的規范性.世界的萬事萬物都存有相應的因果聯系,學生的思維過程也不能例外,初始條件明確為因,通過分析與思考獲得相應的結論為果,由此可知,思維運轉的過程通常就存有因果.高中物理的試題解答當中,題目中的初始條件是因,通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分析與思考,獲得相應的果,從而使學生有效了解與掌握內部的因果關系,并對學生的思維規范性實施培養.
第三,思維順序的規范性.人們對事務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腦海當中通常會進行自我規劃,并找出便捷且高效的處理事物的順序實施實踐.在思維中,部分思維被稱作有效思維,另個部分思維則被稱作為無效思維.物理試題的解答思維的規范性培養中,通常需教師進行正確引導,以促使學生通過快速、高效的整合,形成有效思維,同時,排除無效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在物理解答中,能夠依據正確的順序開展,從而實現物理試題高效解決的目標.
2.物理解答的表達規范性
表達規范性通常指學生對物理問題進行分析后,在物理試題的解答中,通過相應的規范性步驟,確保學生在物理試題的解答中,表述、格式、過程等的科學規范.
第一,解答的格式規范性.物理試題的解答中,其解答格式的規范性,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了解與掌握學生對于相關物理知識點的學習狀況,而且格式的規范性還對學生的解題正確性有著重要影響,并使學生在解題中,實現有跡可循,從而使教師在對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審核上,做到快捷方便.同時,物理試題解題格式的規范性,通常也是物理問題的表達規范性的基本要求.
第二,物理試題解答表述的規范性.高中物理的習題解答中,解答表述的規范性通常指對物理相關知識進行書面陳述.高中生在對相關物理試題進行解答中,規范的表述形式以及習慣,通常能夠使學生在面對相關問題的時候,能夠進行高效、正確、精煉、簡潔的表述.
第三,物理試題解答過程的規范性.解答過程的規范性屬于事物發展的一個階段組成,在事物的發展中,通常會根據相應的規律實施,因此,學生在對高中物理試題進行解答中,其解題過程的規范性通常指學生根據相應的標準,以相關的邏輯順序進行解題,并讓學生合理規范的分步解題,以促使學生在具體解題中,形成規范化思維習慣.
例如,如圖所示,AB兩個木桿的粗細相同,但長度不同,A木桿與B木桿相比更長,將兩個木桿置于同一水平面(可自由移動),二者保持4m距離,把AB兩個木桿定點通過5m長的細繩進行連接,將重量是12N的物體掛在上面,保持平衡狀態,此時,細繩張力大小是.
解析 第一,根據題意,可以明確該題的研究對象是木桿;第二,對木桿實施受力分析,由于木桿能夠移動,而同一條細繩上承受的張力都相同,因此,平衡之后,木桿的兩側繩子和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為相同.假設細繩和水平的夾角是α,那么,2Fsinα=mg,由題可知,物體重是12N,通過有關的幾何知識,可得:sinα=3/5,并計算出細繩張力大小是F=10N.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通常內容較多,且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定義與理論知識,通常具有明顯的綜合性與系統性.因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注重對學生具備的邏輯思維力進行培養,并對學生構建相關物理模型的良好習慣,并對學生的解題過程進行規范,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解題技巧.
參考文獻:
[1]楊勇.淺析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及規范性[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05):121.
[2]梁旭.高中物理教學規范及形成過程[J].浙江教學研究,2020(01):33-36.
[3]殷光領.關于高中物理思維和表達規范的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04(20):87-88.
[4]王寧鋒.高中物理教學中解題策略的訓練方法的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02):8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