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曦



摘 要:《基本初等函數》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二章的教學主題,這一章節內容在整個數學階段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高中生學習函數知識的基礎與主線.在《基本初等函數》的單元教學設計中,需要教師立足于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考慮到數學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學情、教材以及教學方式等因素,優化單元教學設計的方法,以此助力核心素養在數學單元教學中的落實.
關鍵詞: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15-0046-02
《基本初等函數》是函數的具體模型,通過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可以帶領高中生掌握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式,并利用函數的數學模式解決實際問題.高中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單元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并主張單元教學設計的要求與內容要做到全面、細致,能夠讓學生通過這一單元章節內容的學習,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數學思想與方法,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意義.因此,在《基本初等函數》的單元設計中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其中,在體驗與感悟中構建函數基本模型,從中發現數學思想,發現數學本質,總結與運用數學方法,以此提升高中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思維品質以及實踐能力,促進高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生成.
一、單元教學設計要素與一般流程
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從整體的角度對單元教學的六要素進行分析,那么單元教學的六要素是指哪些內容呢?實際上單元教學的要素主要是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學生情況、教材編排、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方法.《基本初等函數》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數學的本質、文化、思想及其所占據的地位與應發揮的作用;課程標準為指數函數、對數函數與冪函數的內容要求分析;學習情況是指高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以及情感變化等因素;教材編排是指教師要明確《基本初等函數》在必修一乃至整個高中數學教材中的地位;重點難點具有針對性,每一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各有不同,教師應立足于《基本初等函數》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設計教學方案;教學方法則是指為了完成單元教學目標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手段.
在確定單元設計要素之后,需要教師編排單元教學目標,最后設計單元教學的流程,可以將單元教學目標歸納為三個環節:編制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評價、反思與修改,其中編制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為單元教學設計的開發環節,評價、反思與修改是單元教學設計的修改與完善環節.
二、高中數學《基本初等函數》的單元教學設計優化方法
1.分析單元教學目標
《基本初等函數》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分為四點:
其一,通過對指數冪的學習,認識指數冪的含義與不同類型;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對應思想,分清指數與對數的差異與關系;熟悉指數冪與對數的運算性質,掌握運算規律,能夠運用換底公式將一般對數轉化為常用對數;
其二,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理解三種基本函數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其三,能夠借助工具畫出三種基本函數的圖像,掌握基本初等函數圖像的畫法,培養學生對函數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總結出三種基本函數的性質,并從中體會到數形結合思想;
其四,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掌握三種基本函數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建立函數模型,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從單元教學目標的制定中可以看出,教師應在《基本初等函數》的這一單元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結構的邏輯性、嚴謹性與相關性,體現出了以生為本的思想,可以使學生在問題探索中感受到數學,并在實踐運用中真正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2.科學安排單元教學內容與課時
從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中可以看出,“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分成了3個課時,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指數概念與運算規律,為學生在這一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在“小結”的課時安排上將其分成了2個課時,其中1個課時是對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梳理,另1個課時是從整體應用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總計基本初等函數的應用方法.
3.單元教學設計方法
以《基本初等函數》中的指數函數第2課時教學內容為例,注重培養學生對指數函數圖像與性質的了解程度,并對對數函數與冪函數的學習做好鋪墊.具體的設計流程為:
鞏固舊知:
(1)復習回顧.聯系“指數與指數冪運算”中學習的內容,說出指數函數的定義及其圖像的畫法.
(2)解決問題.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問題,如判斷下列哪個屬于指數函數:
①y=2·3x ②y=3x+1 ③y=3x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回憶,鞏固所學,并為本節課的主題引入做好了鋪墊,有助于學生利用已經積累的知識與經驗探索新知.借助問答的形式考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增加學生對指數函數定義的理解.
操作實踐:
(1)繪制圖像.組織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指數函數圖像的繪制中,并能夠利用描點法繪制出指定的圖像,如指數函數y=3x和y=(13)x的圖象.
(2)探究性質.教師用計算機軟件繪制出y=3x和y=(13)x的圖象,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觀察圖像,并找出其定義域、值域、單調性與特殊點.
(3)熟能生巧.依照上述中舉出的例子,你能找出指數函數y=5x和y=(15)x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與特殊點嗎?
(4)規律總結.組織交流,分析上述中的兩組指數函數的性質,思考它們之間的性質是否存在共同點?
學生動手畫圖像,可以更好地感受指數函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了集體的智慧,讓學生可以在互動交流中發現函數性質的共同點,為后續的教學做好鋪墊.
類比推廣:
同學們已經對上述中的兩組指數函數性質與共同點進行了分析,那么是不是所有指數函數都具備上述中我們發現的共同點呢?請同學們推理并驗證.
通過類比推理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數學方法從特殊到一般的發現過程,提高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解決問題:
1.請同學們比較下列數的大小.
(1)30.8,30.7 (2)0.75-0.1,0.750.1
2.求使不等式4x>32成立的x的集合.
通過當堂訓練,加深學生對此內容的理解程度,并鍛煉學生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總之,基于單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可以構建以主題為引領的數學課堂,加強各個數學課時、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學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彌補了傳統數學教學中的知識碎片化問題,有助于避免高中生數學知識的斷裂與遺忘,引領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與價值.對此,高中數學教師應根據單元教學的特點與目標,不斷地探尋單元教學設計的有效方法,以此促進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潘丙理.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從收斂走向發散[J].課程教育研究,2020(02):101-102.
[2]戴大成.基于單元教學設計的課時教學研究——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為例[J].華夏教師,2019(25):65-66.
[3]李梅,張博.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對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J].學周刊,2019(23):70-71.
[4]劉權華.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9(04):48-49.
[5]任念兵.高中數學中觀教學設計:現狀、問題與對策[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09):23-24.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