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釗文

摘要:目的:此文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運用臭氧射頻消融小針刀松解三聯療法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方法:本文篩選病例為我醫院接收的4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將所有患者以隨機分組對照方式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為23例,對照組給予臭氧聯合射頻消融治療,觀察組則添加小針刀松懈治療,將最終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治療后兩組指標對比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顯減輕,腰椎功能得到良好改善,最終患者生活活動能力得到良好恢復(P<0.05)。結論:通過運用三聯療法對腰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能夠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更好的恢復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臭氧;射頻消融;小針刀松解;價值分析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高發的骨科疾病,發病后會導致患者出現腰椎功能障礙,從而會降低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若病情未能得到及時控制,嚴重者甚至會喪失生活能力。為提升該病臨床治療效率,本文對其患者開展了臭氧射頻消融小針刀松解三聯療法治療,并將最終獲得的應用效果在下文中進行了闡述。
1臨床資料與治療方法
1.1一般資料
篩選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醫院接受治療的4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將其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各有23例,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3/10例,平均年齡(39.0±1.3)歲;對照組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齡均值為(39.5±1.5)歲,兩者基礎資料差異性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通過臭氧聯合射頻消融治療,1)臭氧:將臭氧10~15mL(60ug/mL)分別注入患者的突出間盤內,針對間盤脫出以及突出嚴重患者則將穿刺針置入突出髓核處,隨后將3~5mL臭氧注入,同時將10mL臭氧(35ug/mL)注入椎間外孔附近以及突出節段側隱窩。2)射頻消融治療:治療時患者采取仰臥位,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以及檢查結果確定穿刺入路位置,穿刺點行局麻,在患者的椎間盤處入路,其他節段采取側方三角入路,健側和患側分別穿刺1針,腰5和骶1病變患者給予1針小關節內側穿刺。穿刺結束后進行射頻電極,運用50Hz高頻電和2Hz低頻電對患者的運動和感覺反應進行測試。確定無誤后實施靶點處熱凝治療。分別采用60℃與70℃治療30秒,隨后采用80℃與90℃各治療60秒,共治療3個周期;3個周后可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整溫度,最高溫度為98℃,再次治療1~3個周期。觀察組則添加小針刀松懈術進行治療,通過小針刀松懈患者的小關節囊和橫突間肌,同時松懈橫突間韌帶、棘間以及黃韌帶,松懈完成后運用無菌敷料覆蓋創面,并告知患者治療后完全臥床休養。給予患者抗生素、甘露醇以及香丹靜脈滴注三天。術后4天給予患者進行理筋整復手法、超短生波照射及紅外線照射等治療。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腰椎疼痛程度使用視覺模擬(VAS)量表進行評定,總評分值為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腰椎功能采用Fugl-Meyer評分系統,總分10分,分數越高則腰椎功能恢復越好。組間患者治療前后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運用ADL量表評定,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指標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使用的統計軟件為SPSS20.0,兩組計量數據資料分別運用()、t進行描述檢驗,當兩者數據對比差異達到P<0.05則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評分各指標對比后差值顯示(P>0.05);通過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減輕,腰椎功能和生活活動能力均得到良好恢復,組間指標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骨科一種高發疾病,該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病變或外傷所致,進而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單側下肢或雙肢麻木等癥狀,因此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進一步提高該病臨床治療效果,本文對其患者采用了三聯療法,最終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三聯療法主要包括臭氧注射、射頻消融以及小針刀松懈術,首先通過對患者的腰椎間盤突出部位注射臭氧聯合射頻消融治療,能夠對患者髓核蛋白多糖結構進行破壞,進而導致髓核失水萎縮,最終能夠解除神經根受到髓核的壓迫,同時運用射頻消融能夠抑制突出椎間盤組織萎縮,并且能夠摧毀椎間盤神經受體,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時運用小針刀松解術能夠有效解除患者椎間盤病變部位組織粘連和攣縮現象,恢復患者腰椎間盤的血液循環以及腰椎動態平衡,并且能夠起到消炎的作用,減輕患者神經根的壓迫,緩解患者的腰椎疼痛癥狀。通過三種方法聯合治療,最終能夠使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良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2]。
由此可知,采用本文中的三聯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可盡早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使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良好恢復。
參考文獻:
[1]余躍.臭氧聯合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011):107-108.
[2]王紅祥,高建波.射頻消融術聯合小針刀治療椎間盤突出的臨床效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14):2030-2032.
【作者簡介】:陶釗龍,男,漢,四川,職稱:執業醫師,學歷:大專,主要研究方向:疼痛科疾病
(昭通李景鏵疼痛病醫院 云南昭通 6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