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夢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華醫藥典籍《黃帝內經》在英語世界的英譯和傳播,研究了漢學家文樹德、譯者道森、倪毛信、威斯等人的譯本,探究了譯作在英語世界的傳播現狀。研究發現,譯本雖易于閱讀但也有不少翻譯問題。在譯本的傳播過程中,威斯譯本傳播范圍比較廣泛,影響力較大。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5-117-02
序言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較為系統和完整的中醫學專著,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1925年德國人道森(P. M. Dawson)發表首篇《黃帝內經》英譯論文,21世紀初進入英譯高潮。2010年首篇研究傳播的論文問世,研究主題包括海外受眾的接受度、國外學術出版社和外籍中醫翻譯家的影響。探究《黃帝內經》英譯,考察英譯本在海外的接受程度和傳播現狀也是一次有價值的嘗試。
目前共搜集到14本《黃帝內經》相關的英譯本。第一部英譯本為1925年道森發表的《素問:中醫之基》。學者愛爾薩·威斯翻譯了素問部分前34章的內容(邱玏, 2011:96-97)。黃雯醫師于1936-1950年翻譯了《素問》前2章,對《黃帝內經》的重要章節進行了簡短介紹和評論(蘭鳳利, 2004:181)。呂聰明翻譯了《靈樞》前14章的內容。倪毛信譯本是一本全文編譯的譯作,由香巴拉出版社出版。王學文、隨云譯書的于亞太圖書有限公司和海豚出版社出版。吳連勝、吳奇父子的譯本采用中英對照翻譯,這也是國內出版的首個全譯本(邱玏, 2011:102),該譯本在美國榮獲了第三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最高榮譽獎(明明, 2014:254)。
朱明根據中醫院校教材《內經講義》翻譯的譯本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吳景暖譯本由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文樹德譯本《素問:古代中國醫經中的自然、知識與意象》由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李照國譯本是國內第一部英漢對照的全譯本,被列入《大中華文庫》。王釗、王軍所譯的《靈樞》面世,該書有中英兩個版本,由靈樞出版社發行。羅希文翻譯了前22章,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發行。理查德·波特斯琴格以《黃帝內經》和《內經知要》為主要參考(楊莉, 2016:141)結合臨床實踐翻譯,譯本由杰西卡·金斯利出版社發行。
研究譯本的發行范圍、再版和重印信息發現,愛爾薩·威斯譯本傳播范為最廣,再版和重印數量最多。分別由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利大學分校出版社、臺北南天書局、美國阿拉巴馬州醫學經典圖書館、馬來西亞和加拿大的出版社重印。吳連勝譯本分別于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再版,遠方出版社重印。吳景暖譯本分別于華盛頓道教中心、夏威夷大學出版社重印。倪毛信譯本均于香巴拉出版社重印。朱明譯本于北京外語出版社再版和重印。
在JSTOR中檢索書評發現,學者們對威斯譯本的評價各有不同。佩萊格里諾(E.D.Pellegrino)認為威斯的譯本是最具影響力的醫藥文本,即使在今天它仍然保持著非凡的生命力。威利·哈特納認為這部經典對中國醫學史上的中醫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Hartner, 1951: 265)。巴爾克(M.S.Balk)認為文樹德的譯本與1983版在內容上出入較大,但是卻非常受歡迎(Balk, 2014: 143)。
在線計算機圖書館中心為圖書的館藏信息檢索提供了便捷可信的平臺。在其中進行檢索結果如下:
研究發現威斯譯本的館藏量最多,主要分布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田納西州、德克薩斯州。理查德譯本的館藏地位于美國舊金山、檀香山、波特蘭;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特魯羅和英國倫敦、劍橋和愛丁堡。倪毛信譯本主要分布于美國紐約、西雅圖、波特蘭、鹽湖城、柯汶納;英國倫敦、利物浦、奧海姆、索爾福德、班戈;澳大利亞墨爾本、貝爾蒙特、帕克維爾等。
結論
1925年起,《黃帝內經》便正式開啟了它的英語世界之旅。在早期的翻譯工作中,譯者大多為外籍醫學工作者和漢學家。首部《黃帝內經》英譯本出版以來,今已有多次再版和重印。學者們認為盡管翻譯內容仍待商榷,但譯本非常有價值,推動了中醫學的傳播。譯本在美國的藏書量居首位,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也有一定數量的館藏。可以說,《黃帝內經》對英語世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中醫學的海外傳播。
參考文獻
[1]Hartner, Willy. Reviewed Work: Huang Ti Nei Ching Su Wên.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by Ilza Veith,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on behalf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3): 265-266.
[2]Baker, Michael Stanley. 2014. Reviewed Works: Huang Di Nei Jing Su Wen: Nature, Knowledge, Imagery in a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Text by Unschuld Paul.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39): 138-143.
[3]Pellegrino, E. D, 1967. Reviewed Work: Huang Ti Nei Ching Su Wen.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tional Medicine by Ilza Veith,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42(3): 454-457.
[4]蘭鳳利. 2004. 《黃帝內經素問》的譯介及在西方的傳播. 中華醫史雜志, (3): 181.
[5]明明. 2014. 《黃帝內經·素問》三個譯本譯者主體性比較.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12): 254.
[6]邱玏. 2011. 中醫古籍英譯歷史的初步研究. 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
[7]楊莉, 李昊東, 于海兵等. 2016. 《黃帝內經》英譯本出版情況. 中國出版史研究, (1): 14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