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宇辰
摘要:2015年,習主席在中央經濟發展工作會議上提出:“國家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致力于正確引導經濟發展與時俱進,使之融入社會經濟發展新格局。伴隨著現如今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化,市場環境發生了動態性的轉變,消費者要求愈來愈差異化,行業競爭布局也趨向激烈、多變。尤其是鋼鐵企業現階段所面對的考驗日趨緊迫,怎樣利用企業轉型升級發展來渡過行業衰退階段,是我國鋼鐵企業尤其是鋼鐵企業急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所以,探究鋼鐵企業轉型發展尤其是發展戰略市場策略,針對整體鋼鐵企業具備普遍性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戰略轉型;鋼鐵行業
鋼鐵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材料,關系到國家的基礎建設。進到21世紀來,中國鋼鐵產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2013年產量達77904萬噸,2014年更是達82269萬噸,但鋼鐵工業的發展并沒有使企業的利潤得到提高,乃至損失的狀況越來越嚴重。依據中鋼協統計分析,2015年上半年度,中大型鋼鐵企業主要經營的業務損失近217億元,這其中鋼鐵企業結構不規范、技術壁壘等情況突顯。面臨著產能嚴重性過剩、盈利空間逐漸萎縮和環境效應逐漸增加等困局,國內鋼鐵企業陸續尋找轉型發展,以突破瓶頸,渡過衰退階段,不僅切合國家新政策指引,把握機遇,勇于嘗試。與此同時也是鋼鐵企業尋找發展的必然趨勢,轉化運營模式,調節指導方針,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1.我國鋼鐵企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到目前承受著經濟下行發展的壓力,整個鋼鐵行業的發展也由高速增長轉向經營形勢日益嚴峻。產業整體發展還面臨著以下幾個具體現狀問題。
1.1階段性過剩,粗鋼產量增長速度放慢
"十五"和"十一五"期內,是國內社會經濟建設規劃的黃金階段,我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造船、汽車、基礎建設等行業的發展對鋼鐵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因此,快速發展帶動了鋼材需求的快速增長,掀起了鋼鐵發展的新高潮,鋼鐵產量大幅增加。我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放慢,造船業、汽車工業、基礎建設用鋼明顯下降,產能過剩問題開始顯現,資源緊張和環境壓力加大,導致鋼鐵工業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粗鋼產能持續放慢。
1.2鋼材的出口增加了,而進口卻減少了
當國內鋼鐵產量持續積聚時,依靠出口拉動鋼鐵發展的做法就顯得無足輕重。國內身為鐵礦石的重要進口國,進口了8021億噸鐵礦石,較上年同期下降了0.4%,這也表明國內鋼鐵企業內部逐漸對原料資源做好開發,獲得了相應的成績。但國內鋼鐵過剩產能比較嚴重,假如只靠鋼鐵出口和境外投資高鐵外交這個方式是不夠的,國家必須宏觀調節,從國家層次上合理布局和運用資源,“供給側改革”戰略的明確提出為鋼鐵企業的未來發展明確了新的方向。
2018年10月29日,第五屆國際“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 2018) 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開幕。來自7個國家的6位總統和1位副總統、36名部長級官員以及來自70多個國家的1900余名代表出席會議。受美國環保協會(EDF)和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CANGO)的邀請,本刊記者參加了此次會議。印尼總統佐科維(Jokowi)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2.鋼鐵企業的轉型模式
2.1企業戰略轉變的途徑
由于經濟環境的不斷復雜,單純從單向或單層的角度來劃分企業戰略轉型,是無法全方位系統化論述企業發展戰略變革的基本現象,所以,在歸納了原來戰略性變革形式的兩種屬性后,按照轉型發展水平、變革方向、轉型發展是不是具備間斷性和目的性等要素,將企業發展戰略變革區分為三類基本特征,即激進型戰略性變革、漸進型戰略性變革和侵蝕型戰略性變革,激進型戰略性轉型最先是一類無目的、無計劃、無預見性、無預見性的戰略轉型形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沒有預先的內部動態預警處理系統,因而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危及企業的經營發展,企業必須采取的戰略轉型方式就是激進型戰略轉型。
2.2我國鋼鐵企業戰略轉型模式
近些年,國內鋼鐵企業面對比較嚴重的生產過剩、積壓貨、供求矛盾突顯的局勢,最直接的體現便是鋼材價格走低,而人力資源成本費用卻不斷升高,造成 企業運營程度下降、速動資產受到限制、資產負債率升高,所以,鋼鐵企業的發展戰略改革至關重要,“供給側”改革和網絡經濟的不斷進步,使企業轉型升級進步似乎變成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借助于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產業,減少傳統式重工業發展所形成的相關高成本情況,使企業保持了持續增長。
對于現階段鋼鐵產業發展所面對的相關問題,提議鋼鐵產業利用國家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的倡導,融合各省市頒布的有關文件,推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有關措施,加大對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的關注,鋼鐵產業的未來發展面對著管理體制環境和危機推動的環境因素,企業經營者通過內部的戰略支持體系,能夠看得出,公司原來的發展戰略與在企業轉型升級中已不相匹配,在尋找自己存有競爭優勢和能力的前提下,鋼鐵產業能夠采用積極的前進型發展戰略變革和侵蝕型發展戰略變革結合的形式,在供給側改革的戰略環境下做好發展戰略變革,有規劃、有目的地向有關領域變革。
3.結語
在供給側改革戰略部署和“互聯網”的背景下,鋼鐵產業面對著過剩產能、積壓貨、創新技術水平不夠等眾多困境,鋼鐵產業的轉型升級已進入到轉折期,鋼鐵企業轉型升級已變成公司面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必然趨勢。所以,鋼鐵企業轉型升級就變得至關重要,此文根據對鋼鐵產業發展狀況和具體問題的論述,指出了鋼鐵企業戰略轉型升級的基本特征,為國內鋼鐵企業轉型升級給予了方向。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中對我國進行氣候區劃分,建筑氣候區劃包括7個主氣候區,20個子氣候區。東北地區按照建筑氣候分區屬于嚴寒地區,氣候特點是冬季嚴寒且持續時間長,夏季短促且涼爽,冬季冰凍期長,積雪后太陽輻射量大、日照豐富。全年施工周期持續8個月,一般從11月末至次年3月末為冬歇期,冬季供暖周期長,因此,該區的建筑物總體規劃與單體設計上需要滿足冬季日照和防寒保溫等關鍵要素,盡量加強建筑物的密閉性,合理利用太陽等自然能源的節能措施,建筑能耗主要以冬季采暖為主。
按照上海市“十二五”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中的年度控制目標,嚴格控制取水總量,2013年取水總量為86.57億m3,完成年度控制目標任務。結合本市電力行業“上大壓小”工作,同步開展“黃浦江溫排水對水環境影響研究”,對火電企業直流循環用水提出了“控制黃浦江和內河取水、適度開展長江口取水、鼓勵杭州灣取水”的行業發展控制要求,進一步優化了本市的水資源配置。
參考文獻:
[1]李維芳.我國鋼鐵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方向探索[J].經濟問題探索,2004(12):27-32.
[2]李學軍,谷鵬.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跨界發展戰略[J].管理學家,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