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蘇凌





田佳男,青年手風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首屆演奏專業博士。4歲隨啟蒙老師蒲莉習琴,2005年作為第一位幼徒跟隨著名手風琴演奏家、教育家曹曉青教授學習。2006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2012年保送中央音樂學院;2014年考入央院作曲專業,先后師從朱赫、陳欣若副教授、郭文景教授;2016年保送升學碩士研究生;2019年考取博士學位繼續深造。
田佳男是當今國際上為數不多的掌握跨界風格的青年手風琴演奏家,曾多次受邀擔任加拿大、葡萄牙、波黑等國際大賽評委;成功在西班牙、德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地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巡演,同格涅辛青年交響樂團、德國伏特蘭愛樂樂團、Ni?大學室內樂交響樂團、加拿大Civic交響樂團等樂團合作,受到國內外網絡與媒體的廣泛關注報道及世界各地觀眾喜愛;曾受中國文化部委派赴美國普渡大學、猶他大學等地進行訪問及學術文化交流,為走進國際孔子學院傳播手風琴文化第一人。
田佳男是中央音樂學院手風琴專業自主培養的優秀學生。截止到2021年1月,她已摘取了33項國內外大賽獎項中22個第一名或金獎,其中海外國際大賽獨奏、室內樂等各領域18項第一名中有8項為我國選手首次獲得。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她實現了國際手風琴大賽演奏家組三連冠,并在意大利“卡斯特費達爾多大賽”獲得大滿貫賽績,成為囊括世界頂級手風琴大賽最多第一名的演奏家。她的名氣已經被國內外專業圈所熟知。
田佳男是一位全面發展的青年演奏家。她曾任中央音樂學院第十八屆研究生會執行主席。她曾選入“BOB拔尖創新人才計劃”,是學院歷史上第四位被授予國家“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學金”榮譽稱號的學生,于2018年入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成為中央音樂學院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生。
田佳男先后出版發行4套個人獨奏專輯、1套室內樂專輯。個人原創作品《驚蟄》曾獲首屆“福田杯”國際作曲大賽室內樂組第一名,其他代表作有原創獨奏作品《蘭艇采香》《T-tango》;室內樂作品《憶》《回歸》;室內樂改編作品《吉普賽之歌》《天使之逝》等。曾與多位作曲家合作首演手風琴原創作品,其中法國著名作曲家Franck Angelis為其創作組曲《BEIJING 2011》《幻想曲——美麗草原我的家》并成功發布。
和田佳男相識似乎還是昨日之事,十一、二歲時的她扎著高馬尾,演奏時馬尾帥氣甩動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如今的田佳男,已然成為國內外手風琴樂壇上的杰出青年代表,即將作為國內第一位手風琴女博士順利畢業。她用勤奮和執著書寫了成長故事,帶著手風琴行走在世界的各個舞臺,盡情揮灑對音樂的熱愛。她是從不知疲倦的人,在她數不勝數的榮譽背后是一個個夜以繼日、不斷挑戰自我的瞬間。她是一個跟自己、跟時間賽跑的人……
中央音樂學院首批演奏博士
田佳男在中央音樂學院渡過了她的青春時代,也早已將手風琴視為一生事業的追求。她在手風琴專業上獲得的博士學位也代表著中央音樂學院建立手風琴專業以來,以曹曉青教授為學術帶頭人多年的教學碩果,也是中央音樂學院建立手風琴專業17年學科建設的重要成果。作為中央音樂學院自主培養的手風琴專業博士生,田佳男的成績不僅僅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更是我國一代代手風琴藝術家們不斷傳承的結果。
從大連到北京,從北京走向世界,田佳男在世界各國的舞臺上演繹了無數美妙的音樂篇章,播撒手風琴藝術。在很小的時候,啟蒙老師蒲利就看出了她在音樂上的天賦,和特別倔強的勁頭兒,認定她是一顆好苗子。成為曹老師第一位幼兒弟子后,她努力學習,成為學弟學妹的榜樣。而她將這一切都歸功學校的教育,歸功于老師們的付出:“中央音樂學院做為國內藝術院校中唯一一所211工程建設院校及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為我提供了最為卓越的學習平臺。曹老師也是我跟隨最久的老師,他的博學,對待教學的認真,以及在學術上的追求精神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從演奏到創作師恩難忘
“自12歲開始我便保持著每年至少一次的出國參賽。凡是國際大型賽事,曹老師和師母蘇老師總會親自帶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學生參賽前后的各方各面。還記得第一次跟隨老師出國是2006年的5月,前往德國參加手風琴業內知名大賽——克林根塔爾比賽。到達當晚曹老師特地帶著我們到當地最具特色的餐廳“小木屋”請我們吃最正宗的德餐,生動地講解這個手風琴圣地的歷史與文化。間隙,曹老師和蘇老師還帶著我們走進途經的城市,去博物館看展覽、去教堂聽彌撒……就這樣,每一次參賽過程中的經歷和積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對于手風琴、對于藝術、對于文化的理解與認知,我也能從曹老師那里領會到他對于手風琴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思考和傳承。”
“曹老師作為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十分重視手風琴的多種藝術演奏形式的建設和發展,比如在2013年我與小提琴合作伙伴鞏媛的組合“Balin-vioyan”在曹老師的指導下獲得了當年克林根塔爾室內樂組第一名,同時我也獲得了流行樂組的冠軍。2019年,著名手風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楊屹老師受曹老師的邀請在中央音樂學院開設手風琴協作藝術課,同年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手風琴樂團”,每周由許笑男老師和我一同進行附中及大學學生的樂團排練課的指揮。兩門課程均已列入教學大綱的必修課中,這在中國手風琴人才培養的發展中是歷史性的時刻。”
“中央音樂學院為所有演奏專業學生提供了申請輔修作曲專業的渠道。當我提出想考作曲輔修專業的時候,曹老師十分贊成。”田佳男在201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中央音樂學院的作曲專業,入學后在作曲系朱赫老師的輔導下,于12月份在第八屆“炎黃杯”作曲比賽中創作手風琴室內樂作品《憶》獲得優秀獎。后來在第二位導師陳欣若老師的指導下,田佳男創作了具有中國音樂元素與文化風格的,手風琴與笙的室內樂作品《驚蟄》,獲得首屆“福田杯”手風琴作曲比賽室內樂組第一名,同時也是大賽各項組別中的最高分。田佳男的第三位作曲導師是郭文景教授,在郭老師指導下創作的《d小調第一手風琴協奏曲》在2020年以位列前三名的分數入選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優秀畢業作品,也在最終完成了為期6年的作曲本科輔修學習。
“作曲輔修專業的這段學習經歷是幸福而難忘的。在我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愿望,希望能跟隨曹老師的步伐,在世界的舞臺上演奏我們的中國手風琴作品,通過手風琴傳播中國音樂文化,讓更多人聽到、愛上中國手風琴的聲音。是三位作曲導師為我打開了創作的大門。”
對手風琴藝術的追求
在中央音樂學院初中到博士的16年專業學習時間里,田佳男選擇性地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在學習和演奏的積累中,每當面對旁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戰時,她總能展現出超出于常人的毅力和勇氣,也正是一次次的考驗與磨煉,造就了她不同于同齡人的沉穩與成熟,舉手投足間有著濃濃的“學者”風范。
走過世界的舞臺,聽過最美的琴聲,田佳男對手風琴的藝術推廣有著無限的想象與期待。她笑著說道:“我相信,未來的我可以在手風琴藝術的傳承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除了學術研究外,我想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量身創作手風琴作品,包括多元化合作形式的,以及不同民族音樂作為創作元素的曲目,結合中、西音樂語言,發揮手風琴演奏的特色,讓人們重新認識手風琴,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手風琴。我還想做一些手風琴文化體驗,希望能從不同角度向社會介紹手風琴。手風琴不僅僅能夠登上最高的音樂舞臺,也可以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關于教育研究的設想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在進行博士論文選題時我毫不猶豫地確定了《中國手風琴專業人才培養研究》這個課題。后來選題被列入了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項目》子項目,在研究過程中也有幸得到了音樂學系肖學俊教授的指導,以及各界專家們的支持。這篇論文是對中國手風琴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期待未來能夠在我國手風琴學科的建設實踐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手風琴藝術的傳與承
田佳男對記者表示,曹老師已為中國手風琴藝術在國際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光明的道路,跟隨曹老師的步履前行,返哺學院和國家的培養將是她的選擇與追求。正如田佳男所言,中央音樂學院手風琴專業的建立就是高屋建瓴的藝術水準,在這個高度上能做出寬度,培養一批批的高水平的人才正是這個專業這些年有目共睹的成績。
從歷史到今天,手風琴藝術正在蓬勃發展。田佳男作為中國新一代杰出青年專業人才的代表,傳遞的是新時代開拓進取的精神,承載的是一代代手風琴藝術家們的美好夙愿。田佳男特別感慨地說道:“縱觀手風琴目前的發展,所有老師都在共同奮斗,上下齊心。在未來的道路上,優秀演奏人才的培養、以中國民族風格為主的多種形式原創作品創作、合理制定專業人才各培養階段的教育分工及評價標準、完整的理論研究體系架構、藝術節及比賽等社會活動的開展缺一不可。老一代手風琴藝術家已在前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愿中國手風琴事業的騰飛階段,能夠呈現出民族手風琴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大好春光!”
2021年初夏時節,田佳男將完成中央音樂學院手風琴專業博士學位的學習。這既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祝福田佳男在手風琴藝術事業中攀登更高的巔峰,為手風琴藝術的傳承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