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結合語文要素介紹小學語文課前口語交際的主題設計及實施方法,并對開展課前口語交際教學過程及成效進行反思,以使口語交際訓練常態化,進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文要素 課前口語交際主題 口語交際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9-0044-03
部編版語文教材結合語文要素把口語交際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引發了教學者對口語交際的重視。然而,每冊教材口語交際內容的編排只有四個課時,很難使口語交際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口語交際需要落實到每一課的課前三分鐘進行,使口語交際訓練常態化,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一、結合語文要素設計課前口語交際主題
部編版語文教材口語交際的設計有四大特點:一是注意編排梯度;二是內容聯系生活;三是目標細化具體,有效地將課標關于口語交際的學段目標進行分層要求;四是呈現方式多樣,交際話題以多種形式呈現。從這四大特點來看,部編版語文教材傾向于把口語交際內容主題化、具體化、多樣化及生活化,語文要素具體安排在每一個單元中,這也對語文教師用好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價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口語交際雖然不同于常規文本教學,但其呈現形式卻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以四年級上冊為例,筆者和同組教師一起討論,把四年級上冊的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進行整合列表(見下表),并以此表為導向,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前口語交際形式,在任教班級實施。
二、課前口語交際活動的實施
根據上述表格,筆者將口語交際內容細化到每一個單元,根據每一個單元的語文要素設計口語交際主題,根據不同的主題提出口語交際內容和形式不同的具體要求。遵循這一份表格,筆者進行了具體的教學。
(一)明確要求,提前準備
課前口語交際的特點是時間要短,盡量控制在3~5分鐘。為了使學生在這3~5分鐘有良好的表現,使全體學生能取得良好的交際訓練效果,筆者提前將口語交際主題進行分任務布置——讓學生按學號順序領取任務,如果學生對所安排的主題不滿意,那么也可與其他同學調換主題。筆者所帶班級有43人,任務明細如下表:
領取任務后,學生需要提前著手準備交際內容及形式,提前一周把內容和形式敲定下來,并到筆者面前先演練。筆者再根據學生的表現提出修改意見,讓學生修改后再上臺,力求取得最佳效果。為了使學生充分理解語文要素及單元主題內容,筆者通常在上完半個單元內容后才開始讓學生著手準備,使學生把自己對本單元的理解代入口語交際中,通過口語交際加深對語文要素、單元主題的理解,并通過語文要素和單元主題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二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二)話題引導,激發交際興趣
口語交際是一個互相交流的過程,一方提出話題,一方發表看法,才能完成“交際”過程。因此,筆者告訴學生:展示者可以自己設計話題與傾聽者進行交際,如果展示者沒有設計話題,那么也可以反過來,由傾聽者向展示者提出討論的話題。
1.展示學生提出的話題
在設計交際內容時,筆者也會協助展示的學生設計交際的環節,比如第一單元的交際主題是“我愛祖國大好河山”,對應的語文要素是“邊讀邊想象,感受自然之美;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學生可以通過朗誦的方式展示一首關于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散文,在朗誦結束后拋出一個話題引起傾聽者的討論或回答。如展示者可以圍繞語文要素設計話題:(1)你認為詩中描寫的祖國山河美在哪里?你還知道哪些美麗的地方?一起來介紹吧。(2)美麗的祖國山河需要我們保護,作為小學生,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呢?
2.傾聽學生提出的話題
交際是互相的,當展示者沒有準備交際話題時,筆者就會引導傾聽者提出話題,進行話題的討論和交流。如第六單元的單元主題是“有趣的游戲”,要求展示者講述自己經歷過的一次有趣的游戲,一般展示者只能提出類似于“同學們有怎樣的游戲經歷”的話題,內容上欠新穎,只是重復分享游戲經歷,達不到交際的目的,因此這個單元由傾聽者提出話題,才更具有交際意義。比如,傾聽者可以根據展示者的游戲結果提出話題:(1)你在游戲中付出了這么多,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可以根據不同階段說說你的心情嗎?(2)我認為游戲結果不重要,重在參與,你是否贊同?
3.教師提出交際話題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口語交際過程中少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當個別單元主題難以刺激學生提出交際的話題時,教師就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交際。如第七單元的培養家國情懷的單元主題因學生經歷有限,難以結合自身情況來提出相關的話題,這個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家國情懷是什么?”這個年紀的學生似懂非懂,再加上他們從一年級就接受了愛國教育,教師只要結合單元歷史人物故事和現實英雄人物故事進行引導,學生就能侃侃而談。恰好我校在2018年5月邀請了赴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進校宣講先進事跡,維和警察叔叔們遠在他鄉克服重重困難、忠誠履行維和使命,圓滿完成任務的英雄事跡在現場給學生極大的震撼。因此,筆者圍繞維和部隊展開話題:(1)你知道哪些愛國人士的事跡?(2)說說我們身邊你所知道的愛國人士的先進事跡。(3)愛國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油然而生的情感,現在或者以后你打算如何愛國?設計這些話題就是要雙方通過話題達到交際的目的。
(三)話題升級,提高交際能力
通過“四年級上冊口語交際主題”表格,我們可以看到,課前口語交際內容的難度隨著單元語文要素呈現螺旋式上升。這也是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環環相扣,層遞上升。體現在口語交際時,交際內容和話題都應該跟著加大難度。如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形式可以是簡單地朗誦古詩或散文,而第七單元則需要學生圍繞家國情懷,分享愛國故事,還要能說出自己的感悟。分享一個愛國故事需要學生學會把握對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才能較好地展示。準備口語交際的過程,即是消化單元語文要素的過程。隨著單元的遞進,話題內容跟著遞進,交際內容隨之遞進,對展示者和傾聽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傾聽者也只有把握了展示者分享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才能與之進行交流討論。
三、課前口語交際活動的效果及反思
(一)課前口語交際活動所達成的效果
學生經過課前口語交際的鍛煉后,自信心得到提升,更勇于表現自己。這一點在課堂上的體現尤其明顯。每日語文課的課前口語交際都是學生思想和情感碰撞的一次體驗,當口語交際形成規律和習慣后,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了鼓勵和肯定,愈發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為學生接下來的語文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課前口語交際是課堂教學的預熱,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熱,學習熱情被點燃,這熱情之火能持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燃燒,當教師拋出問題時,學生很快就能熱烈討論。
1.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自三年級開始,筆者就在所任教的班級開展課前口語交際活動,但此前的口語交際形式和內容比較隨意,效果不佳。到四年級上學期,才開始系統地列出交際主題和要求,讓學生循著單元語文要素準備交際內容。一個學期下來,筆者發現,由于有了具體的交際要求和指導,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擁有更多的有效交流觀點和想法的機會,也鍛煉了在臺上展示自我的能力,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很多學生由一開始上臺的結結巴巴、眼神躲閃,到最后的侃侃而談,甚至能做PPT進行更精彩的分享。有了課前口語交際上臺展示并和同學交流鍛煉的機會后,學生在后來的課堂上、其他活動上、各類比賽中,都能更從容自在,能做到大膽展示自己。
2.促進學生整理素材,為單元寫作打下基礎
課前口語交際的內容圍繞單元主題和單元語文要素進行設計,而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排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如果學生能把前面的語文要素吃透,那么就能為接下來理解和掌握新的單元語文要素奠定基礎。每一個單元的語文要素中的最后一個語文要素都是直接指向寫作要求,學生在整理和準備口語交際內容的過程中,因為交際內容必須結合單元語文要素進行,所以其所整理的交際素材,同時可以作為習作的素材,為習作打下基礎。結合語文要素提出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準備和整理口語交際內容的過程,以及整個交際過程,其實也是為單元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對開展課前口語交際的反思
一個學期下來,筆者發現,開展課前口語交際確實好處多多。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筆者發現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1.學生在開展話題討論時容易舉消極、反面的例子來討論
在第一單元的課前口語交際中,有學生結合課本第11頁《我們與環境》的口語交際主題提出破壞環境行為的例子,最后的話題討論演變成單純細數甚至演繹破壞環境的行為,而忽略口語交際主題是要呼吁保護環境。這也給筆者提了個醒,教師在課堂中必須發揮主導和引導作用,否則課前口語交際容易變成無意義的交際。
2.準備過程時間較長,花費學生較多的時間和心思
由于課前口語交際通常要求學生學習完半個單元內容后才開始著手準備,并要求學生提前一周把內容和形式敲定下來,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和心思做準備,教師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精力做指導,時間成本較大。并且,學生在課前口語交際活動上花費了較多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其他作業的完成,這是不合理的。如果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家長的力量,讓家長協同指導,那么學生和教師可能會更省心省力,但是否能實現,還需要研究。
口語交際能力順應時代的發展,好的交際能力是綜合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之一。隨著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全面實施,口語交際內容也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要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需要教師在任教班級繼續探究,完善課前口語交際活動的設計和實施細則。
【參考文獻】
[1]路冬梅.關于建構現代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8).
[2]于艷榮.精當的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關鍵[J].青海教育,2019(5).
[3]陳安琪.基于生活情境談部編版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實施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
[4]譚靜,劉森賢.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學習元素的開發[J].教學與管理,2020(1).
[5]唐雪梅.淺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20(1).
【作者簡介】丁夢冰(1991— ),女,壯族,廣西貴港人,大學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