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雁 于金芝
【摘要】本文針對農村幼兒園創設環境存在鄉土資源“白板式”、凌亂無序等問題,論述利用鄉土資源創設農村幼兒園環境的策略,建議將環境創設與鄉土自然素材相結合、將環境創設與鄉土文化素材相統一、提高鄉村教師利用鄉土資源的能力、鼓勵幼兒利用好身邊的鄉土資源,并在家園共育中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 環境創設 鄉土資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9-0151-02
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编l土資源是指沒有經過加工,非人類勞動創造的產物,是人類可直接用于獲得生命存在的物質,如一花一草、一樹一木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鄉土自然資源。農村幼兒園將鄉土資源融入幼兒教育中,不僅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還傳承了鄉土文化,增強幼兒對民族“根”文化的認識。但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僻,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難免存在鄉土資源“白板式”、凌亂無序等現狀,農村幼兒園應當充分發揮教師、家長主體的能動性,改變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農村幼兒園利用鄉土資源創設環境的現狀
(一)鄉土資源缺失,呈現“白板式”現象
筆者對桂東南某市35所農村幼兒園進行實地考察,發現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存在鄉土資源應用呈現“白板式”的現象。所謂“白板式”,就是指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鄉土資源寥寥無幾,超過2/3的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中沒有運用鄉土資源。筆者與當地幼兒教師訪談,初步了解鄉土資源在農村幼兒園教學環境創設中呈現“白板式”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教師對鄉土資源的教育價值存疑的態度且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二是選擇鄉土資源的不確定性,長期以來,幼兒教師對鄉土資源的選擇處于游離狀態,無法從眾多鄉土資源尋找到適合本園發展的資源。這也說明了,教師對鄉土資源價值的理解偏頗和應用能力不足,直接導致了鄉土資源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應用不暢。
(二)投入的內容不完整,呈現“碎片化”
在筆者調查的35所幼兒園中,約有1/3的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中運用了鄉土資源,但普遍呈“碎片化”的狀態?!八槠敝傅氖寝r村幼兒園在進行環境創設時融入的一部分鄉土資源,存在外觀設計形式不協調、選擇資源類型單一等問題。外觀形式不協調,主要表現為鄉土資源的選取不符合整體環境設計,或者素材投放位置不合適;選擇資源類型單一,表現為多數農村幼兒園僅選擇部分資源,投放在某一個領域,如健康教育領域等。
二、農村幼兒園有效利用鄉土資源創設環境的策略
《幼兒園工作規程(2016年版)》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边m宜的環境對幼兒的認知、情感、技能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農村幼兒園在進行園所環境創設時要發揮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充分與鄉土自然素材、人文素材相結合;教師通過培訓和自我研修,提高利用鄉土資源進行環境創設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幼兒和家長共同參與,最大限度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一)環境創設與鄉土自然資源相結合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幼兒,他們對身邊的自然鄉土資源非常熟悉,幼兒園應從貼近幼兒生活的自然素材入手,為幼兒營造出一種熟悉、自然的,既美觀又有感染力的環境。將環境創設與鄉土自然資源相結合,讓環境創設不再停留于創造物的表面,拓展其深度和廣度,讓幼兒對事物的了解更加深入、透徹。例如,我園在秋季園所環境創設主題中,鼓勵幼兒尋找秋天的痕跡,通過收集松果、枯樹枝、落葉等鄉土自然資源進行簡單裝飾,將松果和樹枝懸掛在幼兒園走廊,營造出“金秋時節碩果累累”的繁榮景象,讓幼兒既感覺熟悉又獲得“新鮮體驗”,使環境創設與鄉土自然素材完美結合,幼兒對身邊熟悉的事物產生新的體驗。
(二)環境創設與鄉土文化資源相統一
鄉土文化資源是指經過人們改造的鄉土材料,凸顯了當地人們的精神世界以及文化環境氛圍。將鄉土文化教育素材納入幼兒園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發展藝術表演等多方面的技能。例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農村幼兒園創設一個公共環境,用于展示包括“園中博物館”“美食街”“樂器之家”“書畫苑”“繡坊”等本地資源展品,加強對鄉土文化素材的開發。因廣西貴港素有“荷城”的美譽,廣西貴港市的許多幼兒園,如貴港市河面幼兒園在創設園所公共環境中以荷花為主要資源,將園所的整體環境打造成為富有書香氣息、純潔高雅的環境,達到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效果。
(三)提高鄉村教師利用鄉土資源的能力
科學的理念是行動的指南,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責任,樹立環境育人觀念。當前,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的幼兒園,大多選取現成素材美化環境,導致幼兒園環境創設千篇一律,這種單調、呆板的環境不利于幼兒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應當從身邊最豐富、最常見的事物入手,提高自身利用鄉土資源的意識及能力。要學會開拓視野,既要學習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的教育思想,也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要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綱領性文件作為教學指南,學會挖掘身邊的資源,在明確環境創設目標之后,最大限度地尋找鄉村中可利用的資源,并將其開發應用于環境創設之中;要善于發現和整合身邊的資源,深入了解當地的鄉土資源,細致地觀察和搜集,在充分掌握素材內容的基礎上,使資源的運用得心應手??梢姡l村教師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善于發現生活中現有的資源,大膽展開想象,充分開發、合理地運用,既提升鄉土資源在環境創設的利用率,又培養了自身的創新能力。
(四)鼓勵幼兒利用好身邊的鄉土資源
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也是環境創設的參與者?!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需要師幼共同完成,在環境創設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合作和創作的快樂。教師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幼兒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鄉土資源。農村幼兒園借助多元化的水土資源、植被資源構建室外小農場。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收集竹根、樹根等各種廢舊材料,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利用玉米棒、石頭玩起蓋房子的游戲。幼兒通過密切接觸,動手動腦,在種植的過程中激起好奇心,不知不覺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充分突出環境育人的價值。
(五)挖掘鄉土資源促進家園共育
鄉村幼兒教師作為鄉土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要在幼兒園與家長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教師可以利用挖掘鄉土資源的契機,讓家長參與進來,共同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如一起搜集工具和材料、開辟綠色種植園,帶領孩子動手種植黃瓜、西紅柿等果蔬,教給孩子種植的辦法,讓孩子從中了解植物的生成規律,體驗勞動的辛勞和樂趣。家園共育挖掘鄉土資源,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濃郁鄉土風情的環境,讓民族文化在幼兒心里生根發芽。
幼兒園創設的適合幼兒發展的園區環境,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所需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幼兒園把鄉土資源融入環境創設之中,既豐富了幼兒園特色課程,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愛玲,單文項.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問題與解決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焦婧怡.鄉土資源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開發和利用——以保定市鄉鎮幼兒園為例[D].保定:河北大學,2017.
[3]王冰,李云霄,范玉.中華文化視野下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與途徑[J].藝術百家,2014(5).
[4]袁愛玲,單文項.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問題與解決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工作規程(2016)[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注: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度院級科研立項項目“鄉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以貴港市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為例”(編號:2018036KY0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艷雁(1976— ),女,廣西桂平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應用、學前教育;于金芝,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讀生,南寧市良慶區華藝幼兒園實習教師。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