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劍杰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針對于初中數學課堂的革新已經成為每個數學教師著重思考的問題。旨在通過改善教學現狀,讓學生掌握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數學活動開辟了多個路徑,在數學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發揮不同教法的作用,對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力。本文以初中數學課程為主要研究的內容,探究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的方法。
關鍵字:初中數學;創新教學;教學應用
引言:
打造優質課堂、豐富數學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生硬,不管講解那些數學知識點,都采用的是統一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自然難以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師應當意識到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創新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數學體驗,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一、傳統教學方法下存在的制約性
(一)教學方式單一,學生主動性不強
傳統的數學課堂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在上課時通過講解概念,引出數學定理、公式,再通過例題的講解,最后讓學生做題鞏固。這是較為常見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并沒有錯誤。但是學生的主動性并不強,學生較為依賴教師,在課下自己進行練習時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出答案。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怎么教”還在于學生“如何學”這也是目前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較為明顯的制約因素。
(二)教學內容抽象,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知識點大多源于實際生活,但在初中課堂中,學生接觸到的內容逐漸抽象化,涉及到很多新的概念和知識點。知識點難度的加深,學生學習較為辛苦,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甚至棄學的現象,這也是教師較為擔心的問題。數學是探究“數”的學科,教師需要讓學生真正的走進“數”的世界,感受數學的魅力,才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如果知識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自然難以提升數學課堂效率。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法創新的重要方法
(一)情境創設法,多元情境,感知數學
情境教學法分為很多種類型,比如生活情境、實物情境以及問題情境等。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情境教學,開展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深入到教師創建的情境當中,身臨其境的感受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那么教師可以根據數學知識點的不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數學。
比如學生在學習“一次函數”相關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以實際的問題為引導,使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結合。
例1:小明去超市買牛奶,超市的牛奶買兩瓶贈一瓶,那么小明一共買x瓶牛奶,購買的牛奶總數為y,請問x、y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在以實際生活作為依據的情境下,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從而更為快速的了解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和關系。原本抽象化的知識點,在生活情境模式下,也會更容易理解。以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跳板,學生也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游戲輔助法,趣味游戲,趣味數學
游戲是每個學生都較為感興趣,將游戲應用到數學課堂,能夠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上進行學習,改善原本較為枯燥的數學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游戲應當結合數學知識點展開,融入游戲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而不是只是讓學生玩樂。因此,教師要選擇適合的游戲方式,推進數學課堂進度,讓學生在玩中學,才是游戲教學法開展的真正目的。
比如學生在學習“圖片運動”一課時,教師可以進行“七巧板”“數字華容道”等游戲,讓學生通過平移、旋轉等方式進行圖片運動。通過趣味性的游戲,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在玩中學,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和探究,從而掌握數學知識。
(三)小組合作法,合作探究,深度思考
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以生為本”那么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應注重以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究。小組合作法便是提升學生主動性較為有效的方式。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的進行劃分,針對數學課堂內容給小組制定研究的目標,讓學生們在相互的討論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實現深度學習的教學目的。
比如學生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教師可以給小組布置學習任務:“運用幾何畫板進行函數性質的研究”學生在接收到任務之后,如火如荼的進行研究、討論和總結,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們的談論中,與學生一起探究數學知識的奧秘,適當的引導學生,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和存在的問題,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風向。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主動性,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自我探究中總結數學知識點,實現自身的成長。
(四)微課教學法,打破局限,鞏固知識
初中生存在差異較大的現象,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解決。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數學知識制作成微課,并在其中融入典型案例的講解過程。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相應的知識點適當的提升難度,制作一些專項訓練題,通過學習群發送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課下練習時進行觀看。學生在課下做題的過程中,遇到自己不明白或是遺忘的知識點,便可以觀看微課進行復習,有選擇性的進行學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引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遺留問題,實現對知識的鞏固以及自我提升。以微課的形式,進行課后的復習,能夠抓住學生難以理解的重難點知識,并且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學習時更有興趣,且幫助學生進一步的了解數學知識,使數學課堂更有效率性。
結語
教學教法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數學課堂的效率。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奠定數學基礎,培養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應當從自身做起,通過改善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也要立足于教學內容,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將數學課堂中的教法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學生也會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當中,在無形當中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信任.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21(08):28-29.
[2]張熠峰.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1(19):59-60.
[3] 高民生. 新課程視野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創新探索[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202-1204.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墩初級中學 (廣東 佛山 52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