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鞠平在《面向市場,“訂單式”培養復合型人才》中提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應用以及理論的方式呈現出來,論述了高職院校在提高學生就業率的責任及培養方式應按照市場需求和變化進行。解決大學生的結構性失業與社會需求脫節以及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等,培養他們未來能發揮在訂單式企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獲得的先進理念,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新促進發展,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的復合型、技能型、實用型的人才。所以它必定走“以就業導向”的產教融合、訂單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道路。
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對學校強化實踐、應用性教學的有益嘗試,探索實踐經驗更加理論化、系統化的研究。首先,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找到一條適合高職院校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其次,在高職院校的“訂單式”人才培養的研究過程中,更加深化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認識,同時也對“產學研”的內涵和外延也得以豐富和拓展。再次,教學資源的整合和產學研一體化的推進,又給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最大現實意義是,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學生、學校和企業的“三贏”效果。
1)對于“訂單式”模式下的學校而言,贏在提高辦學效益。打通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解決高職院校與企業間長期的戰略關系,調動企業參與學校教學的積極性。學校可根據企業和市場需求準確定位,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均以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生以學生及企業“準員工”雙重身份出現,企業可從員工培訓角度出發,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有效建立起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機制;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能借助企業的資源優勢,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2)對于“訂單式”模式下的學生而言,贏在能規避就業風險。通過訂單培養,實現產學結合,使學生明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走向社會夯實基礎。“訂單式”培養能使大部分學生畢業既能零距離就業,規避了學而無用的風險。學生在訂單企業工作,積累了一定的實戰經驗,獲得到了較為先進理念,增強了創業意識,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新促進發展,成為服務當地經濟的技能型人才。
3)對于“訂單式”模式下的企業而言,贏在降低培訓成本。通過訂單培養,企業量身訂做的人才有提前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化,實現零距離上崗,降低了培訓成本。同時,在專業課教學和頂崗實習期間,企業的廣泛介入和參與提前完成了對員工的考察和評價,縮短了培訓時間,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通過訂單培養,對于企業培育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素質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會計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在培養目標、培養計劃、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它引入了新的教育元素,即將企業及其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融入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之中。會計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不是簡單的學校為企業定制會計工作人員,它將學校會計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有機融合起來,企業不僅參與會計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而且還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研究目標及關鍵問題
1)產教融合背景下“訂單式”培養方案論證與實施。在“訂單式”培養模式下,堅持“雙向選擇”的原則,一方面滿足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為學校解決了“出口”的問題,從而實現了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共贏”。
2)健全需求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結構調整。從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突出能力培養,以符合企業所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訂單式”視角下會計專業生產性實習實訓的有效管理,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采用輪崗輪訓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提升,如:通過一家真實的公司,從注冊公司流程、新辦企業的籌備期、公司經濟業務的產生,如何審核原始憑證、填制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實務流程,讓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各施其職,使學生明確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任務及其聯系。以培養具有較高實際操作技能、面向基層的高級技術技能型會計人才。
4)加強產教融合師資班建設。師資隊伍不僅要負責“訂單式”學生在企業培訓和實習階段的業務指導,還要帶動學生以就業促進創業的培養建設。
5)發揮企業引領作用,將創新創業融入訂單式培養全過程。
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1)創新改革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由單一的校方培養方式轉變為“校企”雙方共同培養,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方案。實行“訂單式”校企合作,學生可以真實的操練經濟業務處理,實現會計校內實訓從模擬走向真實,提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檔次。實踐教學環節落實到位,制度措施得力,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有效的訓練。以“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為平臺,一方面企業借助校企合作對未來員工提前進行培訓;另一方面高校利用企業優質資源提高學生就業率。
2)引企入校,利用福建滿釔集團的業務骨干與專家進行現場教學將真實案例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去,可以讓學生以會計人員等身份考慮問題,并且結合我校的師資力量與實訓條件,共同開展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
3)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教師深入實踐第一線,將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有效地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教學改革的方向,有效地提高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效果。
4)推廣示范引領作用。訂單式培養模式并非只針對學生眼前就業問題,而是提高學生未來的創業能力,在眾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中具有推廣示范優勢。
參考文獻
1) 劉晶晶.高職會計“新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07).
2) 汪婷婷.財務會計類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J] .人力資源開發.2015年02期.
3) 韓傳模.韋琳.王成秋.財務與會計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A] .
4) 王芳.高職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5) 侯日敬.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探索——基于核心競爭力的視角[J] .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6)劉珊.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集團經濟.2016第2期
作者簡介:
陳淑玲(1986年6月),女,漢族,籍貫:漳州,學歷: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漳州理工職業學院,福建漳州,363000